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祁镇回来,有人欢喜有人忧。

那些欢喜的人,他们还不知道朱祁钰的决定,不然一定不会高兴的这么早。

胡濙作为礼部尚书,得知朱祁镇回来的第一反应便是有失皇家礼仪!

他作为礼部尚书,居然直到前任皇帝回来才后知后觉。

虽然他那个时候拥立着朱祁钰为帝,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朱祁镇虽然有那么多不是,但是根深蒂固,好歹也是当了十四年皇帝的人。

反观朱祁钰,虽然上任半年来,屡屡有明君风范,颇有建树,尤其是在北京保卫战上面的决策,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伙嘴巴上不说,心里的第一印象都是之前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大王朱祁钰。

而且朱祁镇回来,势必人心思动。

比如他手底下的给事中刘福就向他提书。

上皇复归乃国之大事,然,陛下遣锦衣卫护送而不告众臣也,是为何故?且宫中近日颇多变故,宫廷内监掌印太监多有变动。

若上皇复归而不兴礼法,恐陛下肚量生疑也!

这份说辞换作其他朝代都是掉脑袋的事情,也就是明朝,这些个大臣是真不怕死,只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事实就是内廷太监换了不少,而且还都是以前朱祁镇和孙若微的心腹。

事实就是朱祁镇回来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遵循礼法将其隆重接回,所以他这么说,没有任何负担。

况且明朝这帮子人,从开朝到灭朝,为了名不要命的太多了。

你皇帝要是因为这个事情来治我,那我就敢伸出脑袋让你砍。

和刘福有一样想法的人大有所在,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甚至比朱祁镇土木堡打了败仗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时代的偏见在任何时候都有,这,不过只是朱祁钰遇到的第一道槛而已。

大多数皇帝都想当一个明君,成为千古一帝。

就如同所有人小时候都想着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一样。

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成功了。

这个时代的礼法既是束缚和管理天下百姓的基本,也是束缚和规范这些大人物的规章制度。

四月份的入春时节,北方迎来了一场雪,在有心人的谋划下,矛头也是指向了朱祁钰。

然而朱祁钰知道这些事情后,仍然是选择不按礼法,如同历史上面一般,就轻装简行的将朱祁镇给接了回来。

甚至比之历史更是过而不及,历史上面虽然回来的简陋。

但好歹也是昭告百官,诸臣迎之!

可如今这般做法,无异是将路子走窄了,不过有投机份子,自然也是有明白人。

就比如于谦和王文陈循还有那位原本要按照剧本以三寸不烂之舌将朱祁镇分文不取接回来的老头杨善。

“于大人,陛下这是铁了心思要降罪于上皇,皇室之间相互这般,恐国本不稳啊。”

听着兵部两位侍郎的话,于谦一边整理着文书,一边回答。

“两位大人,这些事情都是陛下决断,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咱们为臣子的,不必多言,况上皇此归,若是继续为上皇,才是祸乱根本,你我皆知,太上皇一事,不过权宜之事。”

很多人都说于谦是一个爱国不爱君的臣子,他的眼中只有大明,这句话说的对也不对。

从他的种种表现上来看,在朱见济没有死之前,于谦都是大力支持着朱祁钰,甚至朱见济死后。

于谦也是劝说朱祁钰另立太子,只是丧子之痛和皇位之惑,令朱祁钰心有不甘,最后身体日益欠佳,导致了南宫复辟。

国家无后,如同九天十地无大帝般,注定要乱!

每一次地位更迭,都是一次考验政治站边的时期,因此才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底层升迁靠努力,中层升迁看机遇,而最高层的升迁,除了努力和机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

就是站边,若是这朝堂之上,只有一个皇帝。

那大家自然不会做他想法,可是现在一边是上任励精图治的新皇帝,一边是虽然过期,但是好歹上任了十四年的正牌皇帝。

只是身上有亿点点令人诟病的事迹。

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希望国泰民安,尤其是高层,他们更在乎的,只有利益二字。

眼下朱祁钰身体健康,而且朱见深虽然不是朱祁钰的儿子,但也承袭着太子位。

于谦自然是支持着朱祁钰,至于朱祁镇,呵呵。

那凉快那呆着去吧。

而两个侍郎却还是有些不解。

“既是权宜之计,现在上皇归朝,那陛下理应还位才是。”

于谦带着如同看傻逼一般的眼神看着自己手底下两个侍郎,不出意外,这两哥们还是趁早退休吧。

自己都说的那么明白了,怎么还能领会错意思呢?

“若陛下还位于上皇,陛下如何处之?莫非再度为王?两位大人,现在让你们降级去任郎中可愿?”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

于谦看着两人道:“二位大人不愿去做这郎中,陛下可愿重为大王乎?况,陛下现在控制着禁卫和锦衣卫等重要部门,若上皇复辟,届时这些位置又是谁做?稍有不慎,便是京城动乱!”

听着于谦分析,这二人顿觉一身冷汗,但是也只是口头答应,至于心里怎么想,就是他们自己知道了。

而如同他们这般的人,还有许多,甚至有些官员,打着幌子要觐见朱祁镇,不过都被宫外的禁卫和锦衣卫尽数拦下。

给出的理由也是:

“上皇初归,身心俱疲,诸位大人,还是请回吧,上皇不见!”

至于朱祁镇愿不愿意见,那便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了。

大家只能退而求次,纷纷上疏,只是都被朱祁钰挑选放在一旁,不做回复。

只回复民生、赈灾和一些工事上的奏疏。

但这样只能逃得了一时,却避不了一事,而朱祁钰的不作答,在有些人看来,分明就是有些心虚,只等着朝会,在百官之前理论。

因为人是善忘的动物,徐裎死的太久。

他们打的旗号可是忠君爱国,但是他们忘了,徐裎当初南下避难的旗号,也是保存实力,忠君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