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 第13章 (10)脉象解读:脏腑健康的天然“照妖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10)脉象解读:脏腑健康的天然“照妖镜”

黄帝问:诊脉时,如果发现心脉劲,这是什么病?病的症状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这种病名叫“心疝”。

在中医理论中,确实认为“心为阳脏”,并且心与小肠之间存在着某种相表里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理或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当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时,确实可能影响到与之相表里的小肠。当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影响到与之相表里的小肠,进而在小肠或附近区域(即小腹部位)产生类似于疝气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

黄帝问:诊察到胃脉有病会有什么病变出现呢?

岐伯说:“胃脉实”表明邪气有余,并可能引发腹胀满病。在中医脉诊中,胃脉实通常指的是脉象较为有力、充盈,这往往意味着胃部的邪气有余,气血运行不畅。邪气积聚在胃部,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进而产生腹胀满的症状。治疗时,中医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如使用清热、解毒、消食等药物,以排除胃部的邪气,恢复胃的正常功能。

“胃脉虚”表明胃气不足,并可能引发泄泻病。胃脉虚通常指的是脉象较为虚弱、无力,这往往意味着胃部的气血不足,胃气衰弱。胃气不足会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无法充分吸收和运化食物中的营养,进而引发泄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时,中医会采取补益胃气的方法,如使用健脾、和胃、止泻等药物,以增强胃的功能,改善泄泻等症状。

黄帝问疾病的形成及其展变化又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说:风寒侵袭人体后,若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确实会导致体内寒热交织,进而引发寒热病。而当热邪在体内滞留过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调理,就会进一步消耗人体的正气,导致气血失衡,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消中病,即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岐伯还提到了“气逆上而不止,会成为癫痫病”的论述。这里的“气逆上”可以理解为气机逆乱,向上冲逆。当人体内部的气机紊乱,无法正常升降出入时,就可能导致脑部气血供应异常,进而引发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风气通于肝,当风邪侵袭人体并长期未能治愈时,就会影响到肝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而“木邪侮土”则是指肝气郁结后,会对脾胃(土)的功能产生影响,使得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进而出现飧泄(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风邪侵入血脉,长久的停留则会成为厉风病”这一观点,则强调了风邪在血脉中滞留过久会导致的严重后果。风邪侵入血脉后,会随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导致全身气血不畅,出现各种症状。若长期未能治愈,就会形成厉风病,即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疾病等。

岐伯的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医对于疾病成因与演变的深刻洞察。他提出的这些观点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的发展变化。

黄帝问:各种臃肿筋挛骨痛的病变是怎样产生的呢?

岐伯说:关于各种臃肿筋挛、骨痛的病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寒气聚集”和“八风邪气侵犯人体”的论述。然而,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这些病症的成因和机理要复杂得多。

从中医理论出发,寒气聚集通常指的是体内阳气不足,导致寒气内生或外邪入侵,阻滞气血流通,进而引发各种疼痛和不适。而八风邪气则是指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以及饮食、情志等因素产生的内邪,它们侵犯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各种病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臃肿筋挛、骨痛等病症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损、运动损伤等物理因素,以及骨质疏松、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引发这些症状。

在治疗这些病症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病史、症状、体征等多个方面。中医可以采用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而现代医学则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黄帝问:旧病从五脏发动,影响到脉色并发生变化,怎样区别?它是旧病还是新病呢?

岐伯提到的“脉小而面色正常,这是新病;脉正常,而面色不正常的是旧病”,

从中医的角度看,脉象和面色是判断疾病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脉象反映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而面色则与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密切相关。

当脉象小而面色正常时,说明气血运行虽然有所不畅,但还未对脏腑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判断为新病。此时,通过及时的调理和治疗,病情往往能够得到较快的改善。

而当脉象正常而面色不正常时,则可能是由于脏腑功能已经受到长期的损害,导致气血运行虽然尚能维持正常,但面色已经反映出脏腑功能的衰退。这种情况下,病情往往已经较为稳定,但治疗起来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耐心。

脉象与气色的观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脉象与气色都不在正常状态,这往往提示我们疾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也就是说,这是旧病。因为当人体出现疾病时,无论是脉象还是气色,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当这两者同时出现异常时,说明疾病已经对身体的多个方面产生了影响,这通常意味着疾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脉象与面色都正常,却诊断为新病,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并不少见。在中医理论中,有些疾病在初期可能并不表现出明显的脉象和面色变化,但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某些症状或不适。此时,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来做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