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勇强坚定的创造历史,遇到的阻力极大。

没几天县令就找上门来,声称轰隆隆的机器让某个孕妇流产了。过几天又来说冒黑烟的烟筒影响了风水。

连续用钱打发了对方两次后,第三次刘勇强翻脸了,让人送客。他虽然手里没兵,但也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欺负的。

一个月后,县令带着衙役上门封厂,刘勇强直接招来了上千乡勇对峙。

官司打到了建宁知府,知府也只是出面调停,隐晦的支持县令,希望刘勇强关厂。

幸亏他是地方豪强,真要让无权无势的人来办这件事太难了,难怪清末开启工业革命的是张謇这样的状元郎,普通人非得被官府折腾死。办正事找不到他们,想办正事,他们处处找茬。

坚定的维护了工厂半年,机械师经过一次又一次调试,多次重新设计炒茶的螺旋铲刀,仔细打磨,总算稳定炒出了一锅茶叶,经过品鉴,比最好的茶师自然不如,但已经达到了出师学徒的水平,关键是量大,一锅顶得上手工十锅,还能复制。培养一个制茶师傅得十年,安装一套设备只要一个月。

试生产一个月,质量十分可靠,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本地招的一群学徒也学会了操作机器,最复杂的蒸汽机他们能操作,但要是坏了,就得去租界找洋人来修。好在这东西已经一百年了,早就是成熟产品,只要平时维护好,油上足了,很少故障,像一头不吃不喝的老牛一般卖力。

开足马力生产,日夜不息,最后发现还是不赚钱。手工作坊的加工环节成本,一般只占茶叶4两银子中的1两,可机器生产竟然达到了1两半,相当于生产1担茶叶赔半两银子。加上设备投资,以及给机械师的1万英镑奖金,这笔买卖从经济上亏死了。

但他还是坚定的扩大规模,订购了十套设备,准备建一个中等规模茶厂,长期坚持。

可惜刘勇强没法一直将精力放在这上面,能用三四个月专门做一件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同治二年四月,他就去了厦门,那里消息灵通。他得在那里等待天京城破的消息。

年后,王有龄发起收复浙南之战,轻取台州之后,温州遭遇了一场恶战。本打算长围,劝降。结果最后没谈拢,因为李世贤大军从金华来救,坚定了守城太平军的信心。于是围困变成了打援,这一仗作为主力的闽军伤亡不大,但降兵陈炳文部伤亡很大,六千士兵最后伤亡两千,经过救治死了八百。这可都是李秀成苦心练出来的精锐,也是对面李世贤部最痛恨的叛徒。李世贤专门猛攻陈炳文部,这边官军又不信任降兵,救援很不及时。

通过这一战,陈炳文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发了大量赏赐,并即刻进攻金华。

温州之战只打了半个月,时间上可以算是轻取,但烈度非常高。士兵疲惫不堪,王有龄不顾一切扑向金华,是因为左宗棠也打到这里了。

左宗棠困守衢州一年,却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接连克复严州、处州,用兵之巧妙,有古大家风范。可在王有龄看来,左宗棠是在杭州被围之际,故意在衢州坐等,等到他恢复了杭州,收复浙南之时,又趁着他调走了粤匪主力,立马出来抢功。他能一月克三府,就说明他原本就有余力救杭州。

现在又抢到了金华,王有龄自然不能让他如愿,不然他这个浙江巡抚只能管半个浙江,整个浙西都在左宗棠手中。

左宗棠、王有龄两路大军进入金华,太平军在浙南仅剩这一个据点,因此集中兵力,准备死守。

结果左宗棠快了一步,沿衢江而下,抢先进逼金华,王有龄的部队赶到的时候,左宗棠部的围城壕沟都挖好了。左宗棠建议王有龄趁他包围金华之际,收复周边诸县,扼守交通要道,不让粤匪走脱。

王有龄觉得左宗棠在指挥自己,反过来要求左宗棠让出长壕,由自己的部队进驻,左宗棠带人去收复周围县城。

双方似乎在抢功,但左宗棠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的部署全是凭公心,王有龄是有意寻衅。双方难以合作,纷纷上书指责对方,朝廷下旨让曾国藩调和。场面非常难看,曾国藩只给两人写了不痛不痒的信,各打三十大板,反而让双方都不满意。

