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承恩走出观花殿没多久,一队内侍就进了观花殿内候立在龙椅旁。

又过了一会,万历皇帝也在两个年轻内侍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侯平恭谨的站在那里,不敢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万历皇帝在龙椅上坐稳手抬了抬手:“给侯洗马赐坐。”

一个小内侍搬了个布墩过来。

侯平鞠躬谢恩后在布墩上坐下。

万历皇帝对侯平的脸仔细打量了几眼,然后摇了摇头:“早就听闻你相貌独特,今日一见,比着实比朕之所想,还要过了几分,难怪外界有人传言你这是神魔相,确实有一定道理。”

侯平嘴角抽了抽,这老胖子,你要不是皇帝老子真想痛偏你一顿啊。

“人之样貌,受之父母,微臣这也是无可奈何。至于坊间传言,不足为凭。”

万历皇帝摇了摇头:“不妨事,不过你即以入朝为官,想必今后对你相貌的攻讦不会少,你也要有个准备才好。另外你这秀才功名不堪大用,你既有才华,就应继续应试,来日高中,最少有个同进士出身才能算是有个正途,也才好真正的为国分忧。”

“是,陛下,微臣日后定当苦读,争取下届乡试中举。”

“嗯,孺子可教也。说正事吧,你可知道朕找你有何事?”

“回陛下,臣不知。”

“朕听说你被称之为‘问不倒夫子’。今日朕也想做一回你的学生,可否。”

“不敢当,陛下但问便可,这夫子臣绝计是不敢当的。”

万历皇帝微微一笑:“不必自谦,朕被此问题困扰了几十年,至今回想始终也未想明白其中关键之处,若是你能解朕心中困扰,朕定当重酬。”

侯平慌忙起身:“陛下但有疑问,便说无妨,微臣知无不言。”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嘉靖九年(1530)桂萼提出了‘一条鞭法’,但因为在杨一清等阁臣的反对而停止。此法的弊端在当年就已经被讨论的非常清楚了,张居正不可能此对法之弊端不清楚,可他还是向朕提议了启用此法。而当年朕尚且年轻,又并未亲政,便由了他去。后来朕得知他推行此法的目的竟是因为收了江南商人的好处,这才怒而将他清算。

清算张居正之后朕才知道,江南商人对其行贿的数额不过区区数万两,因此朕始终想不太明白,堂堂当朝首辅,就为了这么一点钱,竟能将朕和大明江山都出卖了,他背后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

这可真是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侯平仔细深思了一下回道:“回陛下,微臣以为,张大人之所以贯彻‘一条鞭法’,实际上是不得不为,以张大人的为人,贪心或许有之,但是说他因为贪心便误国事,便是没有道理的。”

万历皇帝哦了一声:“其实朕至今也不敢相信张太师会为了区区数万两就会出卖朕,但如今国事已经如同之前担心的一样,事实就在朕的眼前,又当做何解释?”

侯平深吸了一口气道:“陛下,‘一条鞭法’最大的弊端就是让朝廷最重要赈灾手段失去了作用。但相比起他的利端来说,这点弊端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赈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免征赋税,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常用、有效的救灾措施,明朝前期也不例外。

农耕经济为主导的时期,免税都是最高效的救灾措施。

这一时期,因为农民都是种什么就用什么交税,比如说种粮的交粮,种茶的交茶,种棉花的就交棉花。

所以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储存了很多要用来交税的实物物资。

如果遇到灾年的时候,朝廷下令免税,灾民们就可以把储存交税的物资用来消耗掉,增加了自身对抗灾情的能力。

同时,当地的官府衙门收的税也是实物物资,免税之后,他们可以把需要押解的税粮等物直接用来赈灾。

所以通常的小灾,在朝廷免税之后,基本上当地扛一扛就都能过去。

遇到大灾的时候,当地的物资实在扛不过去了,朝廷才会选择调配物资救援。

实际上朝廷出动物资救援,只能说是事倍而功半。

通常发出百万救灾物资,真正能到灾民手中的,能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这里面除了贪污腐败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交通不便,运送物资途中所需要的消耗,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

所以通常赈灾物资都要实行就近调配原则。

然而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就近调配的地方本身就是离灾区很近的地方。

如果赈济的时间太早,搞不好非但没把灾区的灾情赈济下来,反而因为赈灾,使得周边地区也成为了灾区。

历史上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明末陕西大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原本只是陕西大旱,如果不救灾的话,也就只有陕西一地会发生动乱。

然后伟大的败家仔来了一通骚操作,下旨让户部严催京运各地将没有运到的物资及外省协济钱粮以保证陕北军需。

这个外省是哪里?

山西和河南两地最近,这一解送,就出了大问题,最后搞得灾情扩大到了这两地。

当然,赈灾只是诱因,最主要的还是这两地本身就物资不足。

遇到风险之后,毫无抵抗力。

所以通常不到万不得已,朝廷不敢轻易下令赈济。

因为这个命令搞不好就是挖坑把自己埋了。

崇祯就是被这么玩死的。

其实如果他硬挺着不赈灾,李自成根本没有机会打进河南、山西,也就能在陕西混一混。

万历皇帝听到‘一条鞭法’利大于弊的时候,心中微微一动。

这个问题其实他找当今很多名士问过,都认为‘一条鞭法’的确是条杀鸡取卵的办法。

而今天侯平却给了他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哦,你说利大于弊,到底是如何利大于弊?”

“回陛下,微臣以为,‘一条鞭法’在张大人实施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地方在偷偷使用了。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这些都是地方自行实施的地方性政策,并不利于朝廷的监管。

所以张大人坚持施行‘一条鞭法’等于是废除了这些地方性的政策,统一使用朝廷政策,更利于朝廷监管;同时清丈土地,扩大税务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等方面,都是功德无量。无论是官民都得到了大大的便利,否则‘一条鞭法’也不会得到百姓们的一至认可。”

万历皇帝听到侯平如此褒扬,胸中微微来气:“哦,那既然‘一条鞭法’如此利国利民,为何在张居正死后会有这么多人上书要朕治罪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