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天的考试一晃而过,这几天李如柏几乎天天来找侯平,带着他四处喝酒玩乐。

京城好吃好喝的地方几乎都带侯平去了个遍,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去望香阁重游。

李如柏如此反常的热情,也让侯平心里升起了警惕之心。

原本以为李如柏会在最后一日暴露自己的目的,但是谁也没想到,酒才刚开始喝,一个李家的下人就跑来报信。

说是今天早晨,老太爷无疾而终,让李如柏赶紧回去。

镇压当代的宁远伯李成梁去世,无疑是影响当前局势的大事。

李如柏没有任何耽搁,辞别了侯平之后,立马亲自入宫面圣报丧。

万历皇帝下诏以王侯之礼厚葬。

这样重大的事件,以侯平的身份自是没有资格参与其中,甚至连前往李家吊丧的资格都没有。

李如柏回家治丧,秋闱也已经结束。

七个弟子梁建章、汪鸿云、李浩歌、宋鸿熙、袁修为、许康乐都通过了院试,只有唐雨星一人落榜。

七人参考,六人上榜,这样的成绩又是创造了漷县立县以来的最好成绩。

陈应龙再次带领漷县的父老乡绅郊迎五里迎接。

这次可不是府试这种小打小闹,而是地地道道的政绩啊。

足足新增了六个秀才老爷,在漷县这样的小地方,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大事。

就连久未露过面的林茂,也跟在陈应龙身后迎接侯平一行人的归来。

他是万万没想到侯平能将七个庸才带到这等地步。

如果不是因为灾情还在继续,不方便大肆庆祝,漷县的百姓怕是能把天都闹翻。

新晋六位秀才的喜庆持续了近十天才慢慢消散。

……

九月,李成梁死亡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散布了出去。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赫图阿拉城,年近花甲的努尔哈赤兴奋的连鞋都忘了穿,连忙召集众将会议。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及其他重要的贝勒大臣齐至聚将厅。

由于褚英被处死,代善替代了他的位置,居群臣之首。

“阿玛,您急着召我们前来不知是为了何事?”

努尔哈赤大笑道:“召大家前来是本汗决定正式登基称帝建国。”

众人闻言皆大喜,唯有皇太极脸色凝重地道:“阿玛,咱们才刚接受了薛三才的调停,放弃了一举荡平叶赫的机会。还花大价钱请薛三才向明廷说我们的好话。若是此时就建国,那这钱岂不是白花了?”

努尔哈赤大笑道:“本汗忌惮者,唯李成梁一人尔,刚刚传来的消息,李成梁已死,明廷再无可虑之人,这些年本汗已经受够了那些明廷狗官的屈辱,也是时候向他讨回这么多年的债了。”

众臣闻言大喜,齐声高呼:“大汗圣明。”

努尔哈赤将目光看向人群之中:“额尔德尼、噶盖,本汗打算废弃明朝的封授,建国称汗,你二人熟知蒙古传统,尽快拟定一个章程出来,本汗要决定明年正月初一,登基。”

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出列领命。

此时皇太极又道:“阿玛,如果我们明年登基的话,李家安插的那些探子就得清理掉了?还有咱们的货也一向是交给李家售卖,建国之后,大明那边怕是会对咱们有所压制,到时候货卖不出去可就麻烦了。”

“嗯,此事本汗已经考虑过了,阿敏,你通朝鲜语,想办法去跟他们建立贸易关系,老八,你是众阿哥中唯一识字的,从海路前往江南,想办法寻找一大商建立合作关系,找到了南方大商,咱们就可以彻底断掉李家的控制了。”

阿敏和皇太极同时出列领命。

代善此时道:“阿玛,离正月初一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为防明廷会阻挠大典,咱们是不是找人去边关闹上一闹?”

努尔哈赤笑了笑道:“有人已经替我们去闹了,刚接到消息,林丹巴图尔和卓里克图洪已经联手起数万蒙古大军南下,林丹小儿想要恢复成吉思汗的霸业,就一定会跟大明有一场大战,也正好让本汗看看,没有了李成梁的大明朝廷还能使出什么手段。”

众人齐呼:“大汗圣明。”

努尔哈赤接着道:“另外,本汗计划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满洲全面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本汗亲领正黄、镶黄二旗,代善领正红、镶红二旗旗主,阿敏领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领正蓝旗旗主、皇太极领正白旗旗主、杜度领镶白旗旗主。”

万历二十一年,努尔哈赤对牛录组织首次进行大规模改造与重建。

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

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改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为辨。

如今他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

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

仅四旗已经无法灵活指挥这么庞大的兵力,增设四旗则能更好的统领和指挥所有战兵。

“大汗圣明。”

“好,各旗主听令,即日起,各自整编旗民,分好土地牛羊,全力筹备登基大典。”

……

陈家

侯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由于最近名气大噪,成为漷县家喻户晓的名师。

学生的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成为他的弟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过他始终秉持只在县学授业,不收弟子的原则,将一众热情的家长都拒之门外。

这也使得所有想跟他学习的孩子,只能来县学就读。

短短几天的时间,县学的学生就暴涨到了近四百人。

许多原本没有打算继续送孩子上学的家庭,也都把人给送过来了。

县学人满为患,他也累成了狗。

陈秀宁蹦蹦跳跳的迎了上来:“哥,你回来了,小芸在做饭,稍微等会就可以吃了。”

随着侯平的名气增加,三女对侯平的态度是越发的亲密起来。

知道他有晚上吃饭的习惯,大家都轮流给他做晚饭。

侯平笑了笑:“辛苦你们了,我先去洗澡换身衣服。”

“哥,你回房拿衣服,我先去帮你放水吧。”

“对了,玉姐还没回来吗?”

“还没有呢,应该也快回来了。”

之前侯平就发现玉娘子对工厂的管理特别热心,而且她又能写会算,相当精明。

所以带学生去府试的时候就让她做了cEo,大小事务一力委托她全权处理。

从京城回来后每天光是县学里的事情都忙不完,根本无暇顾及纺织工厂,也就默认了让她继续担任。

玉娘子也是非常尽职,全身心的扑在工厂的管理上面。

虽然没有什么管理经验,但是好在她的知识储备丰富,又肯下苦功学习。

管理说穿了就是一个玩弄人性的游戏。

她在青楼积累了丰富人生阅历,这些阅历让她能轻易拿捏厂里的工人。

侯平点了头,正要进房间,此时大门再度被人推开。

只见玉娘子风尘仆仆走了进来,进门就问:“秀宁,公子,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