王有龄还是面了一点,熬不过强势的左宗棠,不情不愿扫荡了周边,毕竟是他的辖区。其实如果换一个人,换一种口气,没准他也会配合。但左宗棠的为人,确实有不如李鸿章的地方。

扫荡了金华周边之后,左宗棠的围城却没有任何进展,似乎只能靠时间来打败敌人。

王有龄不断上书弹劾,奏左宗棠纵敌,靡费军费等罪。左宗棠也毫不相让。但这一次他占了下风,因为王有龄是浙江巡抚,而他得到了浙江布政使的官职,是人家的下属。他多次弹劾王有龄,有以下犯上的忌讳,似乎并没有从樊燮一事上吸取多少教训。

就在他眼看要被调走之际,曾国藩力保了他。朝廷给了曾国藩面子,将王有龄调走,王有龄有收复浙江这样的功劳,是不可能撤职的,他升官了,取代庆端任闽浙总督。而左宗棠得到浙江巡抚职务,全权负责浙江境内一切军务。

王有龄高升后,反而非常生气,到福州上任后,告诉别人,他不是闽浙总督,只是福建总督。他这个总督明显只能做半个主。还喜欢送别人字帖,上书两个字‘跋扈’。

他的行为让清廷降旨意斥责,说他有怨愤之气,但却没有降职。

到了五月,王有龄突然高兴起来,因为各方传来消息,李世贤频繁出现在南京战场上。而之前不管是王有龄的奏报,还是左宗棠的上书,都声称李世贤这个大伪王被包围在了金华城里。这是王有龄和左宗棠争夺金华的重要原因之一,李世贤之前控制半个浙江,是目前粤匪中排名前五的大人物。仅次于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人,手下指挥的‘王’就有一大堆。

这让金华成了目前南京和苏州之外,最有价值的目标。可这个目标的核心,却跑了。

于是王有龄又开始弹劾左宗棠了,对方纵敌证据确凿。

左宗棠这次都没法解释,前面他和王有龄的奏章都证实了这一点,他坚信他的包围圈坚不可破,对方不可能是从自己手里逃出来的,如果不是逃出去的,那就是围城前已经跑了。他上当了,金华城里光树‘侍王’旗帜,让他以为李世贤在城里,对方肯定是在他包围建立之前,偷偷逃出了金华。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左宗棠也有罪,他上书说李世贤在金华,就算不是欺君之罪,也是谎报军情,跟纵敌相比,轻重也差不多。关键是说不清了,因为王有龄肯定不会承认他上当的说法,他肯定坚持李世贤在城里。

左宗棠的回应是,对金华发起了猛攻。他已经死围金华,不强攻是担心伤亡太大。他现在兵力不少,除了他的两万楚军外,还有一万多湘军,蒋益澧带队。蒋益澧此前追击石达开部,石达开部有二十万在广西分离,脱离石达开北上,蒋益澧一路追击。这部分人也加入了李秀成麾下,李秀成号称四十万大军,其中除了二十万从湖北、江西招的难民部队外,还有这二十万石达开旧部。

左宗棠和蒋益澧联合才有足够的兵力包围金华,但强攻的话,无法保证不放跑一个贼,所以采取长围战术,逼迫对方突围,在城外用火力进行杀伤。一旦攻城,双方混杂在一起,粤匪容易趁乱窜逃。

现在顾不上了,重炮轰破城墙,强攻而入,这才发现,城里果然没有李世贤。而是一些老弱,李世贤不但早跑了,连精锐都带走了。城里粤匪交代,李世贤是奉了洪秀全的命令,去救援天京了。

左宗棠如实上报,却难以服众,弹劾他的人越来越多,都坚信他纵敌。此时真相已经不重要,随着各地战事明朗,粤匪覆灭只是早晚的事情,忌惮湘军集团的势力开始联合。

左宗棠焦头烂额中,突然把矛头对准了刘勇强。他查明了一件事,刘勇强安置在温州深山中的太平军,闲时竟然接受训练。这惊出了左宗棠一身冷汗,将几万悍匪养在深山中,时常操练,拉出来就是一支唯命是从的私兵。别人想不到,他可是一眼看出了要害,当年司马懿就是这样豢养死士的。

他立刻将这件事上报清廷,要福建立刻补拿刘勇强。

刘勇强没有被补拿,而是被王有龄叫到福州总督府进行垂询。

“当时杭州危困,催兵甚急。卑职一时也招不到那么多兵,才想到这些安置于深山之中的悍匪。”

“你确实时时操练他们?”

