第685章 原生家庭
王娟谦虚地摆了摆手,笑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那不过就是几道家常菜,只是大家以前没吃过,图个新鲜而已。”
话是这么说。
但王娟心里还是很自信的。
那几道菜都是她从家传菜谱里仔细挑选出来的,能合上大部分人的口味。
就算是之前那个川省的军嫂,也顶多是说一句不够辣,却不会说一句不好吃。
这番谦虚又因为苗大嫂多夸了好几句。
边上刚好又有几个认识王娟的军嫂路过,也顺着说了几句。
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话中,王娟俨然就是四号家属院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教养孩子,照顾丈夫,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抓,做菜好吃,手还巧,会做衣裳。
“我身上这件就是王姐给做的,你们看,好不好看?”
说话的年轻军嫂炫耀似的展示了一下自己身上的外套。
这是一件和王娟身上那件形制很像,却又在细节上有所不同的外套。
虽有不一样,但都很好看,也很合身,穿在人身上,显得人脖颈修长,腰部线条也特别流畅柔美,给人平添了几分柔美。
从刚才下了船开始,郑金凤其实一眼就看到了王娟身上这件外套。
她才十八岁,正是爱美爱俏的年纪。
乍一看到好看的衣服,免不了多关注几分。
只是她之前还以为,这衣服是市里的百货商店买的,这么好看,肯定贵。
郑金凤一边觉得嫂子都嫁人生子了,还这么折腾钱,买这么贵的衣服。
一边又忍不住畅想,她才十八岁,这样好看的外套,应该穿在她身上才对。
甚至她之前还想着,等回家了,就让嫂子把衣服借给她穿几天。
结果没想到,这看着就贵的衣服,竟然是嫂子自己做的!!
从上岛开始,王娟就给了郑金凤太多冲击。
以前在老家,她虽然不经常见到王娟这个嫂子,但不管是她爸妈闲时不满的念叨,还是其他几个嫂子的酸言酸语,亦或是那少少的几次回家,王娟身上穿的,用的,以及言行举止。
都让郑金凤觉得,这个嫂子灰头土脸的,哪哪都比不上自己,也就是运气好,才能嫁给她大哥,享受现在的好日子。
但现在不过短短十来分钟,却几次三番打破了郑金凤心里对这个嫂子的印象。
嫂子不光会收拾打扮自己,穿的衣服也是自己没见过的样式,做的菜还能上妇联的板报,被那么多人夸奖,明显人缘儿还很好,认识这么多军嫂。
而且她们对王娟和自己的态度十分鲜明。
就是对自己夸奖几分,也只是看在王娟的面子上。
这让郑金凤心里那点原本的骄傲和自矜,都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似的,蔫儿了。
不光是她。
郑小伟也是不遑多让。
在老家的时候,哪怕他爸爸是个连长,但爸妈不在身边的小孩儿,加上他性格内向话少,本来就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排挤欺负,更何况,他爷爷奶奶也并不如何偏爱他。
不管是跟家里堂兄弟姐妹们闹矛盾,还是被小姑姑欺负了,抢东西了,爷爷奶奶总是叫他让一让,别那么小气计较。
从懂事开始,郑小伟就听惯了村里那些小孩儿的闲话。
说什么“他是他爸妈不要的小孩儿”,“他在爷爷奶奶家吃白食”。
还有诸如“他妈妈没本事,不过是运气好,嫁了个好男人”,“当妈的没本事,生的孩子也没出息”之类的话。
搞得郑小伟性格更加胆小怯懦。
受到了欺负也不敢说出来。
更怕自己不听话,“什么都不会”的妈妈会被爷爷奶奶赶走。
结果他听到了什么!!
妈妈竟然这么厉害!!
根本不像爷爷奶奶说的那样!!
小孩儿听着那些夸奖妈妈的话,就好似自己也被夸奖了似的,原本还有些佝偻的脊背都在一声声夸赞中挺直了。
仰着小脸看着妈妈的眼神亮晶晶水润润的。
里面满是骄傲。
要不是还记得不能给妈妈添麻烦,他都恨不得跳起来。
抓着妈妈衣摆的手都攥紧了几分。
这原本就是王娟的打算。
只是没想到多了个衣服的事儿。
效果比她原计划的更好!
