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辰深知,与宋一啸的辩驳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当产品真正问世,展现出其独特的实战效果时,才能彻底改变他的看法。

于是,他决定回到实验室,立即投入到无人机的改进工作中去。

实验室里,江辰将各种设计图纸铺满了桌面,航电和操控系统已经得到验证,那么是时候进行设计工作了。

他首先开始考虑的是无人机的机身框架设计。

机身框架是无人机的基础,必须能够承受住各种极端条件下的飞行和作战需求。

他拿起笔,按照飞机的缩小比例开始计算,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

从机身的长度、宽度到高度,每一个尺寸都经过精心计算,确保无人机既能够拥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又能够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接下来,江辰开始思考各种材料的选择。

他明白,无人机所使用的材料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还要有足够的轻量化和耐用性。

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比了各种材料的性能,最终选定了几种高强度、轻量化的碳纤维作为无人机的主体材料。

碳纤维是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良材料,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热以及耐腐蚀等特性。

非常适合无人机的适用范围。

机身框架和材料选择完成后,江辰开始考虑无人机的承载重量和稳定性。

在他的设想当中,这款无人机需要挂载足够的炸药或者其他武器,才能够对敌方目标造成有效的打击。

但是,过重的挂载也会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他需要在挂载重量和稳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让昊天经过计算和模拟测试,最终确定了无人机的以100公斤为极限的最大载重量。

在此基础上模拟飞行测试,确保无人机在挂载足够武器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在解决了机身框架、材料选择和承载重量的问题后,江辰开始关注无人机的内部电子组件。

无人机需要依靠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器来实现精准的控制和导航。

他仔细研究了各种电机的性能,选择了最适合无人机使用的电机。

他还考虑了各种控制器和接收器的选择,确保无人机能够接收到准确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此外,他还关注了电池的续航能力和所有电子设备的功率、重量和耐用度等因素,确保无人机能够在长时间作战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这一连串的设计工作完成后,江辰明白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挑战,验证图纸的可行性。

任何理论上的完美设计,如果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得以验证和实现,都只能是一纸空谈。

江辰立刻订购相关器件的厂商,按照他的设计要求,定制所有零部件。

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等待,等所有定制器件都到货以后,已经是一个星期以后了。

他将所有的器件进行组装,搭建起无人机的雏形。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试验品的很多细节都需要临时调整。

虽然器件的尺寸都是按照图纸要求定制的,但内部的重量配比却是无人机平衡性的关键。

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导致无人机在飞行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他必须反复调整每一个细节,确保无人机的平衡性达到最佳状态。

在江辰的努力下,一架战斗机缩小版的无人机终于在他的眼前组装完成。

这架无人机不仅外观精美,更重要的是它的内部结构和配置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调整。

宋一啸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这架无人机,有些吃惊,这哪里还是前段时间看到的那种旋翼机。

它的外形酷似白头鹰的mq-1死神无人机,但体积却小了很多。

看起来就是一架精美的飞机模型,宋一啸不由的发出疑惑,江辰该不会真的按照挂载导弹的可能去设计的吧?

这在他看来似乎有些过于激进和冒险了。然而,江辰对无人机的设计和期待却远不止于此。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调整,试验机终于完成了。

江辰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知道,这一刻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立刻让宋一啸提前联系了铜城空管局,报备到星辰要试飞一款无人机。

在得到空管局的批准后,江辰带着无人机来到了一片宽阔的空地上。

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试飞无人机的理想场所。

然而,由于电池项目还没有完成,江辰只能先用增加电池的办法来过渡,为此调整平衡花了他很多时间。

他仔细检查了无人机的各项设备和系统,确保它们都处于最佳状态。

然后,他启动了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电机开始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

江辰手持遥控器,轻轻推动操纵杆,无人机便缓缓升空。

在空中,无人机展现出了出色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江辰通过遥控器对无人机进行各种指令的输入,它都能够精准地执行。

无论是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还是爬升、俯冲等动作,无人机都能够轻松应对。

宋一啸站在一旁,拿起望远镜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无人机的飞行。

飞行数据一切良好,这标志着江辰的无人机设计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后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满载下的航程。

于是,江辰开始了接下来的测试。

他将无人机平稳地降落在地面上,然后迅速而熟练地更换了电池。

他小心翼翼地给无人机挂上了一枚模拟导弹的负载,模拟满载的条件。

一切准备就绪后,江辰启动了无人机。

尽管增加了负载,但无人机的升空速度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它顺利地攀升至500米的高度。

江辰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坐上车,一边操控着无人机一边指挥宋一啸朝着西南边的山区驶去。

他不停的操控无人机,时刻关注着相关数据的变化。

半个小时后,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江辰立刻操控无人机下降高度,同时招呼宋一啸向降落地点前进。

此时,他们已经离开星辰公司将近40公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