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勇强说打下建阳有八成把握,不是吹牛,因为他没说要打多久。

一天打下来是打,一年打下来也是打。

他已经摸清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以他这一千多洋枪队的火力,对方来多少人都是送死。他只要建好牢固阵地,放任对方冲杀,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有福建水师的帮助,水陆并进,走的很慢。两地相距50公里,走了五天才到。抵达建阳县城下的时候,看到了一座大营,何名标老早在营外等候。

他竟然没跑!

刘勇强之所以不跟他一起行动,就是不放心他们。他现在火力充足,不怕正面碰撞,却担心暗箭伤人。所以让他们单独行动,以为他们趁机就跑了,以为他们已经进了建阳县。却没想到是在城外扎营。

“大营已经准备好了。刘教头请随我来。”

何名标提前一天到达,安排扎起了简易大营,周边立着原木,里面搭着帐篷。

“何大人有心了。”

“哎呦,折煞小人,不敢称大人。”

“以后就是了!”

刘勇强很庆幸他选对了,这一战,拿下建阳,李家会动用关系给他升一级的。

“那也是大人提拔。”

何名标脸上带笑。

进入大营,对方给刘勇强安排了联排的营房,足以让他的人马和水师住下。不过刘勇强没让水师入营,让他们在船上坚守。

何名标的人马占了大半,但刘勇强却觉得不对劲。

“你的人马少了很多啊!”

何名标叹息道:“小人无能,跑了一半。”

刘勇强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大浪淘沙,留下的更忠诚。不是吗?”

看来何名标是铁了心要跟清廷混了,手下那些不服的带人离开了,留下的就算不都是何名标的嫡系人马,也都是一心决定投清军的。

入营之后,命令休整,该站岗的站岗,不要放松警惕。打下建阳前,何名标还是不能绝对放心,他需要投名状。

刘勇强则带着刘三虎等军官外出勘察,没忘了拉上何名标。

闽西地区地形相似,建阳县也不例外,建溪两岸多的是可以安放炮位的高地。只要把炮拉上去,他有信心轰塌建阳县的城墙。城墙坍塌,没准守军就跑了。如果不跑,那就只能再拼一回命了,虽然他不想这样。

“三虎。你看,我从这里轰塌城墙,你带炮队前压支援,其他人冲进去,敌人如果溃退的话,你打算怎么做?”

“他们定然往北逃,可以提前带一路人埋伏,一个都跑不掉。”

他现在会经常问刘三虎这些问题,培养的意图明显。没有避讳何名标,一是向他展示诚意,表达‘你是自己人’的意思,二是刘勇强根本不打算这么做,因为根本没有可以分兵的兵力,就算有也不算分兵。这次的目的很明确,收复建阳县城,给李云梯捞政治资本。他不想节外生枝。更何况杀人从来不是他的目的,他可不是曾剃头。

何名标听的面色黯淡,隐隐后怕的样子。显然,他之前可能也考虑过逃走这条明路,最终自己想通了。如果真的逃走,被人伏击的话,肩膀上这颗脑袋还能不能继续吃饭,就得打个问号。他一点都不怀疑刘勇强这支从衢州打回来的军队的厉害。别说从衢州打回来了,就是在太平驿那几场仗,就把他打怕了,火枪一开,不管步卒还是马队,那是一茬一茬的死,跟清军打到现在都没遇到这么恐怖的杀伤力。

当天回去,就给李云梯写了一封信,让他准备好尽快过来接手城池。

信心如此,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天十门炮架起来轰了一天,全部打进城里,而不是冲着城墙。从救援建宁开始,刘勇强就请求李云梯尽快将在衢州的二十门炮拉回来,眼下这十门大炮,可不是那二十门中的,而是从延平府拉过来的,是当初路过福州留给王懿德的,没想到转了一圈又回到手里。

这批炮在王懿德手里发挥不出多少作用,所以就给刘勇强送来了。

果然轰击了一天,当天夜里,建阳城里就有人来联系何名标。

从他这里跑掉的一批人,很多都进了建阳城。

“想走的走,我绝不追击。愿降的降,我随时欢迎!”

