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勇强不知道的是,他早就入了李云梯的眼。

早在石兜社的时候,李云梯就知道了刘勇强的行为,他一个贼匪,被随便安置在一个新兵队伍里,竟然很快成了核心人物。而且武艺不凡,很受袍泽尊敬。

撤军来到同安县城之会,李云梯忙着其他公务,忙完之后发现,这个刘勇强更显眼了,不但那教自己队伍的兄弟练枪,还吸引了其他队伍的注意,俨然成了一个焦点人物。据说营里很多乡勇都想拜他为师,被他以家传绝技不外传拒绝了。

再次见面,待遇截然不同,刘勇强看见李云梯竟然给他摆了一桌子酒席。虽然酒菜薄了一点,只有四样菜式,两冷两热,酒也是辣喉咙的烈酒,相比军营伙食却好了太多,最关键是他感受到了李云梯的重视,知道这是他的机会。

不过该摆的姿态还是要摆的,刘勇强姿态放的很低,甚至凳子都不敢坐实,挨着边搭个屁股,身子故意僵直着,对方不让,绝不动筷子。

“勇强。无须拘谨,你我就说些闲话。”

李云梯多次纠正刘勇强的仪态,没有成功。

确实是说闲话,东拉西扯。不过刘勇强都能接得住话,反倒是把李云梯带跑了话题。

不自觉的谈到了太平天国上。

“长毛猖獗。依你之见,何时能绞杀此贼?”

“标下愚见。依标下看,八旗绿营已不堪用。朝廷想要剿灭长毛,须得靠地方士绅。”

李云梯眼睛一亮,光这份眼界,就是他目前遇到的第二个人,第一个是他父亲李廷钰。

八旗绿营不中用了,做过总兵的李廷钰早就看透。当初在潮州当总兵,跟英军作战的时候他就发现了,绿营和八旗的表现,甚至不如城外的乡勇。

作为福建一等一的官宦家族,李家也有信息渠道了解更多外面的情况。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八旗绿营如若无物。

所以他父亲在小刀会造反之后,立刻拉起了一支乡兵队伍,幸好及时,在对方没坐稳之前成功绞杀。若是只靠绿营八旗,恐怕漳州、泉州早就被贼匪盘踞,甚至福州都会不保。又是一个长毛之祸啊!

可惜乡勇所谓能打,也仅仅是比八旗绿营好点,主要还是乡民淳朴,本乡本土作战,肯真的出力。八旗绿营过于奸猾,遇贼就跑,一触即溃。真的想把乡勇练出来,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这正是李云梯今天请刘勇强吃饭的目的。

“刘先生一身武艺,做一个壮勇屈才了。不知先生可有意当一个教头,我这个团的壮勇都让你来练如何?”

刘勇强的心猛跳了一下,可还是拒绝了。

练一团乡勇,虽然不是让他做团正,也绝对算得上平步青云了,团练没什么正经官职,总教头肯定也是团级干部。可是刘勇强的目的是争霸世界,虽然看着遥远的让他都觉得系统是在消遣他,但却实实在在有这么个任务。所以他不能光惦记个人前途,他还得切切实实提高战斗力才是。

“恕标下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李云梯脸上露出明显的惊诧,接着有点愠怒。诧异的是,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这个贼匪出身的家伙竟然会拒绝,愠怒的是对方不知好歹,他好言好语,那是他懂礼貌,给机会不要,等于给脸不要脸。

在李云梯翻脸之前,刘勇强马上解释:“大人恕罪。标下那枪法只是花架子,真的上了战阵,没大用处。”

“哦?”

李云梯反倒意外了。

对方自曝其短,应该不是假话。不过李云梯却真的不懂,李家虽然是武将家族,也是读书人家。他爷爷李长庚是武进士出身,但族中子弟练武的都是读不好书的,最优秀的依然选择读书科举这条路。他爹李廷钰继承爵位时,李长庚的遗孀还特别向朝廷申请能转成文职,结果被以不合祖制为由,授予了二等蓝翎侍卫这个官职,只能当武官,本人却是读过书的,写诗作词八股文章都不在话下。

所以李云梯本质上是个书生,让他谈兵法头头是道,让他看什么枪法能不能打,就难为他了。李云梯亲自观察过,刘勇强耍的那套枪法,大开大合,看着很猛的样子,以为对方肯定是个勇将,不枉当初饶了他一命,结果对方说不能打,怎么能不意外。

“那你说说,怎么才有大用?”

对方说枪法没用,李云梯就会意到他肯定有想法。加上刚才一番闲聊,发现这个人的见识让他一时都摸不到深浅,便虚心请教起来。

刘勇强没有卖关子:“大人,得买洋枪!”

