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能久留,签好了科利要求的一些文件后,刘勇强就紧急返回建宁府。

剿匪行动还在进行,两三年内能把这股匪患压下去,就能达到他的目标。否则福建的土匪可能持续到新中国时期才能剿灭。

建宁府的成功案例,让其他府都很积极。最积极的是邵武知府陈维汉,这家伙买官就是为了挣钱的,官到手了,还没开始挣钱,反而又搭进去二十万两官银票,虽然他买这批票子没花那么多钱,但也掏了十来万两。

这笔钱最后都是要在任上捞回来的,而邵武土匪不剿灭,商业没法恢复,就无法从商业中牟利。就算他胆子大,靠贪每年收上来那点税赋,任内根本不可能捞回成本。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任期就三年,他这种买来的官,基本上不可能连任,更不可能升官,他也不打算升官,因为那得花更多银子。

所以他一个劲的向上面上报匪情,请求调建宁乡勇来帮忙剿匪。为什么朝上面汇报,是因为直接找刘勇强可能又得掏银子。

刘勇强没关心这些,他奉命行事。刘云樵让他去邵武剿匪他就去,只是稍微有点好奇,为什么不是先延平府。延建邵三府,延平府才是核心,而且延平府靠近汀州的沙县一带,也是现在匪患最严重的的。按道理,在建宁府试点成功后,就该移师延平府才对。

没多久,大军开进邵武府,开始大张旗鼓的剿匪。剿匪必须得是客军,当地绿营不行,根系太深,背景复杂,就好像重案要案都是异地抓捕一样。陈维汉手里倒是有一千客军,能打的潮州勇,可惜人数太少,不足以控制地方,打是打的过土匪,但是追不上。

陈维汉碰到的困境,刘勇强也碰到了。跟在建宁府不一样,刘勇强在邵武府没有根基。这里没有成百上千的地方士绅帮他,反而虚与委蛇,跟陈维汉和刘勇强相比,土匪才是他们的老乡。许多士绅根本不配合,绿营更是当成仇人一样。

支持他们的,只有当官的,不管是各地县令还是州府一级官员,这些官员还是更希望地方平静的。乡绅中也有大部分希望太平,但也不是太在意存在个别土匪。尤其一些大乡绅,土匪很多都是给他们干脏活的,而他们恰好又是乡村社会的意见领袖。

“我就知道是这样!”

陈维汉愤愤不平,他带着刘勇强出击了几趟,连土匪的毛都没抓着。

刘勇强胸有成竹:“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放心,有的是办法。”

暂停剿匪活动,而是去一个个拜访邵武府着名的一些大乡绅,各县的团练团总。这些人一声招呼往往能聚集起十里八乡的壮丁,是基层铁打的老爷。

陈维汉不是没想过这种办法,但他一个买官的知府,这些大乡绅还真不给面子,他也没招。

刘勇强比他没好到哪里去,他这个官在别人看来也是买的。打团总的路走不通,就退一步,找中小地主,这一级的地主,很多是土财主,编练乡勇的规模小,算是练长。终于有一些见了他,提供了一些情报。

剿匪有了一些收获,陈维汉来了精神,认为最多一年就能打掉土匪,然后捞钱的速度就能加快了。

“你以为就这么简单?你没发现我们剿灭的土匪,都是些外来土匪吗?”

“赣匪?”

陈维汉绝对是聪明人,脑子里比大多数读书出身的官员都灵活。

“嗯。他们在借刀杀人啊!”

邵武府是太平军肆虐的重灾区,连续两年,邵武府都轻易被攻陷,最先被占领,最后被收复,太平军在这一带的渗透和经营时间最长。最后退走的时候,也不可能干干净净。很多遗漏的太平军小股部队流窜上山,做了山大王。这些人没有本地根基,抢杀起来毫不留情,也唯有如此才能活下去。所以当地士绅对这些土匪是真的没有任何同情的,借官府的刀,杀外地的匪。

“那我们来个将计就计?”

