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113章 英国外交斡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刚六月,宣战才过去了一个月,第一场败仗就出现了。

海军护送1万人登陆库页岛,有这一万人就足以横扫整座岛上的俄军,但他们遭遇了俄国舰队的偷袭,损失了二十多艘运兵沙船,上千人葬身大海没有救上来,还有大批物资沉入大海。

欧朋远不得不让沙船分散躲避,他带着四艘铁甲舰断后,与俄国舰队周旋。

最后只打伤了一艘俄国战舰,俄国舰队撤退,欧朋远说他打赢了,刘勇强损失了一千多人,这叫赢了?

“烂泥扶不上墙啊!”

对欧朋远极为失望,掩败为胜,这是胜保的手段,可刘勇强不是咸丰皇帝。

输了就是输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把败说成胜,他接受不了这种态度。

但现在是用人之际,不能撤换他,大公司董事长也不敢裁员裁到大动脉上。

于是他让欧朋远尽快改变方案,寻找新的办法,安全将援兵送到库页岛。实在不行,直接用四艘铁甲舰慢慢运送,只要比俄国人的速度快,胜利就是自己的。至于俄国人的速度,那不是快不快的问题,而是根本没人。库页岛上的兵力不到千人,建了教堂,军营,其实是一个流放营地。犯人在这里自由出入,非常宽松。千人兵力中,主要就是这些犯人。

能救援库页岛的一些基地,比如伯力、海参崴、海兰泡,现在自顾不暇。

正对爱辉城的海兰泡第一时间已经被包围,伯力这边正在分布分批渡江。俄国在伯力有舰队,理论上掌握制水权。可江这边是在这一带生活了几百年的赫哲人等族群,刘勇强已经将整个东北的部族编练成了团练,以黑龙江将军的名义管理他们,风俗不变,这些部族非常驯服,这算是清政府留给他的遗产之一。这些部族渔猎两岸,对两岸都非常熟悉,俄国人占了对岸之后,其实根本限制不住他们的活动,赫哲人的小船经常两岸往返,甚至能出海,不然库页岛上为什么会有赫哲人?

唯一的缺点是赫哲人太少,渔猎经济基础,支撑不起大的人口规模,总人口不过万人,男丁几千人,精壮全都编进了军队已经分批过河,负责袭扰。老弱编的团练,守卫沿河土木城寨。

陆上战况也不利,倒没有遭遇巨大失败,只是进军很不顺利。海兰泡、伯力已经成功围困。但俄国人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分出精锐哥萨克在四处袭扰。两地负责围城的军官不断催促援兵、弹药,可始终很难到位。中级军官也发来各种电报,想过河没船的,没给养的,迷路的各种问题都爆发了。

这么富裕的仗打成这个样子,不由让人沮丧。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很快到了七月,英国人态度变了,转向俄国一方,提出要斡旋,还向福建施压。

法国人态度倒是没变,他们变了刘勇强也不会搭理他们,因为法国人自顾不暇,西班牙王位危机爆发,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一个亲王被选上当西班牙国王,法国直接受了刺激,正在跟普鲁士交涉,要求他们永远放弃西班牙王位。

这次事件将引发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从此欧洲核心转向柏林,法国开始被孤立,再次陷入拿破仑战争之后的窘境。

可英国为什么态度转变,难道跟这件事有关?

“大人。伦敦最新发来消息,英国首相正在第二次接见俄国公使!”

“先拖着,尽快搞清楚英国人的态度为什么变化。”

刘勇强继续部署战斗。他已经理不清十五万大军的混乱状态了,每天数以千计的电报让他的大脑死机,做出了类似曾国藩面对捻军时候的无奈策略,要求各支部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沿途村屯、集镇上的官员尽可能为经过部队提供帮助。

意思是让部队自己朝着方向前进,老子理不清了。

“我需要一个高效的总参谋部啊!”

上次战争这种弊端还没有暴露出来,一来是十二万人,在东北的只有十万。二来上次几乎都是敌占区作战,攻城略地有大量的目标。这次十五万人,目标明确,反而调遣不开了。

现在他身边也有一些参谋人员,完全是法式管理,法国参谋部更像是司令的幕僚,听命于司令官。他的这些参谋,刘勇强下达目标,他们制定计划,现在看起来漏洞百出。刘勇强自己思路清晰的时候,参谋部能给出有效的执行方案,他这个总司令的大脑一宕机,参谋部就无计可施了。而且本身这些参谋也不怎么专业,法国现役军官培训了两年,以前只是军中的识字军官,扫盲甚至都是在军中完成,文化水平太低。

“哎。差距啊!”

