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等,说你外公呢,怎么跑题了?”陶夫人忍不住想给她掰回来。

“快了,就快说到了,”明悠悠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润了润嗓子道,“扬州城有个大港口,那边每天过来好多大船呢,还有从好远好远的番邦来的。”

陶夫人点头,“的确,很多奇珍异宝都是他们运过来的。”

“还有昆仑奴呢,他们像货物似的给堆到船舱里,还缺吃少喝的,等从船里出来,全都瘦得皮包骨,走路都颤颤巍巍的,特别可怜。”

“售卖的人不在意他们的死活,只愿意出很低的钱给看病,于是很多大夫都拒绝了。只有我外公怜悯他们,就接了出诊的任务。”

“可是他诊断时却遇到个大麻烦,”明悠悠乐呵呵的,拿起杯子喝了一口道,“您猜猜是什么?”

陶夫人笑了,“你这是和说书先生学的毛病么,还得有人捧场才往下讲。那好,我就问问,是什么麻烦呢?”

看她喝水喝的欢实,陶夫人也觉得渴了,便跟着端起了杯子。

“我外公发现他好多的手段都用不上了,尤其是面诊,根本没法用,因为那些人都太。黑。啦。”明悠悠啧啧摇头,“什么面色潮红,脸色枯黄之类的,完全看不出来,光剩下各种黑了。”

噗,陶夫人越想越好笑,最后没忍住一口水喷了出来,捂着嘴猛烈的咳嗽不止,明悠悠赶紧过来给她顺气。

陶夫人手指着她,缓了缓道:“你这孩子,还说给我助眠呢,这都把我说兴奋了。”

“那我就不说了?”

“别啊,知道说书的什么时候最让人讨厌吗?”

“什么时候?”

“说到高潮就不说了,让人抓心挠肺的,真恨不得打死他。”

嘶,明悠悠吸了口凉气,“怪不得刘大叔每次去新茶馆说书,都要先看后门在哪儿呢。”

“我家后门你知道了也出不去,所以赶紧的吧。”

“得嘞,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一旁也听得入神的丫鬟小声提示道:“太黑,各种黑。”

“哦对嘿嘿,所以‘望闻问切’这四样,‘望’指不上了;‘问’语言不通也不行;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昆仑奴与咱们的脉象也不完全相同,当时真是让外公为难的很。”

“他后来就结合经络和穴位给他们断病和治病,考虑到主人不一定会出汤药的钱,他还教会了他们几个重要穴位的按摩,让他们彼此按按也能好受一些......”

一声感叹从外室传来,“可谓是医者仁心啊。”把屋里的几人都吓了一跳。

明悠悠蹬蹬蹬跑过去,一脸谴责道:“好啊,大人您偷听。”

陶县令就伸手敲敲她的头,“看好喽,这是我自己的房间,算什么偷听。”

“我是过来找你的,”他把一个包裹交给她,“书院送到我这里来的,里面是郑焕他们的学子服和要买的书单,你一会儿回去捎给他们。”

明悠悠接过包裹,眨着眼睛望着他,很想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她也塞进书院去。

陶县令不解其意,“快走吧,县衙里有人要去下关村附近,我让他们捎上你一程。”

她就只好欲言又止,磨磨蹭蹭的离开了。

郑焕他们又跟着村里人在田间忙碌,封旭由于蚂蟥的阴影还在,这回死活不下田,和本来就下不去的卢泰一起,在堤岸上给郑焕鼓劲儿。

明悠悠走过去的时候,只见两人一手拿着大大的蒲扇,拼命向郑焕的方向扇;另一手则拿着长长的树枝,在田里搅动着。

“这是在做什么?”她疑惑道。

封旭嘿嘿道,“赶走蚂蟥啊,赶不走吓一吓也好。”

明悠悠觉得好玩,“那我也试试。”她把树枝拎得老高,用力打了一下水面。

“别乱动,小心吓跑了鳝鱼。”郑焕的声音从前面传来。

明悠悠吐了吐舌头,赶紧把树枝塞回到封旭手里,假装无辜的和郑焕打招呼。

封旭:......

郑焕从田里踩着泥小心地一步步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竹篓递给他们。

封旭抢着接过,他现在对黄鳝喜爱的不得了,数了数道:“一共有五条,还都挺肥的,这下好了,我们可以用它们去村长家换饭吃。”

“这竹篓谁编的?”明悠悠一看就知道不是村里人的手艺,因为实在是有点丑啊。

“我和族叔祖学的,编了好几个,除了咱们田里面,还在小湾那边也下了两个,据说那边可以逮到小虾。”郑焕咧嘴一笑,牙显得特别白。

明悠悠看看他,再看看旁边两人,觉得他们现在和村里的少年真是越来越像了。

想到他们月白色的学子服,她叮嘱道:“你们要去书院了,最近少晒太阳,抓紧把自己闷白点儿。”

算了算又觉得来不及,她只好叹气道:“明天我带几瓶面脂回来,你们先用起来吧。”养他们三个可真费钱。

郑焕皱眉道:“我们要去上学了,田里怎么办?”

明悠悠觉得这没什么,“请村长他们家来看着吧,到时候我们多分粮食给他们,村里人互相帮忙都这样。”

“而且你们也有休沐,还有田假,差不多也够用了。”

三人惊讶道:“怎么还有田假?”

“你们在京城读书的时候不放田假吗?”明悠悠也惊讶了,“加在一起有好多天呢,你们好可惜啊。”

封旭难得觉得没有假期不可惜,因为他们在京城里也不用受种田这份罪啊。

“好像是因为一开始有些学子家里要收庄稼,他们就请假回家帮忙,”明悠悠回忆道,“后来书院就规定了这些。”

“那要是家里没有田地的学子呢,或者家远回不去的,他们倒是不错,平白多出了好多休假。”封旭羡慕道。

明悠悠嘿嘿一笑,“想什么美事儿呢,裴山长可是会派人去调查的。要是自家没地,那就要到书院后山的地里帮忙去。”

“总之,只要是书院的学子,那就谁都跑不了,听说还得写种田报告。要是谁敢随便糊弄,书院就派人敲锣打鼓地去县里通报,我都听过好几场呢。啧啧,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