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 第35章 鸡肋啊鸡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能看见钢制犁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只能听见太子的话。

霎时,就有人笑出声来,而且笑的人还不少。

衍帝和许太师却是神色一怔。

旋即面露急色。

衍帝直接从上方的龙椅下来了。

位置稍前的大臣们都近一些打量这模样奇特的“犁”。

“太子从来没有下过地,想不到对这耕地也有所研究。”

有大臣面带深意地说道。

宋翊知道他们不相信自己说的,也懒得费口舌,直接向衍帝请示:“父皇,眼见为实,不如即刻让人取来现在农民们用的铁犁,咱们到御花园找块地,比一比哪个犁地快。”

衍帝也正想见识一下此物的厉害,自然是答应了。

朝臣众多,不可能所有人都跟去,因此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有资格随同前往。

即便如此,大臣们加侍卫和伺候的太监,仍差不多将御花挤满了。

大司农负责农户这块的事宜,平时就少不了和农具打交道,因此一个铁犁还是能找出来的。

“圣上,铁犁取来了。”

衍帝便看向太子,“你这犁要如何使用?”

宋翊的钢制犁除了材质不同,连犁铲都更多。

由于宫里找不到牛,只好找来了两匹马作为动力。

这一拉,就明显看出两把犁的区别。

铁犁对马来说太轻了,钢犁的重量则正好合适。

加上钢犁更锋利,犁铲更多。

所以相同大小的一块地,钢犁犁完了,铁犁才完成十分之一。

的确是如宋翊所说,钢犁效率更高。

这一幕让众位大臣目瞪口呆。

衍帝也感到惊为天人!

顿时龙颜大悦,难得大笑道:“好,好!太子此物造的甚合朕意!有了这新犁,农夫们就省力多了!”

有些惯爱阿谀奉承的,此时已经聪明地拍起了马屁:“圣上英明神武,教导有方,所以太子殿下也非凡俗之人,此乃我大庆百姓之福啊!”

就连许太师,也不禁对太子殿下另眼相看。

正当所有人都惊叹于太子的能力时,王司农嘴角不住地抽搐。

他知道大家都很高兴,但大家先别高兴……

“圣上……”

王司农虽然不想当显眼包,可这事关农夫们劳作的根本,自己身在其位务必要担起这份责任,不能任由上面的人乱来。

所以王司农深吸了一口气,在衍帝投来目光后,无奈地表示:“诸位大人,你们平日都没下过地,也没去视察过农夫耕作的现场,或许你们不知道,我大庆中能有耕牛的农夫十不足一,绝大多数的农夫只能用人力拉犁。”

说着,王司农走到钢犁旁边使劲推了推,然后一脸黑线。

“而太子殿下所制的犁,分量比寻常的铁犁还重,这对农夫们而言是一种负担,就这一把犁,或许要两三个青壮劳力才拉得动,试问这种情况下,此物对农夫们而言是提高了效率,还是增加了负担呢?”

随着王司农的逐一剖析,众人的神色再度起了变化,宋翊的笑容也缓缓消失。

哇靠!

还真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他忘了,这钢犁虽好,但是需要现代的农用车来拉!

马之所以拉得动,是因为马本身的驱动力就比牛更强。

然而,朝廷也不可能给每户农家都配一匹马啊!

马在这个时代就像是蓝星现代的大牌车,也宝贵得很。

这么一想,他兑换出来的这钢犁不就鸡肋了吗?

顿时宋翊就垮了脸,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这是个鸡肋的金手指!

衍帝一瞧太子的表情,就知道他先前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

心中的喜悦瞬间消失了大半,衍帝失望地叹了一口气。

果然,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不管是老神仙还是太子本人想出的这玩意儿,显然在思考的过程中都脱离了实际。

一时间,先前不看好太子的大臣,全都喜滋滋地看起了太子的笑话。

“父皇,是儿臣考虑不周,让父皇白高兴一场了。”

宋翊一脸惭愧。

许太师反而觉得这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太子,就算太子有潜力,也不能一下子就变得妖孽吧?

那样也太不真实了。

因此许太师是第一个把心态调整回来的,安慰道:“殿下一心牵挂百姓,何错之有呢?即便是圣人,千虑也必有一失,殿下做的已经很好了。”

是啊,比起太子从前只知斗鸡摸蛐蛐,除了吃就是玩,如今的太子已经让人耳目一新。

衍帝的心理活动和许太师相差不大。

是故他微微颔首,正要鼓励太子,便听到尹太尉淡淡的声音。

“殿下善存于心原是好事一桩,可太子到底不是寻常皇子,若凡事思虑皆顾前不顾后,这在兵家战场可是大忌。”

尹太尉是在李太尉倒台后,被提拔上来的。

比起纯靠关系坐上这个位置的李太尉,尹太尉却是自己在战场上,杀出了这一条通天大路。

年轻时候尹太尉历经百战,深知谋定而后动的重要性,自然对太子这样的行为看不上。

不过尹太尉新官上任,又是出自武夫,所以平时上朝很少说话。

他既不针对太子也不支持太子,毕竟太子至今也没做出什么值得称颂的成绩,如何能令人信服。

但方才太子说自己制出的新式犁,能帮助农夫们,他是实打实的高兴。

结果,新式犁与铁犁的比试一开始,尹太尉就已经看出了问题所在,顿时也是大失所望。

他和大司农不一样,大司农是职责所在,不得不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可尹太尉,自小出身贫苦人家,祖辈就是种地的,他小的时候亲眼见过家中长辈耕作,最清楚农家最大的难处在于劳动力不足。

毕竟国家要征兵,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旦生病就基本被判了死刑,因为没钱治病。

加上吃不饱养不活太多孩子,导致劳动力成了穷人家最头疼的地方。

谁家兄弟多,在村中地位就高。

反之,即便是屡遭欺凌也不敢吭一声。

如此世情,这新式犁有谁能用得了?

拉得动新式犁的人家不需要,需要的人家呢,却只能干看着这犁。

宋翊对新上任的太尉只闻其名未见过其人,所以也不知道他是谁,但还是谦逊地接受了批评。

“这位大人言之有理,本殿下一定会引以为戒,以后做事三思而后行。”

见太子竟然没生气,尹太尉略感意外,倒忍不住多说了两句:“臣自幼家贫,深知农民耕作不易,若殿下真能做出为民造福的东西,臣代所有贫苦农民拜谢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