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央台出道:重新定义巨星 > 第24章 伏生护《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沐子怡最近在外地拍戏,恰巧今天晚上是一场夜戏,好在她戏份不多,还能抽空关注央台的新综艺。

不过吴畏还是给沐子怡带来小小的惊讶,没有想到他的荧幕首秀,居然表现的那么好,完全不像是一个新人。

更让人惊艳的是吴畏的导演才华,这不是沐子怡自己认为的,就她现在这个剧组的导演都竖起了大拇指,并称赞道,居然能打造这么一部大型综艺,完全就像是在拍话剧,令人惊讶,令人惊艳,令人惊叹。

……

电视里古典音乐缓缓流淌,精良的服饰制作将人物形象体现的非常立体。

伏生坐在上位,晁错坐在一旁等待先生讲学,而吴畏就像一个伴读生,同样坐在书桌旁静静聆听。

伏生开口缓缓自述道:“我壮年时曾为秦博士,秦起焚书之火,天下《书》大都被毁,我只知国藏《书》一部。”

“我家存一部,项羽入咸阳,一把大火,国藏之《书》化为灰烬。”

镜头慢慢推进,舞台上的屏幕也将烈火燃烧的景象展现出来,渲染出事件的背景。

而看视频的观众,有的人已经在弹幕中愤愤不平打出:

“项羽什么好事都没干”

“秦始皇烧的是方士之书”

“项羽这败家玩意”

“那时候有u盘就好了”

“……”

伏生继续叙述:“我家藏之《书》,或为仅存的一部。我视书如命,我与我妻我子,为逃兵火,带上一车《书》,坐马车出咸阳,回山东老家。”

“中途遭遇兵劫,爱子护书,以命相搏,被乱兵杀死。我与妻女,颠沛流离,我妻病重,那年天降大雪,小女险些冻饿致死。”

随着伏生的叙述,背景音乐也随之哀伤起来。

“逃难的人真是太可怜,为取暖,要烧掉一车书简,我妻誓死力据,哭嚎向民众,妻说,这一车书是爱子以命相搏才得保全。”

“我妻一路挨饿受冻,已经气衰力竭,我妻深知这一车《书》如爱子性命,已经比她自己的性命更为贵重了。”

“那一夜,我妻躺在我怀中病亡,永远地留在了那片荒野。”

吴畏擦拭眼角道:“先生,节哀”

晁错:“先生,莫要过于悲伤”

伏生继续说道:“说来不是我舍命护《书》,是我妻、我子、我全家舍命护《书》。”

“未曾想,千辛万苦回到家乡,家乡也遭兵火,只好将《书》藏于故宅墙内,外出避难。”

晁错行礼道:“先生,兵火战乱,生民皆遭涂炭。先生受苦了。”

伏生:“二十余年,颠沛在外,我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中藏《书》,待天下初定,再回家园,发掘墙壁,书简多已朽毁,完整的篇目仅余二十八篇。”

“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我愧对先人,愧对我逝去的妻儿。”

晁错:“先生莫要迁责自身,若不是先生拼了性命,我们就连现在这二十八篇也无从学起。”

伏生:“老了,不说了,今日见到晁掌故高兴,多说了一点。”

“讲《书》!”

画面播放到这里,电视机前的观众又有人哭红了眼睛。

就是这种简单直白的叙述,但在配合上舞台背景,演员表演神态,以及强大的台词功底,让叙述的事情有了画面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弹幕里疯狂输出着当代年轻人的诉说:

“真的要哭死了”

“列祖先贤,请受晚辈一拜”

“不知不觉就被震撼到”

“晚辈前来学书”

“导演编剧厉害,居然把我的眼泪骗下来”

“以命护书,这是何等的气魄”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听”

“泪崩了,敬我华夏先贤”

“这节目太有意义了,代入感很强”

“策划的好,拍的好,演的好”

“……”

开始传经,伏生讲述的是《尚书》中《牧誓》篇目,内容主要是有关民心民意。

画面中,甬道的另一端舞台,大幕缓缓拉开,演员们演绎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决战前的誓辞。

《牧誓》还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失去民心则会失去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伏生要先讲这一篇,因为晁错代表着汉文帝来学书,那《牧誓》就特别有意义。

画面中吴畏对着镜头旁白道:“牧野一战,庞大的商王朝轰然崩塌。新生的周王朝强强势崛起。”

“牧野一战,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人心向背,德政兴替,不仅决定战争的胜负,也决定政权的兴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伏生传书二十八篇,晁错带书回咸阳,入大汉秘府。

镜头给到伏生既高兴又伤感的画面,只见他对着吴畏问道:

“我一生读《尚书》,护《尚书》,传《尚书》九十余载,而今将书还于天下,我无憾矣。不知《书》在后世流传如何?”

吴畏诱惑道:“先生,我带您去看看?”

这时两个主舞台中间的通道亮起,仿佛时光在穿梭,吴畏带着伏生一步一步缓缓走着,边走边诉说着《尚书》后来的轨迹。

吴畏化身讲解人:“经过您的护书传书,《尚书》在汉朝的传播相当兴旺。刚才派晁错到您家学书的那是汉文帝,后来他的孙子成了汉武帝。”

“到汉武帝末年的时候,人们在孔子故宅的墙壁里发现了一部《尚书》,但那是用先秦古文字写的,我们后世称它为古文《尚书》。”

“孔子的后人孔安国竭尽全力推广,使之广为流传。”

画面中两人走在甬道上,如同穿梭在时空里,仿佛真的看见了孔安国在传《书》。这样的节目设计,让观众眼前一亮。

历史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再是刻板索然无味的,这个综艺节目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吴畏依旧在诉说着历史:“但是到了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官方所藏《尚书》版本失传。”

伏生听的脚步一顿,看向吴畏。

“您不用着急,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泽向朝廷献出了一部,据说是孔子后人孔安国所传的古文《尚书》计五十八篇。”

“此书虽然篇目多于您所传授的尚书,但很多内容基本相同。”

“斗转星移,王朝更迭,但是历朝历代都非常的推崇《尚书》,多次把它刻成石经,但很可惜,历经战乱,大都成了断石残碑。”

“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人们用巨大的青石刻成了开成石经,这当中的《尚书》成为当时以及后世的标准读本。”

伏生感慨说道:“青石可敬,青史永存,后世对典籍的尊崇,存在于经典的字里行间。传承祖先不朽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吴畏:“后来,又是千年,《尚书》历经无数学者先贤,薪火相传。先生,我带您去看一看我生活的时代吧。”

伏生疑惑问道:“两千年以后?”

吴畏点头确认道:“两千年以后!”

而此时他们已经走到甬到尽头,面前的舞台大幕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