王娟一时心情极好。
更是和大家都暗示了一番,请大家替她留意男同志,好介绍给郑金凤认识一下。
家属区的军嫂们有好些都没工作,平时的生活不可谓不无聊,给人拉媒介绍对象,也算是一个小乐趣。
一时间,大家也顺着王娟的话,开始夸郑金凤。
直把原先还心有惴惴的郑金凤夸得小脸通红。
边上的姜燕妮看着这一幕,恨得牙痒痒。
只是她想了想,这些军嫂再怎么夸郑金凤,给她介绍的也无非就是一些年轻小兵,顶天了就是一个排长,连长。
但自己未来要嫁的,可是个师长!
以后郑金凤和王娟对着自己,都得点头哈腰的。
光是这么想想,姜燕妮心里就美滋滋的,也懒得管眼前这群人的短视偏心了。
这边,一群人你夸夸我,我夸夸你。
与此同时,家属院里。
姜琴也刚收到了一封来自娘家的信。
刚一打开看一眼,她就忍不住皱眉。
边上正在收拾东西的顾兆看了,下意识问了一句:“出什么事儿了?”
他是知道,这封信是老丈人家里寄来的。
姜琴看了信,这个表情。
难不成是娘家出事了?
想到这里,顾兆倒是也想起来了,自从他们结婚后,还没去过丈人家里。
现在是不方便。
顾兆心里琢磨着,等今年过年有假期了,要不带着媳妇孩子去一趟江省?
正想着呢,耳边就传来姜琴恍恍惚惚的声音。
“我姐要来找我。”
顾兆:嗯?
来就来呗。
“什么时候来啊?要不要我申请车子去接?”
姜琴:“……两天前的火车,这会儿应该都到了。”
顾兆:“啊???”
两天前的火车?
这会儿信才来?
先斩后奏?
肯定有大事!
姜琴看懂了顾兆的眼神,苦笑了一下,解释道:“我妈说我姐不久前离婚了,孩子也没要,家里邻居亲戚闲话不少,所以……”
哦,懂了。
顾兆心道。
这是来避风头了。
这么说的话,先斩后奏倒是说得通了。
姜琴解释完,微微垂下了眼睫。
看着手里的信,眼里有些怅然。
这封信上洋洋洒洒几百字,只有最前面短短几行字是关于自己的。
也不过就是说知道她刚生了双胞胎,还去随军了,让她以后照顾好自己,不用多惦记家里。
寒暄几句后,就直接图穷匕见,话锋一转,说起姜燕妮的事情。
先说姜燕妮离婚的事情,再回忆了一番小时候,姜琴和姜燕妮姐妹俩有多亲密等等,最后卖了一波惨,说姜燕妮在家遭人闲话,特意送到姜琴身边,让姜琴好好安慰姐姐,让姐姐放宽心。
可以说,把一番慈母心肠体现得淋漓尽致。
要不是写信的人也是姜琴的亲生母亲,姜琴估计会更感动一些。
她妈的偏心,姜琴已经经历了十几年。
好不容易借着插队下乡,逃离了这个牢笼。
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她自认也逐渐走出少年时期的阴影。
结果,就这一封信,就几乎把姜琴养了几个月的心态打回原形。
姜琴到现在才意识到,不管她在心里多么宽慰自己,多少次告诉自己要习惯妈妈的偏心,但“母亲”一词,对她的影响还是巨大。
根本不是逃避能解决的。
如果顾淼此时知道美人妈妈的心理感受,估摸着会念叨一句——这就是传说中的,有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啊。
原生家庭是真的会影响人的性格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话又说回来了。
哪怕没有信里母亲展现的偏心,只要想到自己少年时期在家时,姜燕妮对自己的敌意针对,姜琴心里也实在很不想见这个姐姐。
总感觉,姜燕妮来了,就是一个甩不脱的麻烦。
但她又不能真的不管。
这年头都讲究个人情往来。
她嫁人了,平时可以不见面。
但人家真的来了,她也不能完全躲着不见人。
尤其是,姜燕妮这次还是先斩后奏,也就是说,人到了码头,都没人接她。
姜琴就是再不喜欢姜燕妮,也不至于想看她出事。
想到这里,她也没心思再管信不信的事儿了。
“兆哥,你先收拾行李吧,我去码头接……”
顾兆今晚就要出门执行任务,归期未定。
所以姜琴也没想耽误顾兆收拾行李的时间,反正去码头的路也不是第一回走了,她准备自己去接人,最好是接了人,转天就把人送走。
结果她这头话音还未落呢。
院子外头就传来一阵说话声。
其中一个声量最大的,也是姜琴最熟悉的,就来自王娟。
“姜琴妹子,你看看我把谁给你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