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征服者 > 第95章 杂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林苑!

此乃狩猎园林,内养禽兽无数,属皇家禁地。

自永固元年始,上林苑驻扎进了一支军队,差不多三千人。

为首将领乃是永固帝表兄史丹!

大汉护翼京师之军分为南军和北军,南军步卒卫护宫城由卫尉统领,北军精锐戍卫京师由中尉统御。

南军与北军原本各有两万五千战兵,也被称之为汉军正卒,至武帝时,两军编制被削减至万人,防卫京师力量出现不足。

于是武帝组建侍从军和禁卫军。

侍从军又分为羽林军、孤儿军和期门军。

期门军乃是由善骑射的良家子弟组成,羽林军原本叫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而以‘如羽之疾、如林之多’而改名为羽林,孤儿军则是战死之兵遗孤组成,故名孤儿军。

三支侍从军总编制三千人,事实上从未满员过,一直维持在两千出头的规模,归光禄勋统帅。

禁卫军除了囊括南军和北军外还有八校尉兵,分别是中垒、虎贲、胡骑、屯骑、越骑、长水、步兵、射声。

每支编制差不多七八百,总编制六千左右。

南军、北军、八校尉军自成禁卫军,归大将军统领。

霍光为何能权倾朝野,因为他是大司马大将军!

这大司马可以理解为名义上的军事统帅,差不多也就是六部当中的兵部尚书,而大将军则是实际上的军事统帅,若遇战事,大将军受天子诏令,持虎符调动军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虎符,哪怕是最高军事统帅也无权调动军队,调动了就是谋反。

军队中的各级将领也是只认虎符不认人!

然而孝武帝临终杀母留子,托孤于霍光,年幼的汉昭帝哪里能掌控的了虎符,于是本该是皇帝掌握的虎符也落在了霍光的手里,至此虎符合一,霍光又有武帝诏令,已然拥有合法动兵的理由。

这才是霍光能权倾朝野的根本,其次才是霍光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前者是源,后者是水!

当初霍光想要将朝政大权交还刘病已,却绝口不提虎符之事,所以刘病已根本没法判断霍光是真心还是假意,所以不接受便是理所当然。

但是皇帝没有军队的效忠,就算再如何合乎法统,也是皇位不稳,而且身为后世人,刘病已对于虎符调兵制度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他迫切的想要改变大汉军队。

必须要让全天下的军队对皇帝本人,也唯独对皇帝忠心耿耿!

他要的是全天下的将军忠的是皇帝,而不是一块冷冰冰的虎符!

当然并不是宋明时代那种以抬高文臣地位,拼命压制武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而是要像后世那样培养所有的高中低层乃至所有的兵,让军队效忠皇帝成为一种本能。

这很难,非常非常难!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封建时代的兵没有绝对忠君的理念,他们盲从,对于统帅自己的将领唯命是从,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将领说什么就是什么,将领让他们干什么就是什么,哪怕是谋反……

这其实也是不得已,历代皇帝能如秦皇汉武那般雄才大略的有几个,大多数皇帝精力有限,而且认知度不高,认为自己是皇帝,那么军队效忠自己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去忽略军队思想建设。

同是,这年头当兵的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是文盲,想在军队开展思想教育,首先得要让当兵的听懂吧,说的太浅显没什么效果,说太深了纯粹是对牛弹琴。

而且如今的军队当中充斥着大量的罪囚、刑徒、赘婿、游侠,说实话刘病已始终没能明白为什么人犯了罪会被充军……

本该是国家保护人的军人,成了罪犯收容所?

难道说战争死伤率太高,让这些罪人换个方法去死?

这是放屁,那些良家子难道不需要冲锋陷阵,难道他们就不会流血牺牲,这对于他们而言公平性何在!

还有人会说充军是将重犯充到边疆做苦役,而且边疆蛮荒无处可逃,一旦逃了被抓回去就是死刑。

这在刘病已看来同样是扯淡,苦役什么地方不能做?

把犯人集中起来管制去挖河道修水渠不行,让他们去干那些危险性无比高,动辄不是死就是残的工程难道不行?

非但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的把犯人押去边疆,这不是脱裤子放屁?

更何况边疆军队难道就没有良家子?这对于边疆的平民兵难道就公平?

军队需要改变,不光是对皇帝的忠诚还有别的因素。

军队也不仅仅只是百姓的守护神,同样也是开疆拓土,镇守地方的中坚力量。

封建时代有句话叫做山高皇帝远,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严重落后,皇帝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会被无限削弱。

唐代的军阀坐大,汉代的郡国武装,都是叛乱之源,对于江山社稷的稳定和对皇权统治最大的威胁,其威胁性比起边患都不差分毫!

所以刘病已迫切想要对军队改革,从内到外,换血式改革!

至少也要让每一位军人真正成为百姓的守护者,让当兵的不会因为地域问题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

但是怎么改,从何处入手,刘病已前前后后做过几十种方案,最后修修改改,都没能最终定论。

时代跟时代不同,各个时代有属于自己的局限性和包容性,完全照搬后世那一套会不会有效果,刘病已不清楚,所以思来想去,他决定杂糅。

也就是将历代的经验混合后世现代军队理念来改造大汉的军队,然后在改进过程去慢慢修正不足,最终让大汉军队形成蜕变。

诸代皆以弱亡,独汉以强灭,这是说大汉的军事力量在历朝历代都属于巅峰存在,然而看看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朝廷控制力衰弱到极致,地方武装不断崛起壮大,最后三国争战,魏兴汉亡。

刘病已这一世是皇帝,那么自然会从皇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加上他的后世思想,刘病已宁肯大汉亡在农民起义军的手里,他宁愿是朱元璋那样的泥腿子取了汉代江山,也不愿意大汉亡在地方军阀之手。

前者至少说明大汉民心丧尽,百姓已然民不聊生,这样的政权……

当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