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刘勇强忽悠的在英国订购了30万支步枪。

10万只已经交付,10万只等待起运,还有10万只没生产出来。除了10万支步枪,剩下的都被美国人挥舞着美元买走了。

“我不是让你找美国买家吗?”

“我找了。价格没谈拢,他们最多出30两银子。”

然后他找的承包商违约了,人家直接跟美国人交易了。科利订购的价格是一支10两,美国人给到15两银子,大概18美元,承包商就反水了,撕毁了跟科利的协议。将剩下20万支步枪都卖给了美国人。

“赔了一笔违约金,10万英镑。”

科利订购步枪的时候,缴纳了1万英镑,违约金十倍,人家干脆利落掏钱了。

“有10万也不错了,白得的不是。”

“我原本能赚的更多。”

15两卖给美国人,他也能大赚一笔,20万支步枪就能有30万英镑的利润。

“该死的苏格兰人,他肯定是魔鬼的信徒!法国人才是真正的上帝信徒!”

他找的武器承包商是一个英格兰商人,曾经还在威灵顿的部队里当过军官。

英法信仰不同,英国是新教,法国是天主教,刘勇强也分不清区别,但英国人也不应该赞颂法国人。

“法国人没有违约?”

除了在英国订购30万支步枪外,还在法国订购了1万门拿破仑炮。

“我在法国是直接跟各个国防工厂、私营工厂签订的订单。法国人更守信,我已经派人去工厂盯着那批货了。不等船期了,我要尽快把炮运回来。”

“别运回来。直接卖给美国人。嗯,在英国找美国人。”

科利想了想道:“没错。我可以当美国人在法国的武器承包商。美国人一门炮给490美元,一共就是……”

科利算了一笔账,还是大赚。美国人仿制了大量拿破仑炮,他们国内采购价490美元,在国际市场其实愿意掏更多,只是科利不敢继续抬价了。他打算清销,尽快脱手。

490美元差不多400两银子,这是美国国内报价,战争时期,美国军火商赚自己人的钱也不会客气,其中的利润极高,法国的生产成本更低,6磅炮可以低到100两银子,12磅炮稍贵,但不会超过300两。1万门大炮,200万两银子是有的。

“拿破仑万岁!”

算完账,科利高喊道。

科利来找刘勇强的目的,不是来算账的,是来求助的。

福州是口岸,他能自由出入,虽然洋人大多不离开租界区,偶尔进城,福州人也慢慢习惯了。

福州租界没有上海那么有名,人也没有那么多,显得很破败,甚至比不上厦门。科利之前甚至没有在这里开分行,这次来是因为打算将电报通到福州租界。可在路上卡住了,租界里他可以买地,盖电报机房都没问题,但沿途架设电线杆子却成了问题,电线杆子被砍了,电线被老百姓拿回家晾衣服去了,报官没有解决问题,官府反而斥责他们修电线杆子,说影响风水。

科利希望刘勇强出面,跟本地官府交涉,保护洋行的财产。

“你还是走水路吧,从闽江铺设进来,在租界弄个水机房接口。”

“那样成本太高了。”

“高就高点,安全。你如果想通往上海,还是要走水路。”

天津条约中规定,因意外而在中国海域造成的损失,洋人不能以此为理由向官府索赔,清廷是怕了,洋人没少这么干过。但公私财物如果能找到破坏者,官府有义务抓人赔偿。但当地官府善于扯皮,除非闹大,否则根本没人管。这一点上,满清官府做的不错,比较偏向自己人。

科利的目的就是希望刘勇强能帮忙跟官府施压,让他们不要推诿,赶紧抓人,赔偿电报公司的损失。

刘勇强却息事宁人:“我会给县令通个扎子,让他保证后面不会有人搞破坏。你也别闹腾,私接电报线可没经过官府同意吧。”

科利马上认怂。

随着电报的功能性逐渐显露出来,欧洲人已经产生了认识,电报是重要的国家权力,各国没有政府批准,私营公司是不能开办电报业务的。历史上一直到1871年,外国人才通过清政府批准铺设海底电缆,不允许上岸。

此时清廷官员不懂这东西,所以是空白,就像科利银行擅自发行银行券一样,没人管,但也不好声张。

科利电报公司,从广州、香港、汕头一路修过来,已经修到了厦门,计划是通到天津、牛庄,将已开放的口岸全部连通。这是银行投资修建的,目的是开办电汇业务。但成本似乎有些超过预期,总造价大概得50万英镑,折合150万两银子。这都比银行总资产多了,有点投不起。要不是刘勇强坚持,这项事业可能半途而废。

为了投这项事业,他给银行拉了不少股东,蒋家投了30万两银子,还让他那些徒弟、有余钱的军官投资,愿意相信他的都投了,有的不是相信他,而是出于某种目的也投了,官兵们投入了40万两,平均一个士兵10两,两个月军饷。

