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人闹事,惊动不了北京,一万人,十万人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大事,闽浙总督都担不住,肯定早就想办法通报北京了。

北京城的情况真真假假,最近开始传言皇帝跑了。在文官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好消息,自古罕有皇帝弃城而逃还能顺利回来的,唐太宗丢弃长安,最后被儿子篡位,这都算是最好的结果。况且各路消息不断证实,英法联军进了北京城,洋人现在是那座城的主人了。这叫什么事,难道大清江山要换一个洋主子了?

这种前古未有之大变局,让福建官僚没一个看得懂的,却不敢轻举妄动。

“二弟,如今该怎么办?”

钟宝三最近也头疼。他的号召力让他能轻易拉起来两万人,但不足以让他长期筹集两万人的给养,他的钱快花完了。

“再等等。”

“还等什么。这些贪官,没一个好东西,又不给我们粮草,也不给我们手令。”

“还不给我们找船。”

王二接话。

钟宝三是想进城的,可人家没请他,请的是陈维汉和刘勇强,因为两人有官身,但钟宝三没有。他想进城要总督的手令,没有总督手令就是擅自调兵,他不怕事后惹非议,但是担心没有手令,军队无法北上,因为沿途关卡都不会让大军通过。有了总督命令,沿途关卡不但不会拦截,没准还能提供粮草。

刘勇强也不知道为什么城里的达人们不让钟宝三进城,大概是因为钟宝三不好扣押,他是功勋之后,没了官身,还有一些头衔,比如云骑尉之类的世职是免不掉的,相比之下,刘勇强和陈维汉这种小官比较容易对付。也有可能是希望两个当官的能控制住军队,钟宝三被忽视了也说不定。也可能两者都有。

但陈维汉屁颠屁颠的去了,他当上知府后,闽浙总督这样的大人物也不拿正眼看他,现在借勤王这样的大义,终于得到总督赏识,要跟他议事,怎么能不去。刘勇强则借口生病,没有进城。

因为他知道,现在这种情况,傻子都能看出来,城外这股军队来历不对劲。刘勇强这批人可能不是要造反,但绝对想借着勤王搞事情,捞好处。

这件事一个处理不好,闽浙总督就要受牵连,他不敢自己做主,只能等北京消息。

刘勇强也不着急,他也在等消息,看形势。北京接到信息,就算以最快速度处理,也得一两个月后才能收到消息。北京还得确认消息,多次往来之后,几个月就过去了,他的兵也就能打了。四万装备线膛枪的大军,就是皇帝也得掂量掂量,一个弄不好下一批去北京的就是这批人了。

所以皇帝唯一的选择是维稳,责令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安抚住勤王军,绝对不会将勤王军当反贼处理,哪怕心里认定这是一伙反贼。当你手里有颠覆政权的军队时,你肯定是忠诚的。

既然是忠诚的,就不能惩罚,值此国难,忠心可嘉,还得奖赏,最后会用地位来换取刘勇强等人裁撤军队,所以肯定能捞到好处。陈维汉等人也能跟着喝汤。

刘勇强等待的形势是,福建其他地方的反应。闽西四府都打起了勤王旗帜,闽东地区的地方官不心动?知府不心动,县令呢?文官不心动,武将呢。

一个月后,他等的形势果然发生了变化,邻近的兴化动了,当地一个绿营游击鼓动了绿营兵跟他赶到福州,打的是兴化府勤王军旗号。永春州知州都亲自来了,成为勤王军中仅次于陈维汉的第二高文官。北边的福宁府还来了两拨人,福安的县丞和霞浦的一个大乡绅,分别带着绿营和乡勇,都打着福宁府的旗号。

各路勤王军都往省城汇集,没有一个朝北京方向开拔,都是聪明人呐。

三个月后,已经过了年,北京那边看来做出了决定,闽浙总督亲自下令,邀请一众人前往省城议事。

这次闽浙总督很有诚意,邀请来了李云梯,他其实最初想邀请李廷钰的,但李廷钰以有病为由,派儿子替他出面。

李家已经被卷进来了,李云梯不管情不情愿,同夏乡勇都参与了这件事,而这支部队谁都知道是李家拉起来的。

李云梯这次称病回家,并不是回去躲事,而是去找父亲问计的,这种变局,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拿不定主意。

结果跟父亲一番深谈,不管他如何解释刘勇强如何忠勇,如何诚信。父亲只有‘狼子野心’四个字评价,最后给了一个计策:徐徐图之。

李云梯一开始是不相信父亲的评价的,刘勇强怎么可能狼子野心,两人朝夕相处,这个人忠勇,敢打敢拼,也不争功,哪里像一个狼子野心的人。可父亲只问了他几句话,就让他心凉如水。

父亲问他:对方是否贪财?

父亲问他:对方是否好色?

一个人不贪财不好色,这是刘邦啊。只有心里想着打天下的刘邦,才能进了咸阳城,然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再次见到刘勇强,李云梯一百个不自在,心里装着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合作愉快,亲密无间了。

他代表闽浙总督来邀请刘勇强,这就是诚意。总督肯定考虑过刘勇强担心进城后出不来,不但请来了李云梯,早在半个月前就把陈维汉释放了。

陈维汉告诉众人,他在城里好吃好喝,天天跟巡抚、总督谈事。他说的不是假话,他被扣下,不会采取强硬手段,安排文官有的是办法天天拉着他。

陈维汉带回来两个消息,一个是城里的八旗也闹起来了,说实在的,面对洋人入寇,旗人更有主人翁精神,因为他们真的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或者叫做国族。旗人中也不乏好事之徒,不乏野心勃勃之辈,有大把想趁机捞好处的底层旗人。而且他们闹起来更加肆无忌惮,哪怕庆端这个闽浙总督现在还署理着福州八旗将军,那些旗人也不给庆端面子,闹得他很难堪。

