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征服者 > 第51章 离经叛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病已拜见岳父。”刘病已下了马快步走上前去对着许广汉深深一揖道:“病已前来接平君过门,望岳父恩准。”

“贤婿快快免礼。”许广汉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因为受了宫刑,这脸上胡须早已经褪尽,可今日想来是为了庄重,他还特意粘了胡须,看上去多了不少男儿气概。

一套含蓄,锣鼓再响,新娇娘被许母搀扶了出来,头上盖了红红的盖头,看的观礼凑热闹的百姓一脸的新奇。

没办法,红盖头要到南北朝时候才会出现,真正成为民俗而兴盛甚至还要等到大唐,这年头成婚行的都是周礼。

不过真要按照周礼走一遍婚嫁流程,那繁琐的规矩能把人给整疯了去,所以一般严格按照周礼来成婚的基本上也就只有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至于民间,说实话没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没这实力,弄个四不像出来反而会贻笑大方。

在民间办婚事,就是男方去女方家亲迎,不存在什么八抬大轿,这玩意也得等到隋唐才有,这年头基本上就是骡车、驴车,有钱一点的来辆马车,车上挂上红绸,就这样热热闹闹的把新娘子给接回了家。

然后宴请宾客,说上一套标准化制式祝婚词之后,便是春宵一刻。

不错,没有拜堂这一说法,这玩意也得等到唐代……所以说大唐人文荟萃,和大宋堪称历史上人文气息最为浓郁的双壁,绝对不能算错。

刘病已不喜欢周礼,繁琐只是一方面,他之所以抗拒,是因为结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为什么要搞的那么严肃?

其实他记得很清楚,汉昭帝是二十岁挂的,现在已经十九……而汉宣帝是在和许平君成亲之后没到一年就入主了未央宫,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汉元帝是不是已经出生了。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原先打算等到自己成了皇帝,再用天底下最风光的婚礼将许平君抬进未央宫,让许平君从嫁给他的那一天起,就成为天底下最幸福,最尊贵的女人!

但是后来他还是放弃了,不是嫌周礼麻烦,也确实,皇帝大婚,那一套周礼只会更加繁杂,估计不累个半死都不带歇的,他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是霍光。

刘病已很清楚历史上的许平君是被毒死的,是霍光的老婆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所以买通女医毒死了许平君。

随后霍成君成为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

当然,这个时候不管是霍光还是霍显都不可能看得上刘病已这样的落魄皇孙,自然也不可能把霍成君许配给他,真要这么干,刘病已甚至连拒绝的丝毫机会都不可能存在。

他这样一个落魄皇孙,霍光真要是想弄死他,不会比捏死一只蚂蚁来的更加费事。

所以要真那样,别管刘病已有多喜欢许平君,也只能娶霍成君,这是一定的,没有第二选项。

刘病已如果在成为皇帝之前不娶许平君,一旦他登基,他根本就没机会娶,那个时候面对强势的霍光以及满朝霍光的党羽,他不娶霍成君?

没准他就是第二个刘贺!

现如今他只想给许平君一个后世司空见惯,但是在这个时代足够标新立异,也足够喜庆的婚礼。

当然,能不能被世人所接受刘病已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儒家一定会很不爽。

他那震天响的四句,已经被儒家人视为瑰宝,那么刘病已理所当然的也是儒家人心目中的未来大儒。

儒家人最重礼,什么是礼?

礼是道德标准,是尊卑秩序,是行为规范。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华夏本身就代表着礼仪,代表着文化传承,所有不合乎于礼的,都可以归纳为离经叛道。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而在儒家人眼里的礼就是周礼!

长安本身就是儒家人的天下,这里汇聚着无数儒家读书人,每日里皓首穷经,为的就是能有一日走上仕途。

他们会抓取一切能够搏人眼球的事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跟后世士子喜欢在青楼流连忘返,向妓子们推销自己的诗词,想要让名妓为自己传唱,进而让自己名声大噪是一个道理。

刘病已的四句太让人震撼了,无数的儒家读书人或许都在顿足,觉得自己满腹才华为何就没能想出这般雄绝整个仕林的言辞。

对于刘病已,那个说出这四句的十三岁少年,他们固然敬佩,但是更多的还是羡慕嫉妒恨。

这样一位拥有大好前程的儒家少年,在自己大婚这么重要的日子里不遵守周礼,弄出这么一出花里胡哨,离经叛道的场面出来。

先别管妥不妥,也别扯什么喜庆不喜庆,反对诋毁几句肯定不会有错,没准还能借此机会搏一个出位,何乐而不为。

这一切难道刘病已就没有半点认知?

要说后世时候的他肯定没有,但是现在,他来到大汉已经十几年了,而且一直把目光放在未央宫的那张至尊大位上面,他要是连这点政治嗅觉都没有,那当真是白混了。

只是刘病已根本不在意,甚至有点乐见其成。

前面就说过了,霍光因为有刘贺的先例在,他需要的皇帝最好没有根基,刘病已也正是因为毫无根基,才会成功登鼎九五。

可因为有这四句振聋发聩之雄言,他早就被儒家认可,也就是说现在的刘病已和历史上的汉宣帝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

那么霍光选择人选的时候会不会把儒家因素考虑进去,是好还是不好,谁又不是霍光肚子里面的蛔虫,哪里能揣度的那么准。

所以要诋毁就去诋毁好了,刘病已无所谓,要是让霍光觉得他得罪了儒家更需要他的鼎力相助,那才更加完美。

同时,刘病已也不需要担心被儒家人排斥,左右就是一场婚礼罢了,还不至于,四句雄言要是不够,他有的是墨水去抄,保证如同丢核弹一样把天下儒家震个七荤八素,真当他汉语言文学选修课是白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