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118章 系统的治国方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底,英国人修的火车终于通车了,实际上早就开始运营。英国人不傻,他们是修通一段,运营一段。

福州府境内的福州——闽清段第一年就通车了,当时试车的时候万人空巷,大众都是盲从的,社会中的坚定派都是少数,一个社会最好的时候,是坚定派意见统一,劲往一处使,那就能干成大事。最不好的时候,是坚定派分成对立的两派,必得一方消灭另一方,统一了思想才能继续前行。而改革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这样的坚定派分裂的现象。

不止福建,整个中国地区都分裂成了两派,洋务派和顽固派。而且这两派进行了最坏的较量,那就是互相掣肘。

日本维新之所以成功,不就是萨长联盟的武士打败了幕府保守的武士,沿街比较开阔的萨长联盟控制了政权。即便这样,还打了一场西南战争,二次清晰了倒幕派中的旧武士,明治政权才能轻装上阵。

可惜的是,同时期的太平天国这个反对势力打输了。虽然这些人比较荒唐,缺乏社会精英的领导,全都是底层,但他们真的胜利了,中国因此发生转变的机会比清政府大得多,他们连洋教都能接受,更何况其他新事物。战争中,他们对待洋枪洋炮的态度,也比清政府的官员积极的多。李秀成军中有几百个杨兄弟帮他训练士兵,甚至打造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

曾国藩代表的旧势力,虽然是社会精英群体,但也守旧。即便被洋人多次打的被迫承认了差距,搞个洋务运动依然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李云梯在的时候,还能拖住刘勇强,不让福建的步子迈的那么大。在福建基本上搞的也是一场洋务运动,而不是彻彻底底的改革。

以前有李云梯在,刘勇强的性格也比较平和,他本人也不太接受过于激烈的革新,想要小步快跑,慢慢迭代。他多少还有点理想主义,觉得用最不文明的暴力去推动文明,本身就是不文明。

可在小脚这件事上他破防了,他发现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病的很重,思想生病了,深深的病态。重症不下猛药,那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赌一把,说不定还能成功。

洋务运动铁定是不行的,李鸿章那批人,做官可以,搞实业不行。小小的日本,最后都能踩在清政府的尸体上位,后来还能把民国打的那么惨,简直难以想象。

这点刘勇强有绝对的自信,除了他自己的经验外,系统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

在他最无助的时候,连意外事件兑换券都用了,怎么可能不用系统给的方案。

他兑换了1张战略方案,系统的方案这次有点让他意外,竟然不是关于军事的,而是关于建设的。

军事上当时已经打成了僵局,或许已经没有指定方案的必要,只有何谈一条路。无非是谈多谈少这种操作性问题,这跟系统的方案无关。所以系统制定出了一套和平时期的建设方案,而这份方案的大方向跟刘勇强的方案一致。

刘勇强已经开始在欧洲招商引资,后来兑换了系统方案,系统也提到了招商,而且更加详细。罗列了一百家模范产业,给与模范产业以各种优惠,比如免税,提供无息贷款等等,模范产业有义务允许其他投资者参观学习。

系统的这个招商方案让他深受启发,他招商引资的目的,并不是引资,而是引入资本附加的技术,他需要资本带来的技术在国内扩散,而不是乐于助欧洲资本赚钱。系统列出了不同行业的一百家模范产业,其实就把技术带进来了,至于资本,这个国家真的缺吗?