这是纯技术问题,犹如工匠手里没有趁手的工具,怎么都不得劲。

好在登陆库页岛很顺利,已经缓慢但坚定的登陆了3批部队,总计4000人,牢牢控制了登陆场。

日本和朝鲜也参战了,朝鲜派了不知道多少军队去了咸镜道,光布旗帜,号称十万。日本人海陆军总计六万,海军各种战舰齐出,竟也有一艘铁甲舰,以及近十艘蒸汽船。日本人没去库页岛,他们去千岛群岛登陆了,准备逐岛争夺,最后攻占勘察加半岛。日本这个新兴的武士国家是有野心的,闽辽支持了他们的诉求,只要他们能打下堪察加半岛,支持他们占有这里。算是对日本在库页岛上让步的补偿。没有闽辽支持,日本现在是绝对没有胆子跟俄国开战的,哪怕他们的武士再疯狂,上层也不敢下手。

朝鲜明显是虚张声势,日本却是敢想敢干,他们从日本东岸出发,进军十分顺利。因为俄国舰队一直在日本海跟闽辽海军纠缠,日本人等于钻了个空子。

“大人,英国海军从新加坡调往香港,目前尚不知道规模,新加坡发来的信息,似乎有十几艘船,不知道有几艘铁甲舰!”

英国人玩真的。

刘勇强皱眉:“有几艘铁甲舰并不重要,哪怕是一条舢板,插上英国棋子,那就是皇家海军。”

关键是英国的态度。

“英国首相会晤俄国公使似乎是在谈论普法问题。英国希望两国能在这场战争和战争后保持同一立场。”

“英国需要俄国干什么?”

“我猜想是希望战后联合干涉法国。”

“为什么要干涉法国?”

刘勇强很纳闷,法国都要被干废了,英俄还要联合一起上,鞭尸吗?

“英国担心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有明确证据表明,法国对比利时、卢森堡有野心。英国不能接受法国吞并比利时。”

比利时是中立国,受各大国保护,卢森堡也一样,卢森堡甚至驻扎着普鲁士军队,拿破仑真正后,就是普鲁士军队保护那里不被法国人侵犯。

刘勇强苦笑一声,他知道法国会被打爆,拿破仑三世都能成为俘虏。可看王圆的态度,似乎认定了法国会赢一样。他的观念,基本能代表欧洲外交人员对局势的判断。拿破仑的阴影笼罩整个欧洲,英国不能接受大陆上一家独大,其他强国也不能接受。

所以一旦法国打败普鲁士,进军莱茵地区,英俄就可能站出来联合干涉。如果拿破仑三世够强硬,就得像他伯父一样,再跟整个欧洲打一场。

欧洲小看了普鲁士,高看了法国。但不能怪他们,综合国力摆在那里,法国任何一项数据都是普鲁士的好几倍,几乎不可能战败才对。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法国人重塑了荣誉,在全世界范围跟英国竞争,早就将自己定位为世界强国。

这场战争前,也一直是法国人咄咄逼人,德国的应对甚至堪称屈辱,一再被法国干涉国权,普鲁士国王一再忍让,最终激发了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愤怒,所以开战后,以前在民族文化感情上更亲近法国的德意志南部天主教国家,纷纷站在了普鲁士一边,将战争达成了一场德意志民族和法兰西民族之战。俾斯麦利用了这股民族情绪,将新教的普鲁士跟天主教的南德意志捏合成了一个国家。

“法国如果战败了呢?”

“法国怎么可能会战败!”

“我是说如果法国战败,英国还会跟俄国站在一起吗?”

王圆思考了很久,还是点了点头:“假如这场战争普鲁士打赢了,除非两败俱伤,否则英国还是需要俄国。打败法国后的普鲁士会取代法国的地位,依然对欧洲均势构成威胁。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而且就算普鲁士打赢了,应该也是惨胜。不具备取代法国的资格,甚至还要跟法国签订相当有利的合约。就像他们四年前打败奥地利之后,迅速签订合约,紧紧是让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并没有追求割地赔款。普鲁士的国力,不允许他们得到太多。”

可偏偏普鲁士就是轻松取胜,而且不但割地赔款,割的地还很重要,赔的款堪称海量。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走,法国遭受重创,因为这里不但有储量丰富的铁矿,最重要的是煤矿,法国80%以上的煤炭全都产自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丢掉这里,在蒸汽机时代相当于经济命脉被人断了。吃下这里的德国,则得到了超大型洛林富铁矿,以及这里建立的大量炼铁厂、炼钢厂和其他工业,不输于当年腓特烈大帝吞下西里西亚地区。

赔款更不用说了着名的50亿法郎,总量比清政府所有赔款加起来还多,这种屈辱直接让法国之后不惜代价的寻求复仇,导致了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

刘勇强思考了很久,知道即便即便普法战争结果出来,英国依然需要俄国,法国被打崩了,然后是革命,北边是普鲁士占领军,中欧局势一团糟。英国需要俄国合作,维持欧洲均势。跌倒一个法国,出现了一个更强大的德国,最初一段时间,在俾斯麦让英国放心之前,英国人不可能不采取外交手段施压,英国习惯不自己上场,所以肯定联合俄国这个打手。

于是遥远东方的边缘利益就被英国人暂时放弃了,不管怎么说欧洲对英国是第一位的,印度甚至只能排第二,因为欧洲均势,关乎大英帝国的安全,安全利益总是第一位的。

所以大英帝国两个外交中心思想是欧洲均势、印度核心,他们都要牢牢掌控。长江利益连印度都比不上,更不要跟欧洲比了。

“拖延没有意义了。跟英国公使接触一下,先听听他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