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李家来说,努尔哈赤反客为主无疑是件非常丢人的事。

但是李家现在已经完全没落,再丢人也无法找回场子。

可能是习惯了努尔哈赤对李家的卑躬屈膝的样子,所以即使知道他已经今非昔比,但依旧没有把他太放在心上。

“建奴现在实力的确不小,但是比起大明来,最多只能算得上是疥癞之患。”

侯平很想告诉李如柏,他口中的疥癞之患,再过几十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取代大明,成为了华夏之主。

可惜,这些话他不能说,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惋惜。

“可能是吧,小弟也没有上过战场,对军事并不知晓。只是觉得大明边疆有一个新崛起的势力,总不会是件好事。”

李如柏点了点头,轻描淡写的说道:“老弟说的不错,其实之前我也劝过我爹,可惜因为大哥的死,让我爹心灰意冷,导致他后来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断。只是现在我爹已经过世,就算有再多的错失,也已经无法挽回,只能日后再想办法慢慢弥补了。”

侯平深吸一口气,平抚了一下有些躁动的情绪,他对于李如柏如此轻描淡写的语气非常的不满。

但同时也知道,想让大明君臣现在就重视努尔哈赤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有些事情不是说弥补就能弥补得了的,大哥自己也说了,李家势微,已经无力约束建奴了。如果朝廷也跟李家一样,到时候该怎么办?”

李如柏怔怔的看了侯平一眼:“你似乎对建奴很看重啊?难道你认识努尔哈赤?”

侯平摇了摇头:“大哥,我确实认为努尔哈赤将成为大明最强大的敌人,至于凭这么认为还请大哥就不要追问了,我有我自己的消息来源以及判断,另外小弟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大哥如此看重小弟,不可能仅是因为单纯的投缘吧?想必大哥是有什么事需要小弟去做,不妨直接说一说,让我也有个心里准备。”

李如柏笑了笑:“不错,我正是打算跟你说说这件事情。”

侯平一听李如柏终于要进入正题,也是打起了精神:“弟,洗耳恭听。”

李如柏深吸了一气道:“大哥想借助弟弟的智慧帮忙查一件事情。”

“可以,什么事大哥尽可直言。”

“当年我大哥李如松在攻打鞑子后回来的路上,被数万鞑子骑兵包围,此事你可知道?”

“这事小弟略知一些,听闻是李将军当年轻敌冒进,才会有此一败。”

李如柏冷哼一声:“我大哥用兵向来谨慎,从不轻敌冒进,除非自身实力处于绝对的劣势,不然他绝不会兵行险招。”

侯平不解的问道:“可是李将军之前在朝鲜战场上不也有过碧蹄馆之战吗?”

李如柏冷笑:“李老弟竟知道碧蹄馆之战,看来老弟比想象中知道的还要更多。不错,当年的碧蹄馆之战在文臣的口中是大哥轻敌冒进而导致的一场失败,但是只有我们李家自己才知道,我们根本就是被人算计了。”

侯平惊异的道:“李家被人算计?到底怎么回事?”

李如柏苦笑:“到底怎么回事,直到现在也是一段迷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人一直在背后设计李家。当年碧蹄馆之战的起因,是查大受在碧蹄馆遭遇了倭寇立花宗茂的人马。随后被倭寇主将小早川隆景率四万大军围困,当时我大哥手中只有本部一千人马和杨元手中的一千人马。

查大受所率领的是李家主力铁骑,所以逼的我大哥不能不救,因此才同杨元从侧翼对倭寇发起猛攻。这一战非是我大哥轻敌冒进想打,而是因为查大受陷落主力部队,不得不打。

实际上碧蹄馆之战中,我军杀敌至少八千余人,阵亡不过五六百人,奏报二百余人,从杀敌人数来说,我军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胜,但是于由当时倭寇兵力众多,战况激烈,大哥下了不割首级的命令,因此战斗结束后,兵部那边不承认我们的军功,最后只能按零星首级一百六十七人上报,因此就成了那些文官攻忤我大哥的失利的证据。

在那些攻忤我大哥的文臣口中,他们对查大受等人引兵失陷的过失只字不提,用奏报中的双方阵亡人数来攻忤我大哥轻敌冒进,导致损兵折将,而我们李家因战功不被承认,也是有苦难言。不过这些事的内情陛下后来也是都知道的,所以在我大哥回京后,陛下才会力排众议,升任我大哥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

但是当时朝中对我大哥的非议声太大,议和之声不绝于耳,最终陛下为了平息非议,只能同意和谈,同时也不得不将我大哥调离朝鲜战场加以保护。”

对于这段历史,侯平前世在网上没少参与讨论。

碧蹄馆一战,说明军大败了的,就是一个笑话。

据倭寇家的《立花家传》和《武将列传》记载,倭军阵亡的有名性的武将就包括:

小野成幸、十时连久、池边永晟、安东幸贞、小川成重、安东常久、久野重胜、横山景义、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波罗间乡左卫门等十五员之多。

其中有不少人甚至可以称之为倭国名将。

此时的倭寇可不是后世明智维新之后,那个谁都能有名字的时代。

能有姓名就已经是超越了九成倭国民众的贵族,能成为将领,更是倭寇贵族中的佼佼者。

一昼夜的交战就能让这么多生命金贵的倭国贵族武将阵亡,可见其战况之惨烈。

而且自此战之后,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倭寇再也不敢与明军野战,则更说明了他们到底有多惨。

如果倭寇真的在碧蹄馆胜了,他们还会害怕跟明军野战?

倭寇都被打成这样了,在大明一众文臣眼中,碧蹄馆之战依然是一场大书特书的大败仗。

可见大明文臣睁眼瞎说的本事到底到达了什么地步。

而万历皇帝知道内情,但是面对如此众多诋毁之声,他也无能为力。

因此同意和谈,调回李如松,就成了保全李如松唯一的选择。

果然,在万历皇帝同意和谈,将李如松调往西北后,对李如松个人的攻忤声就要小了许多。

没有让李始松一战将倭寇彻底消灭,只能说是一种遗憾吧。

“此战确实有很多疑惑,也不知道朝中群臣为何要颠倒黑白,如此针对李将军。”

李如柏摇了摇头道:“他们是不是在针对我大哥,我至今也搞不清楚,当年我大哥回京之后就一直在秘密调查这件事,根据我大哥的调查,发现碧蹄馆一战确实有一股不知名的势力介入,他们原本的目的应该是想人为制造一场我军的溃败。而查大受很可能事先已经被这股势力收买,然后才会故意引军中伏,逼得我大哥不得不入这个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