资本是什么,是银子也不是银子。那些埋在地主老财家里的白银,肯定不是资本,资本必须流通起来还能够变现,工厂才是资本,银行才是资本,商铺才是资本,资本是一股流动的通货,能够源源不断撬动生产力生产出新的价值。埋在家里的银子无法生出银子,所以不是资本,他最多算是储备的货币。

但这种能代表价值的白银,中国是真的不缺。曾经的丝绸,后来的瓷器,现在的茶叶,超过千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欧洲人在美洲挖的白银大半都跑中国来了,这里是一个不产白银的白银之国。

所以只要把技术引进来,把这些储备的资金撬出来变成资本,资本结合技术,不就是资本主义吗。

系统有这么详细的清单,刘勇强也就用不着乱撒网,让驻西方的外交官,在几个发达工业国投广告招商引资了。当然之前投放的广告吸引的资本也不排斥,总是利大于弊的。

于是按照名单让外交官登报招商,100家模范产业,不全都是技术型工厂,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比如学校,医院,但大部分都是工厂。其中竟然没有刘勇强比较熟悉的纺织厂,仔细研究一番,发现全都是福建和东北适合发展的产业。

比如麻纺织,福建产麻,产棉不多,种棉条件比不上江苏、山东。东北更不适合种棉花了,除非搞计划经济,否则无法处理的冰冻灾害会让东北种棉毫无经济收益。

但东北农业有巨大的规模优势,土地面积大,还很肥沃,撒把种子就能等丰收,黑土地是最肥的土壤。所以东北盛产大豆、高粱等等几十种农产品,针对这些农产品深加工,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化机会。大豆榨油厂,机器面粉厂,甜菜榨糖厂,还有皮革厂,屠宰场,毛纺厂等等。

福建适合发展的麻纺工业外,主要是制茶厂,丝织厂,木材加工厂,造船厂等。

工业区倒是跟自己没有两样,系统要求划定交通便利之地,集中发展工业,这是成熟的经验,当然是21世纪的。

系统的这一份清单,其中有很多是刘勇强想不到的产业,比如各种矿产加工,他连矿种都认不全。

这份清单,简直就是一条指路明灯,这就是刘勇强的56个基础工业项目啊。

一边让外交官按照清单登报招募合作伙伴,一边在内部挖潜,造船厂、煤矿、铁路这些他高度重视,也是常见的现代化产业已经存在,立刻就可以入模范产业清单。

“去跟法国人谈谈,基隆的煤矿想不想进模范清单,可以免税,最多十年。”

东北也有煤矿,法国人其实也想开采,但刘勇强交给了科利集团。科利现在阔气了,已经是妥妥的大财阀派头。梳着大背头,抽着雪茄烟,只穿伦敦定制的高档西装。再也没有当年装扮成女人钻山看茶园的狼狈。

科利集团的几项大产业资本雄厚,开采了抚顺煤矿,这可是一座巨型露天煤矿,简直就是金蛋,要不是为了补贴大连造船厂的亏空,刘勇强是不可能交给科利经营的。大连造船厂现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又有政府的大订单,却一直都在亏损,因为大量原料都靠进口,优质钢铁都是英国货,包括造铁甲舰的原材料。造船厂的工程师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在东北鞍山找到了铁矿,用英国技术建造的高炉,生产的铁料却不符合要求,太脆。应该是含硫、磷量太大的原因,目前技术还无法解决。法国人修铁路,用的都是进口铁轨。

科利集团的另一个大财源是茶叶贸易,在闽西的茶园基本是亏损的,但科利在福建兴建了大量制茶厂,跟刘勇强小舅子的制茶厂垄断了一半茶叶产量。至于另一半,那都是不适合工业加工的茶叶。茶叶的工序基本是晾晒然后杀青,晾晒时间一两个小时后就要杀青,否则影响口感。所以只有距离茶厂距离一两个小时路程内的,才可以送到茶厂加工,否则只能在茶园就地加工,往往都是手工。

茶厂现在已经是下金蛋的鸡,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主要得益于规模化之后,煤炭价格下降,让蒸汽制茶厂成本大幅度下降,已经是手工制茶成本的一半,而且量大,质量统一。

茶厂是一道利润,分销又是一道利润。因为这些年一直能稳定得到货源,科利洋行在茶叶行业里,已经是一块招牌。在伦敦市场上,科利标签的茶叶比其他品牌都能高上一成,享受溢价。科利也经常打广告,算是维护品牌吧。