城中留守部队主要是杨辅清的人,并没有石达开的部下。当初两股势力从建宁府败退到这里后,意见不一,不欢而散,石达开的人全都退到了浦城县。杨辅清在这里留下了部队,本人也去了浦城。

这些人本来就没有多少战心,挨了一天炮后,城里军心涣散,主将问起投降事宜。刚好有一批何名标的部下投降过,而何名标就在城外。

刘勇强昨天就预料到了这些,如果守城的部队战斗意志旺盛,根本不可能给何名标在城外扎营的机会,何名标都能扎下大营,意味着城里的部队士气低落,根本不想出击。所以只要架起炮,打上一天,足以催促他们下定决心了。

何名标跟城里的守将密信往来一夜,第二天对方开城撤退。留下了一万愿意投降的人,其中一部分还是昨天才进城的何名标旧部,有两千人。更多的则是其他势力,还是花旗军,为首的叫做卢伟,也是出身天地会,在广东起义后,受到太平天国邀请,北上进入江西加入了石达开麾下。之前卢伟也在太平驿驻扎,就在对岸。太平军给他封的官职是检点,这是太平军中位于丞相之下的第四等级官职。

卢伟手下有一万人,跟石达开嫡系退到建阳后,石达开部和杨辅清部闹矛盾,他没有参与,石达开部撤退的时候,他也没有跟着,选择了留守这里。从何名标一些部下口中得知何名标投降了,心思变活络起来。

“很好。就依何大人例子,我也保举你做一个游击。不过什么时候能当上,就得看你的表现了。何大人这次应该就能升官了!”

清廷能同意何名标投降,未必没有做一个样子给石达开看的意思,何名标这里开了头,后面接受太平军大部就有了先例。

“小人谢大人提拔!”

卢伟跪在城门外表达感激。

“起来吧。进城!”

进城后刘勇强觉得这次收获很不错,完完整整接手一座城市,当然能得到很多,但他最看重的是卢伟手下有一支马队。马都不是什么好马,甚至有一半骡子充数。关键是这批人能骑马,这可是稀缺技能。

次日,刚刚恢复稳定的建阳县就迎来了他的主人,李云梯乘坐官船,雇了三百多个纤夫拉纤,来到了建阳城外。

算时间,从收到刘勇强的信起,他应该就出发了,用了不到三天就赶到,比刘勇强的行军速度还要快。

建阳县的县衙完整无缺,不管是太平军攻占这里,还是撤走,都没发生恶战。这座县城怎么丢的到现在都不知道,原来的县令去了哪里,是死是活,也不清楚,一切都那么莫名其妙。

李云梯参观着他的领地,刘勇强将一份整理好的账册交给他查阅,主要是府库的库存,缴获的清单。里面当然不会有一两银子,能带走的都被太平军带走了,最有价值的大概是太平军留下的一万担军粮,放在现在非常值钱。

李云梯却丝毫不感兴趣,随便扫了一眼,就丢到一边,似乎这些根本比不上他参观自己的官邸。

前前后后转了一大圈之后,他十分满意。刘勇强笃定,这县衙肯定比不上李伯爵府。因为县衙几乎可以用残破来形容,未必真的残破,而是要营造出一种清廉的形象,所以明清的衙门从来都是不修的,最奇葩的官方机构,永远是府学这样的学堂。

“你这次又招降了一些粤匪?”

刘勇强早就汇报过了。

“把带头的带过来见我。”

卢伟不久就跪在了李云梯面前,口称父母大人。

李云梯端坐官椅,将他喊起,还赐了座。

之后是一番安抚为主,敲打为辅的对话。最后让他仍然带领原队人马,叮嘱他约束好部下,不得扰民。保证会给他一个大好前程。

卢伟第二天就带着自己人主动剃发了。

刘勇强则开始清闲下来。因为他的老兵放假了,新兵还没有练好,依然在建宁府集训,都没带到建阳县来。

李云梯则非常忙碌,他也没有军事行动,王二带着两千新兵保护李云梯过来,这批新兵训练时间更长,但还是做不到自如变换的队形,开枪也不太顺畅,守成有余,进攻不足。反倒是刚刚投降不久的卢伟成了李云梯身边的红人,他带着马队每天频繁出击,往各乡送去一份份文件,有安民的,召唤逃离县城的百姓尽快返回,也有带给一些乡下豪族士绅的。有些乡村并没有遭遇太平军,他们偏离道路,也有一些被太平军小股部队光顾过,但他们组织了乡勇保护了自己。

邀请远近乡绅前来县城开会,李云梯刚刚上任,就已经开始着手战后重建了。

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乐在其中。

刘勇强美美休息了十天,接到了来自建宁府的信,同时写给李云梯和他的,刘道台请刘勇强去建宁府帮办军务。

“看来臬台大人是打算收复政和和松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