刘勇强觉得这是一笔好买卖,才会建议他们投资,普通士兵收入微薄,好容易去杭州卖命,发了点财,算是给他们找一条好的生财渠道。银行按年支付股息7%,如果有的士兵能将一年军饷存进去,就是战场上打死了,家属以后也能靠股息勉强度日。

刘勇强自己投了剩下的部分,这让他的股份大大扩充,科利和小银行家也投了一些钱,但很少,导致小银行家的股份只剩下2%、科利3%,但他们可以以合伙人身份,分到一大笔经营分成。

刘勇强渐渐理解,合伙人大概就是高级打工人。

福州的小插曲挡不住电报线路的铺设,从厦门往上海的线路已经修到了宁波,其他设备都在安装,人员在培训,等通到上海,整条线就准备开通,然后继续扩展北部。其实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上海到广州,香港现在都算不上重要地方,经济价值上早就被上海超越。英国人在香港的经营,一直没收回成本,议会甚至一度想把香港还给清廷,是一批香港殖民官僚坚持才没有这么做。

优哉游哉在福州混到咸丰,嗯,同治二年八月,上海的电报终于通了。现在电报只服务于银行的电汇业务,科利银行拥有了在长江以南各大口岸最快捷的汇款服务,并将这项服务作为主打,登广告招揽客户。

杀手锏迅速让科利银行拥有了独特的竞争力,压倒了其他洋人银行。甚至其他银行都需要经过科利银行进行汇款,结算。科利银行的存款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也许没有电汇业务也会爆炸,酝酿的时间到了。良好的信用到了收获的时间,有大量来路不明的存款涌入。

其中一批疑似在战争中发了财的满清军官,还有一批是太平军将领的,双方倒是同时相信洋人。

这让刘勇强很生气,满清军官这条路,可能是他帮忙开通的,但太平军这条线,是科利和小银行家自己开发的,刘勇强根本不知道,他一直反对跟太平军来往。显然科利在跟自己做生意的同时,私下也在跟太平军进行贸易。但是两人表示很无辜,他们根本不认识太平军的人,跟他们贸易的都是一些中国人,他们分不清谁是谁。

分不清才怪,只是不想分罢了。

刘勇强冷静下来,也知道这种事禁不住,上海活跃着一批买办,他们可同时活跃在清军和太平军之间,没有他们作为渠道,洋人能买武器同时卖给清军和太平军?

果然买办阶层是一座大山啊,必须要推倒!

刘勇强自己则是跟湘军的生意做的飞起,左宗棠买下了3000门各式大炮,听说有一批在安庆之战后期,送给了曾国荃。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已经濒临死地的安庆守军,冒着炮火前行。实心炮弹轰击密集冲锋的太平军,一炮犁出一道血渠,这些士兵却不知道死亡一般,前者死,后者继,身背稻草,填平了湘军的壕沟。但最后还是太平军的降将程学启用太平军的办法,拿棺材炸塌了安庆的城墙,湘军这才杀入安庆。

这一战打的极其惨烈,湘军一日夜消耗火药十七万斤,铅子五十万斤。太平军一万多大军死在战场之上,这一万悍匪如果突围而出,都是精兵。

对于太平军的壮烈战斗场面,刘勇强一开始是不信的,但多个渠道都这么说。后来安庆城内情况传回来,他才不得不信。湘军攻入安庆之后,发现城里已经没有一粒米,除了出城突围的精锐之外,城中的老弱已经拿不动刀。城里的菜市场挂满了人肉,明码标价,一两银子二斤肉。普通人的锅里煮着手足,碗里盛着手指。

安庆早就是地狱了!

从地狱中跑出来的恶鬼,哪里会惧怕死亡,真的死了,不过是回老家。

战后,曾国藩下令屠城,刘勇强竟然有了一丝理解。

不过屠杀还是不对的,这是底线,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智慧的选择,因为屠杀,会带来反抗。如果不是相信活不了,饿的要吃人的太平军不至于玩命。

刘勇强听到安庆的惨剧后,立刻写信给饶廷选,让他能劝降就劝降。此时饶廷选已经带着三万多兵马包围了嘉庆,守嘉庆的是太平军猛将听王陈炳文,他手下七八万人,而且还有六七千的洋枪队,是李秀成的的嫡系部队。

此时嘉庆被团团围困,效仿湘军开挖壕沟两道,内防突围,外防救援。已经围了半个多月,但似乎效果不大,嘉湖平原沃野千里,城内储备的粮草极多。谁耗死谁,真不一定。但刘勇强有一个优势,他跟这股太平军建立了联系,他手下的太平村士兵中,在城里的太平军中有熟人,而且是非常亲密的朋友,这样的关系不止一个。毕竟他手下几万人,对方手下几万人,而且大多都是江西人,找关系不要太简单。

其中最亲密的一个,是在城里有亲戚,而且愿意为了亲戚冒险进城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