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与老师简单的交流后,江辰兴致勃勃地回到了宿舍。

他坐在书桌前,将手中的手稿整理得井井有条,接着便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他的研究工作中。

经过昨夜的一番详细梳理,江辰对当前所有关于猜想论文的进度有了清晰的认知。

他注意到,自从80年代起,数学界的主流研究方向便聚焦于如何降低罗斯上限。

这一方向被众多数学家视为突破的关键,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面对这一趋势,江辰决定也加入这一行列。

既然主流都选择了降低罗斯上限这条路,那么他何不也尝试一下呢?

于是,江辰打开了通讯软件,找到了昊天的头像,这可是他研究这类计算问题的最佳伙伴。

“昊天,你对埃尔德什等级差猜想有所了解吗?”江

辰在对话框中输入了这个问题。

“主人,我已经检索到我的知识库中的相关信息。

埃尔德什等级差猜想是埃尔德什提出的一个离散数学问题,提出者还曾提出了埃尔德什差异问题。

如果您需要我的帮助,请随时告知。”

昊天迅速给出了回应。

“很好,昊天,不需要关注其他问题,专注在这个猜想上。

在不影响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我希望你能调集所有空闲的算力,来尝试降低罗斯上限。”

江辰继续输入指令

“同时,也请你关注贝伦德的下限,看看这两个条件在何种情况下能够重合。”

“明白了,主人。我会立即开始执行您的指令,有了结果我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昊天回答道。

埃尔德什等级差猜想的条件非常明确,昊天在江辰的命令下,迅速构建了相应的计算框架,并开始了详尽的验算工作。

与此同时,江辰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手稿上。

虽然他选择了先跟随主流研究方向去尝试降低罗斯上限,但是他的心中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法。

他总感觉尽管这条路被广泛认可,但是如果想要沿着这条路去证明猜想,其中的难度会大的多的多。

在思考的过程中,江辰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开始思考,是否能从三项等差数列中探寻到一些潜在的规律和公式,尤其是与罗斯上限相关的公式。

他回想起过去三、四十年间,无数数学家在降低罗斯上限方面所做的努力。

他们每一次的突破和进展,是否能在这些等差数列中找到某种模式或趋势?

既然昊天的计算需要一些时间,江辰决定在这段时间内探索其他可能的研究路径。

他迅速行动起来,找到了一系列过往的论文,开始仔细研究其中已经验证的上限,并将这些上限数据一一记录在草稿纸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草稿纸上逐渐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他从不同论文中收集到的上限数据。

他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着这些数字背后可能蕴含的规律。

在审视这些数字的过程中,江辰的目光不禁被眼前的三项等差数列所吸引。

他想到猜想的定义,思考是否可以将上限与下限区分开,并分别建立公式来计算两者。

这个想法让他觉得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建立公式以后,可以用几何的方法来描绘这两者的关系,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正当他陷入思考之际,电脑上传来了昊天的消息提示音。

“滴滴滴”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怀揣着期待的心情点开了消息。

“主人,根据我的计算,贝伦德的下限证明显示,在100万以内的元素中,仅有0.06%的元素可以放入避免等级差数列中。

然而,在罗斯的上限证明中,这一比例则高达40%左右。

综上所述,我并未找到两者的重合点。”

看到这个结果,江辰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果然如他所想,沿着当前的研究路径走下去是不可行的,或者说目前的上下限重合限定条件并不满足他的研究需求。

然而,如果让他一步一步去试错,试图找出那个特定的条件,这将会是一个极其耗时且费力的过程,显然并不划算。

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对于之前脑海中的思路愈发坚定。

几何,就觉得有几何当做工具来证明猜想!

那股内在的兴奋,仿佛是一个预兆,使他深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没有被其他的想法所动摇,而是更加坚定地走向这条道路。

然而这并非易事。

贝伦德公式计算出来问题不大,几十年来都没变化,所以进行计算相对简单,只需要按照既定步骤操作即可。

但罗斯公式则截然不同,其复杂性和不断的变化性使得精确计算变得异常困难。

这将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大工程。

江辰没有犹豫,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他首先着手处理贝伦德下限的公式,将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

经过一系列推导和计算,最终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道优雅的曲线。

这条曲线随着变量N的增长,其数值迅速缩小,直至趋近于零。

然而,接下来的罗斯公式计算则让江辰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之前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计算问题,罗斯公式的复杂性远超过贝伦德公式,涉及的数值繁多且变化多端。

面对这些多如牛毛的数字,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江辰也不禁感到头皮发麻。

先从最初的上限开始计算,江辰明确了自己的起点。

他按照既定的思路,沿着这条路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

他逐一审视并整理罗斯公式的所有表达式,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

与此同时,老宋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了江辰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状态。

他观察到,江辰在进行研究时,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置若罔闻,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计算之中。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桌上的手稿上,手指在纸上飞快地移动,不断地进行演算和推导。

这样的工作状态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甚至长达十几个小时。

但江辰似乎并不感到疲惫,每当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后,他会立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或吃饭,以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

这样的高效率和高专注度让老宋对江辰的研究能力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