陈维汉眼神中露出狠辣之色。

刘勇强瞪了他一眼:“他们不识大体,我们不能跟着混蛋。剿匪是正途,做正事,永远都是对的。”

相比陈维汉这种亡命徒,刘勇强的世界观还是很正的。

当地士绅排挤,很多时候也不全是恶意,屙屎不理解,害怕,担忧,毕竟兵过如梳,纪律不好的官兵的破坏力不输给土匪。陈维汉的潮州勇就是这样的军队,能打也能祸害人。当地士绅没有集合乡勇跟他开干,已经算是给官府这两个字面子了。

刘勇强完全是受了陈维汉部队名声的影响。

他也不着急,很有耐心,剿匪也是一次宣传。太容易把土匪剿灭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他也要考虑一下。

他不会采用陈维汉的将计就计,比如假扮土匪去祸害大户豪绅。

但他可以收编这些土匪。

在建宁府剿匪的时候,遇到过这种事,但没有这里严重。浦城一带的太平军余孽同样很多,因为那里先后被杨辅清和石达开主力驻扎过,散落了太多残党。

只不过浦城经历过屠杀,当地士绅受到重创,活下来的对太平军恨之入骨,在浦城的士绅反而是最合作的。最后那里的太平军残余被杀的很惨,刘勇强都有些不忍心了。杀人从来不是他的目的,哪怕这些人手上沾满了本地人的鲜血,但他们曾经也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走上这条路的。

于是刘勇强开始一边剿灭太平军出身的土匪,一边收编他们。暂时不需要给他们发枪,其中很多人都是用冷兵器的高手。刘勇强的火枪队打主力,他们配合围堵。

这样渐渐打开了局面,太平军系土匪跟当地土匪可没有关系,但都是道上混的,又多少知道一些土匪的巢穴和活动地域。在他们提供的情报支持下,渐渐的开始有本地土匪被一个个清剿。

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开始,就会良性循环下去。剿灭几个老匪巢之后,当地土匪的情报就渐渐掌握了。

接连剿灭了十余个土匪窝之后,刘勇强停了下来,再次跟当地士绅联系。这次他没有低姿态的主动上门,而是写封信派人送去。神奇的是,几个大的乡绅都来了,不但人来,还表示愿意提供给养,马屁话说了一堆。

陈维汉惊叹:“你怎么做到的?”

“抓住了他们的小辫子而已。”

本乡本土,大乡绅基本都跟土匪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恶劣的直接养匪为患,老实的往往也给过土匪买路钱之类的。这都是把柄,刘勇强抓住之后,将最恶劣的一批证据直接交给刘云樵,刘云樵派人直接抄了三家豪绅的家。剩下情节轻的,刘勇强写信附进去,一个个就乖乖的来了。

刘云樵杀的那批,吓到了他们。

有了士绅阶层或许不情愿的配合,剿匪工作立刻就轻松了起来。因为他们维系着乡村基层秩序,基层秩序中如果没有土匪的生存空间,匪患是不会平息的。只有让普通的土匪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土匪存在的土壤才能被清除。

之后刘勇强开始更高烈度的扫荡匪巢,太平军带来的广西、湖南和江西籍土匪,能收编就收编,不能收编的肯定是负隅顽抗被消灭的。

收编的土匪再去打土匪,以匪治匪,邵武府的匪患也快速平息。

只是收编的土匪太多了,清剿完邵武府的土匪,刘勇强收编了三万太平军匪军,其中青壮不过万人左右,其他是女人和孩子,至于老人则较少。

这么大股的太平军匪徒,让刘云樵担忧不已,担心弹压不住,会降而复叛,但集体屠杀的话,他这个文官又下不了决心。大多数读书出身的文官还是比较心软的,曾剃头毕竟只是少数,而且曾国藩还引起了整个湖南读书人的排挤。

刘云樵也没有好办法,这些人融入不来本地的社会生活,甚至语言交流都不太顺畅。尝试跟江西官府沟通,想将这批人发还原籍,江西巡抚坚决不接收,而是建议福建就地安置。都不想要这批匪徒。

最后刘云樵直接将难题抛给刘勇强,让他想办法妥善安置,一定要保证能够弹压,不能让他们再次作乱。

正中刘勇强下怀,收编这些人的目的就在于此,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在闽赣边界,也就是武夷山区,划出一些无主的荒山给他们开荒种茶。有了营生也就不会乱了,另外,靠近江西,一旦将来江西恢复稳定,可以接收了,还是发回原籍更稳妥。

刘云樵接受了这个建议,惠而不费,荒山还不多得是。甚至允许刘勇强去自选,只有一个要求,不能扰民,不能侵占闽人田庄。

邵武府剿匪结束之后,刘勇强带着太平军余孽们进山开荒了,一举两得,科利要的茶园也有了,写了封信过去,告诉他可以过来验收资产了。

刘勇强选的地方能多偏就多偏,尽量远离官道,要道。全是一些从深山老林里挑出来的能种茶的低矮丘陵,就算茶树种成功了,想要把茶运出去都费劲,不修好路,这里就不可能真正得到开发。

至于能不能修好路,就看科利的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