第二个消息是,英法联军撤军了。所以大家不用去勤王了,皇上感念勤王军忠勇,不日就有赏赐下发。嗯,皇帝也无恙,现在身体倍棒,在木兰围场打猎呢。

有这几个消息,勤王军立刻就没有了动力,这也是庆端敢请刘勇强等人进城的原因,之前的话,就算把人请进去了,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主意,除了像对待陈维汉那样,拖住对方之外,根本无计可施。

现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讨裁军问题了,因为王安然无恙,自然不用勤了。要将十几万人原路打发回去,这是一个大工程,没有这些带兵的官员配合,根本做不到。作为配合的条件,自然也需要谈一谈价码。

即便猜到肯定是这样的流程,刘勇强还是做了最坏的准备。

临行前交代刘三虎:“如果十天我没回来,就带兵去闹。如果十五天我没回来,就炮轰福州城!”

刘三虎担忧道:“那如果他们地你不利?”

“你放心。你闹的越凶,他们越不敢动我。另外,可以暗中煽动一下别的人闹事,让陈维汉的人去闹,他那边缺饷最厉害,都是兵油子,其实闹不出大事。”

刘勇强可不敢鼓动钟宝三麾下的客家人闹事,这群人是真敢闹,反倒是绿营那些兵油子有分寸。

安排好一切后,跟着陈维汉、钟宝三以及来自其他地方的官员进城,大多数人都喜形于色,都是些聪明人,知道打上勤王大旗后,肯定有好处。至于这好处能吃多久,对于在场大多数买官,当上县令之类小官的官员来说,根本不在乎,哪怕只是延长一任任期,也足以让他们多捞几年。

进城之后,果然如刘勇强所想,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双双出面。先是客套一番,接着表扬了勤王军的忠义。最后担忧勤王军聚集城外,迟早会出事。让各军官原路返回,到驻地遣散。

这时候七嘴八舌开始了,讨价还价的时候到了。

总督、巡抚再三暗示朝廷时候一定会嘉奖,可‘一定嘉奖’这种空头支票,实在打发不了一群买官的投机分子,他们就反复强调困难,以欠饷为理由要钱。如果不能给官职,那给钱也行。

城外的士兵慢慢也开始闹腾,总督和巡抚知道这样不是办法。并不敢拖延,一方面看到所有人聚在一起商讨不出什么,于是各个击破。分头找各个官员交谈。

来找刘勇强谈的,还是他的老上司刘云樵。他一提出让刘永前带兵回去,妥善安置,刘勇强就痛快的答应了。

让他有点瞬间诧异了一下,刘云樵还是按察使,而且任期快到了,他不打算继续当官,已经打算告老还乡。没想到这时候出了这种事,福州的大员没一个相信勤王军真的打算去勤王,这只是一个幌子,但这年头,随便一点幌子,就能产生匪夷所思的影响。天地会的‘反清复明’,粤匪的‘天父下凡’,那个幌子在这些文官眼中都可笑至极,但却偏偏能在底层掀起滔天巨浪。更何况勤王这种大旗,怎么都比‘反清复明’和‘天父下凡’更加可靠。

但所有大员都相信,勤王军也不是打算造反,只是来捞好处的。

可没想到好处还没捞到,刘勇强就这么干脆的答应带兵回去遣散。

思索了一番,刘云樵再次想起那个不顾一切冲破敌阵,冲到建宁府城前的身影,那是一个他此生难忘的壮烈场面。

叹息一声:“你呀,太耿直了!”

除了相信刘永前是真心勤王外,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对方的行为了。他感觉刘勇强可能还是以前那个刘勇强,可身份地位却已经不一样了。不管是不是忠心,在朝廷看来,并不重要,手握几万大军,兵临府城,这种行为,是用什么样的大旗都掩盖不了的威胁。没有调令擅自发兵这种行为,不管忠奸,都无法接受。

刘勇强不但自己愿意回去,还拉着钟宝三一起回去。

“太平军又进了汀州。攻占了武平,你尽快赶回去剿匪。匪不平,千万别离开军营。”

“那当然。贼不杀尽,誓不卸甲!”

带头把事闹起来,结果又最先妥协退让,刘勇强的行为让很多人看不懂。陈维汉那些人还在福州城,他们还没拿到好处,肯定不会走。

刘勇强同情的看了这些人一眼,带兵远行。闹事要最先闹,才能当老大,认怂要最快认,才不会被第一个打击。之后清廷肯定会报复,这些投机分子一个都跑不了。

刘勇强一回到建宁府,立刻裁军。并没有全部裁撤,四万人裁到了一万。那一万在福州训练了三个多月火枪的得留下,其他地主家儿子带的队伍都让带回去了,接着马上带这一万人外出剿匪。

刘勇强这么一闹,几乎将闽西的清军都抽空了,这种机会太平军如果把握不住,那就太让人失望了。

咸丰十年年底,就开始有太平军陆续窜入闽西,如今已经是咸丰十一年三月,窜入闽西的主要是从江西赣州一带的太平军余部。之前屡次被太平军侵袭的崇安、邵武反倒无事,只有浦城出现了一小股太平军部队。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江西中部已经被湘军牢牢控制,只有南部因石达开西征,留下了一些残兵反复拉锯,北部则是长江沿线的太平军主力,所以跟江西相邻的福建,也是一南一北窜入太平军部队,中间反而无事。

刘勇强回到建宁,立刻跟建宁知府李吉言沟通,接对方的命令赶赴浦城救援。到达浦城之后,才发现对面的太平军还是老相识,杨辅清的部队。

冤家碰头了,刘勇强对这个人很没有好感,决定杀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