刘勇强知道这件事会发,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不是在福建事发,而是从温州暴露了出来。起因是金华被攻破之后,城里十余万太平军老弱的遗留问题,饶廷选建议就地安置,因为在温州有成功的先例。左宗棠不放心,亲力亲为,竟然钻山去视察了,正好看见刘勇强留下的驻军在操练他们。

所以没法否认:“这些人既然归顺,就是赤子,卑职以团练之法,闲时组织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王有龄略微慌乱了片刻:“你没操练过他们,只是那些看守兵丁擅自作为。”

刘勇强立刻反应过来,王有龄是要保他。让刘勇强将这件事撇开,打死不承认。

感谢道:“卑职谢大人维护。”

王有龄必须维护他,因为这些人是杭州危急时出山的,是王有龄招过去的。细查起来,王有龄脱不了干系,他现在跟刘勇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现在左宗棠的弹劾,在王有龄看来也是针对他的。

于是交代了刘勇强如何上书自辩后,王有龄继续跟左宗棠打嘴仗。声称左宗棠这是胡乱攀咬,掩盖他纵敌之责。

王左之争,清廷最后还是和稀泥,但也确实怕这几万前太平军残部,最后让王有龄尽快将这支部队裁撤。

现在四万人在饶廷选麾下,还驻扎在浙江,四处剿匪。大乱之后,必然匪患严重。但比闽西要好很多,因为闽西时候太乱,天地会、土匪、杨辅清和石达开,不但势力混杂,杨辅清和石达开还发生了内讧,浙江从始至终李世贤都有组织能力,所以人比较集中,也没有大规模的天地会起义。

王有龄不太想此时裁军,地方督抚们渐渐都开始抓军权了。上书解释,其中只有一半人曾被流贼裹挟过,另一半是建宁府团练出身,都是良家子弟,朝廷这才下旨让裁撤一半人马,并交代王有龄,一定要妥善安置,以免激起哗变。这可是几万装备洋枪洋炮的精锐。

王有龄也有些担忧,便跟刘勇强商讨安置之法。

刘勇强就待在福州,他孤身前来,似乎有些冒险,可实际上福州最为安全。因为王有龄来福州上任的时候,还带回来一万军队,其中就有三千是他的乡勇部队,现在叫闽军。有这三千人在福州,谁能动他?

如何安置,让王有龄十分头疼。已经出现这种事了,还按照原方案安置,将这些人放在官府无法管控的深山密林之中,就变得危险起来。可安置到什么地方不危险,却实在是没有主意。

当初要不是福建的地方官没有办法,也不至于让刘勇强将这些人送进深山。

“原路遣返。”

最后还只能是这个办法。

“那还要不要驻兵看守?”

刘勇强问道。

“自然是要的,不过别在操练他们了!”

王有龄不由神色复杂的看了刘勇强一眼,假如刘勇强有野心,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但又一想,只要这些人被遣返,分散成百人规模,根本无法纠结起来,也就酿不成大祸。至于刘勇强这个对这些前太平军有强大影响力的人物,确实是后患,但也不能杀了不是。他的所作所为,至少目前没有明确的罪证。

他的威胁,只是他这个人太危险了,可厉害的只是他一个吗,曾国藩不比谁都危险?

刘勇强在福州开始配合王有龄裁军,两万前太平军,包括分散在温州深山中的那几千,全都逐步撤回福建,收缴武器,原路遣返。

在刘勇强坐镇下,没有闹出任何大事,因为这些人已经赚足了银子,很多人早就有思乡之情。

这件事之后,刘勇强知道,他的事情或许必须提前了。他已经引起了最高层的注意,以后对他的防备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他很可能会被强行调到其他地方,让他待在福建,很多人都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