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拓跋焘准备攻打柔然前,下令军队撤出黄河以南,退守黄河北岸。
刘宋皇帝刘义隆派出的大军正好趁势北进,兵分几路,全线平推。
这次,刘义隆几乎拿出了压箱底的活计。
总指挥是右将军到彦之,他亲率甲士5万。
甲士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身穿铠甲的高级军士。多数是士族亲兵或萧西风这样的资深志愿兵。
普通戍卒,他们可没资格和本钱装备铠甲。
当然,铠甲也分几个等级。
重装骑兵的重铠最强。但是那太重了,徒步军士根本承受不住。
重装骑兵重铠之下,是精骑兵精甲。萧西风五人身上的就是这种。
精骑兵精甲之下是步(车)兵精甲和步(车)兵统甲。这些也有材料高下之分。
到彦之统帅的5万甲士包括:安北将军王仲德1万人、兖州刺史竺灵秀楼船军1万人、豫州刺史刘德武劲勇1万人、建武将军杜骥1万人、滑台将军朱修之1万人。
此外,刘义隆还命骁骑将军段宏率8千精壮骑兵,由寿阳直逼虎牢关。到达后听到彦之调遣。
刘义隆派出自己堂弟、长沙王刘义欣担任监军,率3万混合军负责后勤供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到彦之遵照皇帝刘义隆确定的策略,先定齐、再西进。
彭城进入黄河的通道是泗水。
这时是四月份,往年这个季节,雨水丰沛,水量很大。可是今年不知为啥,没下什么雨,泗水水位很低。
舟船载着大军行进很慢,八月份才到达黄河岸边的须昌。
这速度,比步行还慢。
须昌即后来的山东东平县。
到彦之原本担心遭遇魏军袭击,哪知到了黄河边,也没遇到魏军。
派斥候出去一打听,回报是:黄河南岸的魏军都已撤走。
原来,到彦之从彭城出发时,北魏皇帝拓跋焘已对魏国军队下达指令:可以不与宋军交战撤出河南。
长沙王刘义欣手下将军姚耸夫,率军勘探运粮路线先行一步抵达此地,倒是与魏国守军交过手。
结果,姚耸夫斩杀了魏军须昌守将、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叔父拓跋特勤,取得此次北伐开门红。
魏国皇帝拓跋焘派人用100匹战马,换回叔父拓跋特勤的头颅。
到彦之大军接管须昌。他留下竺灵秀镇守此地,自己率大军向西挺进。
此时的弘农、河南、陈留等地城池要塞,北魏守军接受须昌守军教训,早已撤出。
刘宋军于是没费什么周折,很快光复河南全境。
到彦之命司州刺史尹冲,与骁骑将军段宏一道,镇守虎牢关。
命杜骥镇守洛阳。
朱修之镇守滑台。
到此时,滑台将军朱修之才正式就位。
萧西风五人也随朱将军一起,担起了守卫要塞的职责。
到彦之自己率大军驻扎虎牢关与滑台城之间的灵昌津。
北伐如此顺利,刘宋军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
这次的北伐将领中,只有王仲德将军一直担负着守卫刘宋国北部边疆的任务,对北方气候变化带来的地利条件变化深有体会。
他提醒到彦之:“禀到帅,北方与南方差别颇大。长江一年四季都是作为南北交通天堑存在,而黄河则不然。黄河到冬天就会结冰,至深冬时节,黄河反倒成了跨越两岸的交通坦途。别看咱们现在占据了南岸的要塞,深冬时节一到,魏国军队要越河攻击咱们,从黄河冰面上通过是轻而易举啊。我很担心,魏军一定会在冬天进攻咱们。”
到彦之笑答:“黄河结冰,利弊对交战双方都是同样的。魏军固然可以据此进攻咱们,咱们何尝不可以据此进攻他们?王将军无需为此担忧。”
王仲德听了,只能在心里叹息几声。
刘宋大军多数是南方人,部分北方人也是常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大家都缺乏应付北方气候的经验。
到时魏军从冰面上进攻,宋国军士别说在冰面上作战,就是在冰面上行走,也是极其难以适应的。
越过黄河冰面进攻魏军,对宋国军队几无可能。
当魏国军队集中兵力攻打宋国某座要塞时,由于结冰的缘故,其它要塞赶赴增援的可能微乎其微。
因为宋国军队,无论是军士还是战马,都没经过冰面行军的训练。
反观魏国军,战马和军士,长年累月行走在北方,对付冰冻有充分的装备和丰富经验。
此消彼长,严冬时节,刘宋大军只有死守要塞一条路。
而遭遇进攻时得不到增援,宋国军队要塞能坚持到什么程度,全凭敌人投入多少兵力攻打来决定了。
哎!到彦之是皇上在军队里的最大红人。地位极高而本事不大,王仲德面对他,见他听不懂自己的意思,也懒得再废口舌。
只能是做好自己本分,到时见招拆招吧 。——王仲德边叹息边想道。
*****
刘宋大军北伐前,刘义隆与赫连定达成约定:胡夏国与宋国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
如果打败魏国,到时以恒山为界,东边归刘义隆,西边归赫连定。
刘宋这边,到彦之的大军如期开始北伐。
胡夏国那边,赫连定也信守约定,派弟弟赫连秃骨率大军自西往东发始攻击。
面对刘宋国和胡夏国两面夹击,北魏朝堂再次争吵起来。
是先对付南边的宋军、还是先对付西边的胡夏军?