刘勇强趁机提出了采购先进武器的建议,这是他等了很久的机会。

李云梯本能的皱眉,大清朝的读书人没有喜欢洋人的。可是这句买洋枪,却让他想了很久。不喜欢洋人归不喜欢,嘴上可以不服,骂洋人没有教养,不通人伦,可心里却很清楚,洋枪确实犀利。经过一场鸦片战争,全国的读书人都接受了洋人船坚炮利这个概念。

他父亲李廷钰更是跟洋人直接交过手,甚知洋枪洋炮的威力,不然也不会费劲心思从泉州府要来了一批鸟枪。

可是想买洋枪,难度很大。首先就是没有渠道,其次才是钱的问题。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买,不知道价钱多少,无从下手。

感慨道:“买洋枪的话,恐怕得去厦门,甚至得去香港或者上海。”

厦门岛也开埠了十几年,上面有洋人洋行做生意,不过名声很不好,不像香港成了洋人的殖民地,上海坐拥整个长江流域的货运咽喉,厦门岛的经济腹地不够深,在厦门岛上做买卖的洋人,喜欢做一种让人咬牙切齿的买卖:人口买卖。

那些洋行大肆贩卖苦力去南洋、美洲做工,喝的是人血。

“标下愿意为大人走一趟!”

刘勇强主动请缨。

李云梯带着狐疑的眼神问道:“找洋人买枪得会说夷语。”

“ hello, how are you?

I’m well, thank you. And you?

I’m well, thank you。”

刘勇强张嘴就来,也不怕尴尬,标准的三段对话,是个中学生都知道。他甚至还会唱呢,Are You oK……

李云梯却震惊了,他这是挖了一个什么怪物。

“你怎么会说洋人的话?”

刘勇强脑子里早就找好了说辞。

一脸羞愧道:“标下从贼之时,贼匪中有一个从南洋回来的老江湖,他会说洋人的话。”

李云梯点点头,他是乡绅阶层,跟下南洋那批人不是一群人,但身在福建,多少也知道下南洋的故事,也知道南洋被洋人占据的事实,接受了刘勇强的说法,因为很合理。

李云梯还是犹豫:“洋人取胜之道,在法不在器,有洋枪还得懂洋操。没有洋人的操练之道,纵使有了洋枪洋炮也是无用。”

这次轮到刘勇强惊讶了,这个年轻的官员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无知啊,还知道武器需要配合使用说明。

买洋枪是必须的,继续忽悠:“巧了,标下略懂一点洋人操练之法。”

“也是那位老南洋教的?”

“没错。那位老南洋常与洋人打交道,据说天地会在南洋还跟洋人打过仗。”

李云梯没有问题了,沉吟一番:“你且回去,容我思量一番。”

其实他已经心动了,送走刘勇强马上进了城,这件事他得跟他父亲汇报一下。买洋枪费用几何,功效多寡,他父亲比他更清楚。

老将军李廷钰听完儿子的汇报,竟然也沉默了良久。

“你说这个人可信吗?”

“孩儿也不敢完全放心,不过此前……”

李云梯将之前的事情说了一遍,告诉父亲他不忍心杀一个读过书的人,假借让对方打探消息放了对方一马,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想到此人无功而返,竟然还敢回来,并一口咬定是在为李云梯办事。

李云梯说完,李廷钰诧异了片刻,点了点头。

“洋人船坚炮利,确有可取之道。洋器辅以洋操——”

李廷钰没有说下去,而是眉头深皱。

李云梯知道,父亲是吃过洋人亏的,亲眼目睹过洋人在广州横行。

他岔开话题:“父亲。几日前,儿子接到妻兄书信,言长毛攻占南京,军中颇多洋枪。顾虑洋人和长毛合谋,图谋我大清。”

“长毛也有洋枪?”

李廷钰惊讶。

李云梯点头:“且不论洪逆挟洋教蛊惑人心,是否真与洋人沆瀣一气。儿子以为,既然贼有洋器,我也该有。”

两父子虽在福建,目光却早就看到了北方,太平天国占了江南,南下就是威胁福建。

李廷钰突然绕了一个弯:“子寿还在杭州?”

子寿是李云梯发妻郭宜璋的长兄,礼部侍郎郭尚先的儿子,此时在杭州做同知。李家自李长庚起从读书传家变成了武将世家,伯爵之家,但结亲还是跟官宦世家结亲。

“妻兄还在杭州。”

“叮嘱他小心一些,明哲保身吧。”

李廷钰叹息一声,南京陷落,苏杭危在旦夕。

李云梯道:“儿子已经去过信了。不知洋枪之事?”

“你去办吧。要是能得洋枪千杆,自是最好,若有三五百也足用。”

“儿子知道了。”

刘勇强回到营帐,跟兄弟们吹了一会牛,还有点忐忑,不知道李云梯能不能想明白。

其他人对刘勇强佩服的五体投地,李家是当地名门,李云梯是李廷钰最器重的儿子,李云梯都请刘勇强喝酒,自己大哥\/师傅要发达了啊!

刘勇强一副坦然自若的神态:“哎,李大人要请我当总教头,教所有人枪法,你们也知道,这是我家传绝技,怎能轻易教人。所以婉拒了!”

众人更佩服了,还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师傅连总教头都不当,就是为了不传人枪法,却传给他们,一个个面露感激之色。

第二日一早,那位马先生就站在了营帐外,亲自来请刘勇强。

其他人一看,对刘勇强又羡慕又崇拜,刘勇强自己也有点激动,这么急,说明李云梯想通了,买洋枪这件事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