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绝世小书儒 > 第104章 道侣秦无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身饲道,安葬父魂?”刘全离开之后,李瑾瑜缓缓起身,未曾料想到会在某日遭遇此类情境。

世间确有孝子以修炼之躯舍身为人仆役,若是有幸遇到明主,不仅能保障修行所需,更能积累良好声誉。

身为白云县中有名的修真世家子弟,李瑾瑜对此类事情并不觉得意外。

府邸之外,一位气质出尘的青年修士跪于门前,身旁置放着一卷由仙藤编制的裹尸布所包裹的遗骸。

“阁下便是李公子?”

瞧见李瑾瑜走近,青年修士擦拭掉眼角泪水,声音略带哽咽。

“正是在下,与家父相依为命多年,愿以五十块下品灵石之价,投身公子门下,以报家父之情。”

青年修士言语恳切,面庞满是哀伤。

据其所述,他自幼随父漂泊各地,非白云县本土修士。

“本公子不收来历不明的修士,何况五十块下品灵石,实属过高。若你身份可疑,携款逃逸,我岂不是损失惨重?”

李瑾瑜微拧眉头,此人来历不清,开口就要五十块下品灵石,他虽财大气粗,但也并非愚钝之人。

更令他感到疑惑的是,此人是否真的存有目的,所谓的以身饲道,或许只是掩饰真相的托词。

裹尸布下的那位前辈修士,是否真是他的生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在下虽出身寒微,却因常至学堂听讲,得恩师赏识,成为关门弟子,习得一身修真知识。”

“途径白云县时,家父不幸染疾仙逝。公子定能成就一番大道伟业,在下愿倾力辅佐公子!”

青年修士抱拳施礼,继而深深一拜。

“在下陈玄清。”

“既是投身公子门下,便改姓李,自此为李家仆修。这五十块下品灵石便交予你,速速打点妥当,早日前来我府效力。”

李瑾瑜从袖中取出五十块下品灵石递予陈玄清,随后转身步入府邸。

虽然此人看似才情出众,又主动投奔,但在李瑾瑜看来,陈玄清的表现并未滴水不漏。

他自称书生,但右手掌心的老茧明显,显露出握剑修行的经历,而非寻常书生应有的双手。再者,他衣物破旧却面庞洁净,这种刻意为之的伪装显然经不起推敲!

这分明就是一位隐藏身份的剑修!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修炼世界,良禽择佳木而栖,此刻他正是用人之际,若有人诚心投奔,又何须探明其根底呢?

......

此刻,武朝边界之重地,玄武要塞之中,数位修士将领齐聚帅帐之内。

“宗主,您的修为状况如何?”

其中一位将领满脸忧色,此刻大战在即,身为一方修士大军之主的秦胜,如若不能亲自督战,必会对士气造成巨大冲击!

“无妨!”

“这只是皮肉小伤,尚未触及根本!”

秦元帅轻轻挥手示意,目光炯炯地凝视着眼前的灵砂布阵,眉宇间凝聚着深深的忧虑。

“爹爹,那支贯穿您腹部的断剑尚未拔出,再这么拖延下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秦家一门皆是忠诚壮烈的修士,秦无双自十五岁便随父秦胜戍守边疆,从一个小小的兵卒做起,凭借赫赫战功,如今已坐镇一方,执掌一支修士军队!

随着秦无双的话语落下,众将领这才注意到,秦胜的双手紧紧握住了灵砂布阵的边缘,身躯微颤,仿佛离开了这布阵的支持,便会立刻倾倒。

“大胆,军营之内不分父子,以后唤我秦元帅,若有下次,自行受罚!”

秦胜拧了拧眉头,低喝一声。

“元帅,您的伤情如此严重,为何还不卸下护体灵甲,请高阶医师前来诊治?”

“您可是大武王朝的守护磐石,若您倒下了,谁又能担起守护大武边疆的重任呢?”

未待秦无双回应,一位将领立刻走上前去,神色焦急无比。

“我秦胜戎马一生,每逢大战从不解下灵甲!这灵甲上的血渍,只会令将士们心神不宁,亲者悲痛,仇者欢喜。

“你们追随我已久,难道不懂这个道理么?”

“这一仗如果我们输了,武朝... 我愿与武朝共存亡!”

秦胜语气温和却坚定,但从他苍白的脸色中可以看出,他现在的状态确实岌岌可危。

审视着眼前灵砂布阵中的战局,秦胜话锋一转:

“诸葛军师,祁阳方向,摄政王可有何新的指示?”

“摄政王已经返回朝廷几日,不知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援助兵力。”

话音刚落,军师诸葛修杰面色微微一变,稍作迟疑后开口道:

“的确有消息传来,情况并不乐观。”

诸葛修杰语气越发沉重:

“元帅,您应当清楚,朝中已无多余的修行者可以派出。若从其他边关调集力量,势必引来他国窥伺!再加上国库虚空,短时间内想要集结大量修为者,唯有强行征召一途!”

“但这样一来,必然引起民间动荡不安,摄政王定然不会轻易选择这条道路!他在信中提及,半月之内,预计会有三千名修为精锐前来支援。”

秦无双秀眉微挑,面露疑惑:“军师,虽然三千修为精锐数量不多,但足以为我们解围一二,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什么隐情呢?”

“隐情重重!”诸葛修杰严肃地道:“领兵之人原本是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近来才被摄政王破格提拔为子爵!”

“此人并无根基底蕴,且不论是否具备将帅之才,仅半月之内能否招揽到三千名修为精锐,都是个极大的疑问!”

话音甫落,周围将领皆是一愣,齐声惊呼:

“啊?!”

“摄政王此次行事怎会如此轻率?”

“若他亲自行至募法大会,别说三千灵兵,便是万一之众亦可聚之麾下,怎会托付于一名书斋修士?”

“玄武要塞此刻已临生死边缘,倘若是那财力雄厚的修炼家族,自当破例赐封子爵,倒也无可厚非。这些年,若非那些新兴修仙贵族的支持,玄武要塞早就失守,我大武修界早已沦陷!然而此次却委派一名贫寒书斋修士,此举实属荒谬,他招募灵兵所需的资源,怕只能仰仗国家秘藏了!”

“的确,摄政尊者此番决策太过冒进!国家秘藏已告罄,无银两可供募兵,他竟还敢这般大胆启用新人!”

“唉,如今朝纲动荡至此,摄政尊者此举确是在豪赌啊!只是,我实在难以相信,一名书斋修士又能有何取胜之策?区区三千灵兵,他知道该如何排兵布阵么?需多少筑基步兵,多少驭兽弟子,多少炼丹医者,又有多少预备役修士?他又能否计算得清?”

诸多武道将领纷纷发表意见,他们都深知当前已是生死攸关之时,但对于重用一名书斋修士之举,不禁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