抑或两线同时作战?
经过全面探讨、激烈争论,最后,拓跋焘决定:对南边宋国军队,采取防守反击策略;对胡夏国则全力以赴、争取覆灭之。
因为,宋军一路杀过来、收复河南全境失地,对魏国没造成多大伤害。
他们如今沿黄河布防,防线超过2千里,每处要塞只能布置守军几千人,最多一万。
每处要塞的这点守军,不大可能越过黄河进攻魏国。也就是说,刘宋军部署2千里防线后,对魏国构不成多大威胁。
黄河以南本就是魏军主动放弃的。魏军早点打回去或晚点打回去,区别不大。
反观胡夏国军队,他们的进攻,每前进一步,都是对魏国的伤害与威胁。
拓跋焘决定亲征赫连定,毕其功于一役,趁此机会彻底摧毁胡夏国。
他对宋军部署了东西两路防守人马:西部,安颉统领黄河北岸魏军,与到彦之的宋军对峙;东部,叔孙建率另一路魏军守黄河北岸,对付青州方向的宋军。
安颉和叔孙建的任务重点,前期是守塞,只需防范宋军过河即可,不要越河作战。到深冬季节、黄河河面冰层足够厚度时,可选择性进攻河对面要塞。
对刘宋军的防守反击部署到位后,拓跋焘下令分兵两路进攻胡夏。
第一路,自己亲自率领5万大军攻打平凉。
第二路,大将豆代田率4万大军攻打南部的长安城。
拓跋焘的大军很快将平凉城团团围困住。
平凉城胡夏军首领,是胡夏皇帝赫连定的弟弟赫连社于。
拓跋焘带着胡夏前皇帝赫连昌来到城门口,让赫连昌上前向赫连社于喊话,看看能否晓之以理,叩开平凉城门。
如果不战而陷平凉城,那将省去许多麻烦。
哪知赫连昌一开口,就遭到城墙上箭矢猛烈射击,差点被射中。
拓跋焘赶紧命人带着赫连昌后撤到安全区。
看来赫连社于一点也不给赫连昌面子,连对话机会都懒得搭理。
拓跋焘本来也只是试试,没指望赫连昌凭口舌轻易拿下平凉城。
他的计划和战术是“围点打援”。
对平凉城围而不攻,希望吸引胡夏大军来救援。魏军则对胡夏援军分而歼之。
赫连定此时正率军攻打魏国郦城,听说平凉城被围,他立即率领大军回援。
拓跋焘早有计策。
他派大将古弼前出,迎战赫连定,要他假装不敌后撤。
然后派出以前收服的高车敕勒骑兵埋伏在路旁,待赫连定大军进入包围圈,忽然冲出,迎击匈奴军。
于是,赫连定人马遭到四面围击,大军被冲击、切割成几部,分别遭到猛攻。
最后,赫连定只得率一部边打边撤,退守到鹑觚原上。
魏军团团包围鹑觚原。
拓跋焘命令军队四面八方切断胡夏军水源。
赫连定没有办法,只能强行突围。
匈奴铁骑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集中兵力拼死突围,真的撕开了魏军防线。
赫连定得以逃脱。
但胡夏军队损失惨重,赫连定本人也受了重伤。
他的弟弟赫连乌视抜及百余胡夏公侯被俘。
赫连定一路逃一路收拾残军,并沿途驱赶老百姓一起随军向西北转移。
最后,赫连定带着1万多军队和十几万百姓抵达上邽。即后世的天水市。
赫连定大败,平凉城里的赫连社于也失去斗志。
他下令向拓跋焘投降。
南路,长安城遭到豆代田大军猛烈攻击。
守将听说平凉失守,知道大势不妙,于是率部突围逃到上邽,与赫连定会合。
豆代田率大军拿下长安城,并一举扫荡、收复整个关中。
至此,平凉、长安、安定等大城都落到魏军手中。
豆代田收复长安城时,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救出了被胡夏俘虏的魏军前元帅奚斤、大将娥清。
奚斤是魏国前次进攻胡夏国的统帅,他的副帅是丘堆。
那次行动,在监军安颉俘获胡夏皇帝赫连昌的大好形势下,这两位仁兄却遭遇惨败,作为主帅的奚斤还被胡夏军生擒俘虏了。
拓跋焘当时一怒之下,命令安颉在前线斩杀了副帅丘堆。
奚斤、丘堆的那次失利,直接导致先帝拓跋嗣留下的六位辅政大臣变成了四位。
现在奚斤回来,拓跋焘自然也不会让他好过。
拓跋焘将赫连定的皇后赐给豆代田,并要奚斤端着酒樽,膝行给豆代田敬酒,感谢其救命之恩。
之后,拓跋焘命60岁的奚斤背着酒肉,徒步跟随大部队行军。
奚斤曾经位列先帝拓跋嗣留给拓跋焘的六位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嫉妒年轻部下安颉将军的军功,莽撞展开军事行动,致使魏军蒙受巨大损失。
如今遭此羞辱,也算这位老帅应得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