最大的财源还是科利银行,科利银行以上海为中心开拓业务,小银行家胆子大业务精,在其他外国银行还不太专业的时候,他就开始专业经营,而且有刘勇强支持,最早的介入了一些其他银行还想不到的市场,比如向清政府提供贷款。这是一个巨大的客户,刘勇强帮左宗棠、李鸿章拉的贷款,走的都是科利银行,与此同时,清政府的关税、盐税,正在一点点落入科利银行的口袋。他还发行纸币,已经是上海最大的货币发行银行,科利银行的银行券被称作番银票,流通所有口岸城市。他还包销债券,也是为清政府筹款为主。

这些大业务,每年为科利银行带来上百万两的收益,并且经营非常良好,储备金很多。上海初兴的金融业多次震荡,科利银行都靠着雄厚财力,自己就撑过去了,而大量本小利薄的钱庄、票号大量倒闭。洋人银行也倒了好几家,也就汇丰等少数经营的比较好。

别看科利财团这么风光,刘勇强却没有给他一家模范产业指标,煤矿都找法国人,而不找他。因为科利的一些产业背后,刘勇强是最大的古董,比如不赚钱的造船厂,以及造船厂旗下很赚钱的煤矿,还有科利银行,刘勇强的股份多次摊薄后,依然有70%,科利现在只有3%,小银行家多次增资,也不过5%,剩下的全都是当初听刘勇强劝说的蒋家亲戚,各地官员。李鸿章也入了股,占1%。

所以如果把科利财团名下的产业列入模范产业,相当于给刘勇强自己免税,假公济私的危害太大,他不怕人骂他,但怕官员效仿他。权贵跟资本一旦结合,破坏力往往比生产力更大,他会挤压普通从业者,让行业陷入衰落。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抚顺煤矿低成本、大产量的冲击下,法国人在台湾基隆的煤矿,有点撑不住了,抚顺煤矿已经快要把法国煤挤出市场了。

所以刘勇强想拉法国人一把,这座煤矿技术不错,但产量不大,免税的成本不高,更适合作为模范产业推广。毕竟小煤矿中国很多,抚顺煤矿那种露天巨型煤矿,就没几座,推广意义不大。

马尾造船厂也列入了模范产业清单中,这座船厂是沈葆桢操刀的洋务运动样板,但本身依然在亏损中,全靠财政补贴,以一直都不收税。大连造船厂就不一样了,虽然是旅顺要塞配套工厂,但却是私营的,刘勇强一直占51%股份,其余是科利占有。

年底刘勇强应邀去参加英国人终于贯通的福延铁路,这也是一个模范产业,获得十年的免税权力。

给英国人免税,心里是不情愿的,可按照模范产业认定标准,这条铁路确实最合适,因为他技术最先进,最能体现铁路的特点。铁路模范产业,法国人也在争,但他们的铁路晚了一步,漳州到汀州的山地更多,更加难走。至于哈大铁路同样没有通车,但那条铁路在评选中确实比不上这条铁路,因为那是一条主要行进在辽东大平原上的铁路,技术含量较低。

英国人修建这条铁路,有大量隧道、桥梁,穿山跨河,确实最具代表性。但也因为英国的外交施压,英国公使积极运作,才将这条铁路列入模范产业之一,代表铁路行业。

刘勇强是乘坐一辆装饰豪华的专车穿行在这条铁路上,胡桃木座椅,各种纹饰华丽的呢绒装饰品,正是所谓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装修。这是英国公使在铁路通车仪式上,送给刘勇强的专车。

铁路一路穿行,在福州附近,老百姓已经熟视无睹,在延平遇到了大量看热闹的群众。刘勇强不由联想到这条铁路修建过程中的艰辛,短短一百二十多公里的线路修了整整四年,付出了几十条生命的代价,那都是曾经暴力阻工的附近群众,他们跟这些看热闹的,或许都是一拨人。

民智愚弱至此,改革的艰辛就像这条路一样,但现在这条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