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总之,预祝你马到功成。”

“借你吉言。”

……

邵杰的苏醒为这个夏天增色不少。

要不是他身体还需要时间恢复,云野说什么也会找他当旅游搭子。

蜈支洲岛坐落在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内。

盛夏的蜈支洲岛阳光倾洒而下,将整个岛屿照耀得熠熠生辉。

岛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了大片土地。

高大挺拔的椰子树随风摇曳,宽大的叶片沙沙作响。

洁白如雪的沙滩沿着海岸线蜿蜒伸展,细腻柔软的沙粒在脚下轻轻摩挲,带来惬意而舒适的触感。

云野戴上墨镜伸了个懒腰,贪婪地嗅吸着海边的空气,大都市的烦躁感一扫而空。

“生命就得浪费在这种地方。”

曾淼心情愉悦,哼唱着不知名的旋律。

“大海呀,我们来喽,呜呼~”

彭道武和一名妙龄女子紧跟在二人后面,脸上洋溢着带薪休假的幸福。

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早上正上着班,结果接到老板的电话转眼出现在三亚度假,还带薪。

爽!

“浪不浪费生命不知道,但待会儿肯定要浪费很多酒。”

“是吗,我倒要看看你酒量有没有长进。”

海浪轻拍着岸边,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远处的海水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从浅蓝到深蓝逐渐过渡。

游艇从码头开出,向着无垠的大海进发。

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咸味和海洋的气息。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着海面,泛起层层波光粼粼的涟漪。

真是适合海钓的好天气呀。

不一会儿,游艇便抵达了蜈支洲岛附近海域一处绝佳的钓点。

云野也算是老钓鱼佬了,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挂饵抛竿。

“哎,那是谁,女朋友?”云野瞥了一眼正在和曾淼谈笑风生的妙龄女子。

彭道武对钓鱼没啥兴趣,惬意地坐在那儿吹海风。

“不用上班的感觉真爽啊,赞美职场。

她啊,不是很明显吗?

叫杨钰,在金融公司上班,她爸级别不高,但也不低,你懂的。”

云野秒懂。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虽然不是法外之地,但是领导子女泛滥的重灾区。

“你跟她认真的?”

“什么认不认真,这问题是个伪命题。

反正我现在喜欢她,至于以后谁知道呢,我才23岁而已。”

别说,彭道武现在身上真的有几分冠希哥的潇洒,拿得起放得下。

“来,干杯,祝你成为世界首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鱼竿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但云野依然耐心十足。

“成世界首富没什么好的。”

“那把你的钱都给我吧,我帮你分担点。”

“你想屁吃,那是老子辛苦赚的。”云野嘴上笑骂,但其实还挺乐意彭道武混不吝的样子。

自从成为首富后,之前的很多朋友包括钱学东、刘金戈那些人对他的态度改变了很多。

毕恭毕敬,处处小心翼翼,再没之前相处起来那么轻松。

潜移默化间,朋友们似乎一个个都变得疏远。

挺悲哀的,高处不胜寒。

好在彭道武一直没变,他还是那么没心没肺,没把云野当外人,有时候甚至不拿云野当人。

聊天间隙,云野感觉到手中的鱼竿猛地一沉。

他心中一阵惊喜,连忙紧紧握住鱼竿开始收线遛鱼。

坚持了一会儿,鱼渐渐没了力气。

随着鱼线不断收回,一条头腩肥厚的石斑逐渐浮出水面。

曾淼跟杨钰都被吸引了过来,举着手机咔咔一顿拍。

“哇,好棒!”

“第一条就这么大,怕是有十几斤。”

“云董好厉害!”

中鱼本来就是件非常开心的件,妹子的欢呼夸赞直接将体验拉满。

就这样,整个下午大家都沉浸在欢快的海钓氛围之中,收获颇丰。

大家一边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一边相互交流、谈笑风生,十分惬意。

临近傍晚,大家才兴致盎然地回到酒店吃晚餐。

第一天假期宣告结束,接下来云野一行人痛痛快快在海边嗨了两天,然后才返程。

回到首都,云野的可控核裂变研究排上了日程。

相关部门非常支持他的研究,并且邀请他前往西南物理研究院参观,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华国环流三号’。

环流三号也被称之为新一代人造太阳。

云野根本没办法拒绝,欣然前往。

9月3号,航班在蓉城双流国际机场降落。

一下飞机,姜以薇就显得特别兴奋。

云野见状笑道:“怎么,回家的冲动按耐不住了?”

“嘻嘻,一丢丢。”

“行,那你回去吧,我们待会儿直接去研究院。”

“谢谢老板,老板万岁!”

“给我带点好吃的。”

“放心,交给我,保证不重样。”

姜以薇回家,云野和随行人员上了研究院安排的车队直奔研究院。

到了地方,西南研究院上下给足了面子,领导班子集体出门迎接。

院长叶铁亲自为为云野开车门。

“欢迎云教授莅临,我是院长叶铁。”

“我是云野,叶院长太客气了。”

“教授你舟车劳顿,正巧到了饭点,我们已经备下酒席,这边请。”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吃完饭,院长和研究院的领导陪同云野一起参观环流三号。

“教授,这位是环流三号的负责人李立李组长,具体的技术性问题由他来讲解。”

云野点了点头,和李立握了个手。

“李主任好年轻啊,看来咱们的科研队伍正在走向年轻化。”

李立只有38岁,以这个年纪执掌环流三号的研发工作,的确非常了不起。

“教授您客气了,我哪敢在您面前谈年轻,很荣幸能和您见面。

请看,这就是我们的环流三号,目前国内核聚变领域,我们走在最前沿。

……

持续自发的核聚变反应只有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环境下才能实现,我们要驾驭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粒子,保障装置正常放电运行。”

云野听到这里插了一句。

“我知道,此类问题不用解释。

我对等离子物理、反应堆物理和聚变材料学有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