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叉星玉 > 第142章 小朝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卯时一刻,上朝的官员们基本上也都到齐了,总共也就二十几位大人。

排在队伍中间的户部尚书左看看,右看看十分的不解,他用手肘轻轻的碰了一下站在前面的礼部尚书,小声的问道:

“卓大人,上朝的时间应该是在明天,今天陛下把我们召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低头伫立的礼部尚书不敢答话,只能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户部尚书也没敢再次询问,因为队伍中还有几位御史大人。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规矩,就算是大朝会,如果有官员咳嗽、吐痰或者步履不稳重都会被监察御史记录下来,上奏给皇帝处理,甚至有一品大员为此挨了板子。

所以朝廷里的大部分官员最怕的是御史,最恨的也是这些御史大人。

“咚!咚!咚!”

三声鼓响从午门上方传来,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小太监,连忙转身带着这些大人们跨上了金水桥。

所有的大人们井然有序的跟在身后,生怕一不小心掉了队。

穿过太和门后,整个广场漆黑一片,只有领头的小太监手里提着一个小烛灯,在这偌大的广场中,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之前的紫禁城里皆有路灯照明,自从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掌权之后,为了方便自己出入,便下令废除了路灯,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除了朝房和几个宫门,整座紫禁城再无灯火,理由却是为了预防火灾。

就因如此,甚至还有官员跌到金水桥下活活淹死。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这些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大人们终于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跨进养心门。

平时的常朝和大的朝会都是在太和殿上进行的,而小朝会皇帝一般都是把这些大人们叫到养心殿或者是御书房,而今天皇帝则在养心殿召见这些大臣。

京兆府尹刘大人可是第一次来到养心殿,这可是当今天子的主要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好奇,他缓缓的抬起头颅,四下打量着这座雄伟的宫殿。

工字型的建筑,东西长10丈有余,比他的京兆府尹大出了不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檐矗立这很几根巨大的楠木柱子。

走进殿内,金碧辉煌的龙椅坐落其中,刘大人还没好好瞻仰殿里的摆设,“啪!”的一声鞭响传入刘大人的耳朵。

吓得他连忙低下头颅,他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到了。

整座宫殿内鸦雀无声,只听见几个身披甲胄的侍卫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进殿内,盔甲摩擦发出的“咔哒”声,无疑加重了这座大殿的威严。

“啪!”又是一声鞭响。

所有的官员跪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大人跪在最后忐忑不安,原以为第一个被陛下点名的是自己,只听见嘉禾帝的声音传入他的耳朵。

“尹景华!”

刘大人愣了一下,没想到第一个被点名的竟然那不是自己,而是兵部尚书尹大人。

尹景华连忙回复:“启禀陛下,边军急报,金人正集结大军压入边境。”

此言一出,养心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距离上次大战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双方死伤了数十万的士兵,金人怎么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大军。

“啪!”的一声,又是一声鞭响。

“肃静!”执鞭的太监高声叫道。

所有的官员顿时陷入沉默。

“你们怎么看?都来说一说,随便说!”嘉禾帝再次开口,语气沉稳,不带一丝慌乱。

众人依旧沉默不语,一名衣服上绣着仙鹤补子的武英殿大学士回复道:

“陛下,一年之前,边城一战,我大明将士数十万战死沙场,眼下实在不宜发生大规模战斗,应即时派遣使团,进入金国!”

“哼!那些蛮夷都要开打了,王大人,你还想要去说和?”

此时,同样一名身穿仙鹤补子的官员讥讽道。

嘉禾帝看向刚刚说话的大臣,平静的问道:“哦?步文瑞你怎么看?”

被皇帝点名的步文瑞正是刚刚讥讽武英殿大学士的那名官员,官居文华殿大学士。

步文瑞郑重的说道:“陛下,金人如此猖狂,应该举全国之力发起国战,一举荡平金朝,将金国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此言一出,整座大殿又是一片哗然。

竟然要引发国战,要知道国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举全国之力攻打一处地方,直到其中一方承认败北,割地求和或者直接灭亡为止。

上次的边城大战,虽然双方死伤数十万士卒,但也不算是国战。

跪在末尾的京兆府尹刘大人早就听傻了,这种足以引起全国震动的大事,他还是第一次参与,虽然说是参与,以他三品官阶的身份,他可不敢随便发言,只能跪在地上,听朝里的老家伙们吵架。

唯一让他不解的是,既然要商讨这么重大的事情,把他叫过来做什么,死的那名六品刑部官员,在这件事情上简直不值一提。

此时,殿里的大人们还在窃窃私语,执鞭的太监又要举起长鞭,嘉禾帝轻轻挥手。

执鞭太监连忙低头躬身退后站立。

待殿内再次归于平静,嘉禾帝目光看向队伍最前方的一位老人,语气和善的问道:“赵首辅,这件事情你认为如何?”

自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之后,丞相的权利日益增大,而当时的丞相,凭借明太祖的宠信,欺上瞒下,结党营私,擅自决定官员的生杀升降,最后意图谋反。

明太祖遂杀掉丞相,罢了中书省,由皇帝亲统六部,直到明成祖设内阁,设置殿阁大学士,但这些大学士仅仅只是正五品官员,并无实权,只是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

嘉禾年间,朝廷的内阁中枢主要由四殿两阁组成,而内阁大学士也由原来的正五品升为正一品。

比如主战的文华殿大学士步文瑞,主和的武英殿大学士王和初都是正一品官员,虽然都为正一品官员,实则权利有所不同,而这些大学士中位居首者,权利最大的,当属文渊阁大学士赵志明,号称首辅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