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统一天下,从召唤奸臣开始! > 第94章 一日发芽,两日成株,三日结实,可称祥瑞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章 一日发芽,两日成株,三日结实,可称祥瑞否?

李轩躲进深宫玩乐。

但朝臣们的每日工作仍要进行。

新上任的大梁六虎对于皇帝陛下的怠政没有微词。

不如说相当高兴。

他们都是有能力的人。

最怕办事的时候被别人指指点点。

如今有了最大的自由度,他们反而更能办好事。

就说眼下的秋税吧。

在往年。

收税一事,向来繁琐难办。

耗时日久不说,还多有损耗。

十成的税,收到梁都能有七成就算不错了。

但今年不同了。

几位大能各施手段,相互配合。

那些老油子一般听调不听宣的郡守们,都乖乖地足额上缴了税粮。

“哈哈,秋粮如数收齐,想来陛下应该也会高兴的。”

看着面前大仓满溢的模样,严嵩欢快地笑了起来。

“怎会如数收齐?”一旁跟着的严世蕃很疑惑,“江东六郡受了洪涝,按惯例来说是要免税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秋粮该有缺口才是啊?”

被儿子这么一提醒。

严嵩了也愣了下。

重新回去看了看文书。

果然没有找到江东六郡的缴粮记录。

“嘿!”

“还真是奇了怪了。”

他又转回去仔细清点了下。

发现竟是其他地区缴上来的税粮比往日都要多上许多!

正是这多出来的一部分,填补上了江东六郡的空白。

“这…怎么回事?”

“难道那些地方皆是风调雨顺,田亩增产了?”

严世蕃也不懂。

按常识而论。

就算有风调雨顺增产这一说。

也不该是整个大梁都这样吧?

他个人更偏向是有些问题。

想来想去。

严世蕃只能将问题归结到皇帝身上。

陛下既然能让他们重活一世,当然也能做到这种事情吧?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于是,便对父亲严嵩道:

“父亲,以蕃儿看,不如将此作为祥瑞,广传天下,如何?”

“哦?”严嵩转头,“蕃儿有何高见?”

严世蕃淡淡答道:“此事若是广为人知,定会让天下人认定我大梁受上天庇佑,理所应当统御整个天下。”

“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壮我大梁国威,另一方面,也是让将来的北伐能够更加名正言顺。”

严嵩摩挲着下巴,略微琢磨了下。

便点头应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说罢,正要差人去办。

就看到有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喊道:

“尚书大人!祥瑞!出祥瑞了!”

祥瑞?

严嵩父子齐齐愣住。

我们这主意才刚出啊。

还没开始行动呢,怎么消息就已经传出去了?

还是说…有人与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俩都意识到了这种可能。

互相对视了一眼,便跟上了那人的步伐。

两人快步奔行,最终来到了丞相府。

自从何退伏诛后,这里早已换了主人。

如今是蔡京做主。

此时的丞相府,已经聚集了许多官员。

六部尚书、侍郎,甚至一些小官都在。

俨然一副小朝堂的样子。

而这群人,现在都围在一块儿,看着人堆中心的某样东西。

不用想,肯定是方才那人说的祥瑞。

严嵩看得好奇。

什么玩意儿能吸引这么多人的注意力啊?

让儿子等在一边,自己也围了上去,想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人太多,怎么挤也挤不进去。

“什么东西这么好啊…”

他低声嘀咕着:“一个个看得目不转睛的…”

这嘀咕声被前排的秦桧听到了。

他转过头来,看到是严嵩。

顿时喜笑颜开道:

“原来是我们严尚书来了!”

“来来来!诸位腾个位置,让我们的尚书大人好好瞧瞧。”

听得此话。

那些围成一团,挤得水泄不通的官员们终于回过神来。

意识到自己方才究竟有多失态,连忙让开了位置。

严嵩这才有机会将那祥瑞一睹为快。

人群中心,是一座花盆模样的东西。

里面土壤充实,包裹着一株绿植。

其笔直伫立,茎秆光滑而坚韧,犹如精心雕琢的翡翠玉柱。

顶上的翠绿叶片下,是一串串沉甸甸的金黄果实。

看起来…似是稻谷?

难道这群人围观的祥瑞,就是一株稻谷?

严嵩有些不敢置信。

不应该吧。

一株稻谷有什么好看的?

难道还有别的什么异常?

严嵩情不自禁凑得更近。

想要更仔细地打量。

但横看竖看,上看下看,也没能看出来个一二三。

他终于绷不住了,对身边秦桧问道:

“这便是祥瑞?”

“没错。”

秦桧点头:“不仅是祥瑞,还是刚刚受灾的江东六郡出的祥瑞。”

“青帝授命,灾后余生,”他感叹道,“看来上天果然在保佑我大梁啊。”

看着他崇敬的神情。

严嵩强忍住心中的怪异,问道:

“这怎么看都是普通的稻谷啊,究竟祥瑞在何处?”

“哈哈哈,”另一边的童贯也凑了过来,笑道,“它是普通稻谷没错,但严尚书可知它是如何长成的?”

严嵩坦率摇头。

童贯正要答话。

一边的贾似道就上来抢话道:

“一日发芽,两日成株,三日结实,可称祥瑞否?”

“这…?”听得此话,严嵩大吃一惊。

忙问道:“果真如此?!”

“当然,”秦桧点头道,“此前蔡丞相收到传信时,第一时间便派人去江东确认过了。”

“眼前这一株,便是信使快马带回来的。”

“据说它本来色泽形貌要更加可人的,只是因为长久奔波储存,有些蔫了而已。”

这还是蔫了的?

严嵩更加吃惊了。

久经世事的他,也不是五谷不分的文弱书生。

当然也见过正经稻谷在水田里的模样。

那些新鲜的稻谷植株,何时有过这般翠玉模样了?

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他连忙向秦桧追问道:

“这是江东那边产出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桧对严嵩的惊诧毫不意外。

因为他自己初听闻时也是这副模样。

于是,他便对严嵩仔细叙说了一遍十常侍诸人递上来的奏折。

“鲁瑞伏诛,灾民得救后,江东六郡就好似迎来天赐雨露一般。”

“每一片翻新的田地,都迅速冒出了新芽,结出了粮食。”

“他们初步盘算了下。”

“按这个势头下去,不说完全补足灾民所需。”

“甚至还有余力将缺失的秋税补上呢!”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