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75章 风雨飘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富丽堂皇的雒阳皇宫。

“乱贼,一群乱贼!”

南宫嘉德殿大殿内,衣衫不整的刘宏正在嘶吼咆哮;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被他掀翻在地,一片狼藉。

侍立在左右的太监、宫女吓得跪在地上以额触地,噤若寒蝉。

刘宏面前跪着的紫袍老太监张让,任由奏章砸在头上,血珠滚落,口中大呼:“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从去年二月黄巾起义爆发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多了,可天下并未因为黄巾主力被剿灭而安宁。

在去年十一月,凉州湟中义从众胡打着响应黄巾起义的旗号反叛,以羌胡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扬为将军。

劫持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章与凉州从事韩约(后改名韩遂)二人,举为叛军首领;攻杀金城太守陈懿、护羌校尉冷徽,一时间声势浩荡。

今年三月,中原黄巾主力已灭的消息传入西凉,北宫伯玉等诸胡首领,遂改变原来响应黄巾起义的旗号,打着诛杀宦官清君侧的借口,率五万羌胡骑兵入寇三辅,侵逼西都长安皇陵。

今日,皇帝刘宏正是得到西凉叛军,逼近他老刘家皇陵的消息,龙颜大怒;若是祖宗的魂灵受到叛军的袭扰,那他就是老刘家的不孝子孙,且身为天下至尊的他颜面何在?

这对皇帝刘宏来说,不仅打了他的脸,还是对皇权的藐视和践踏。

“张让,尔不是常言四海升平,再无贼寇吗?”刘宏嘶声怒吼,因酒色过度的脸庞显得异常狰狞。

去年黄巾主力平灭后,巨宦张让马上在刘宏面前歌功颂德,对刘宏说天下已经太平了,各地百姓感念陛下恩德,纷纷望雒阳拜谢。

刘宏一听,非常开心,既然天下太平了,那他就应该回到西园,继续享受帝王的生活。

而今,西凉叛军侵逼西都皇陵,张让知道消息再也瞒不住了,赶紧跑到西园裸泳馆禀明刘宏,正在与宫女玩后入式的刘宏一听,瞬间就软了。

刘宏也没那个心情玩女人了,衣衫不整的跑到南宫嘉德殿,查看三辅送来的急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数万羌胡铁骑居然已经逼近西都皇陵了。

这下,刘宏瞬间就怒了。

“奴婢该死!”

张让连连告罪,他非常了解刘宏的性格,越是辩解,越容易遭到厌恶;只要赶紧认错,以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就会得到原谅。

“该死?”

刘宏用御案上的奏章不停砸在张让头上,他好似有些累了,气喘吁吁的基坐在陛台上,指着张让恨声道:“你确实该….!”

不过,当刘宏看到张让灰白的发根里流出血迹时,心又软了。

对着跪伏在侧的太监喝叱道:“没看到让父受伤了吗?还不快传太医!”

这就是刘宏常言:张侍常是我父,赵侍常是我母的原因。可见刘宏对张让、赵忠两大巨宦的尊敬与依赖。

两名太监赶紧躬身退下,刚出殿门,迎面走来一名同样身穿紫袍,面白无须,老气横秋的老者,小太监连忙双膝跪地拜倒:“拜见大长秋!”

老者不予理睬,快步进入嘉德殿,他急急忙忙来此就是听说老搭档张让,正在承受皇帝的怒火,所以赶紧来救场。

他就是被刘宏比作母亲的赵忠。

“陛下,大喜,大喜啊!”跨入大殿,赵忠口中大声报喜。

刘宏正在查看张让头上的伤口,闻声回首,对赵忠语气不好道:“喜从何来啊?”

这段时间,刘宏其实挺烦的,在今年二月的时候南宫失火,烧毁了南宫一大半宫殿,其中就包括云台阁。

而云台阁,供奉着助光武帝一统天下,中兴大汉的二十八位功臣名将;其中自然有纪念二十八位功臣名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寓意云台二十八将镇大汉江山千秋永固。

而在这个崇信鬼神的时代,云台阁毁于大火,无疑是预示着大难将至。

如今,西凉叛军又侵逼皇陵,这让刘宏更加愤怒。想到张让从去年底,就一直隐瞒西凉叛军这事,暗道:那里会有什么喜事?一定是赵忠得知张让受到朕的责备,故意找托辞来救张让的!

他非常清楚,张让和赵忠本就是穿一条裤子的。

须知,刘宏虽然荒淫无道,可他不仅不傻,还深谙帝王之道。

因为十常侍本身就是刘宏扶持起来,用于压制士族,巩固皇权的爪牙。

“陛下,真是大喜啊!代郡太守赵云与并州东部都尉麾下校尉吕布,于二月下旬兵袭鲜卑王庭,斩杀鲜卑大汗魁头!大喜啊!”赵忠跪在刘宏面前喜笑颜开。

去年黄巾起义逐渐平复时,刘宏任命赵忠负责封赏平灭黄巾之乱的有功之士,当时,极力举荐赵云出任代郡太守的人就是赵忠,如今赵云立下此功,他亦有举荐之功。

“此言当真?”

刘宏一听,有些难以置信,八年前,三路大军出塞齐征鲜卑那场战,是他极力支持的,结果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让刘宏一直记忆犹新;以至于他对北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突闻边军居然斩杀了鲜卑大汗,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老奴句句属实,陛下明鉴!”

说着,赵忠双手呈上一封北疆捷报,这是赵云派人送来京城交给左丰的,左丰是赵忠的义子,这封捷报自当由赵忠呈达天听。

赵云特意派人送来这份捷报,当然有邀功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赵云斩杀了鲜卑大汗。

不过,赵云不做独占功绩的小人,自然把吕布的功绩加入其中。

刘宏接过赵忠呈上的捷报,激动的展开,入目:“臣赵云叩上,陛下万岁!臣闻小人畏威不畏德,昔匈奴横行于无穷,犯我汉疆,掳我汉民,大恶逼于天;故有长平七征,景桓入漠,方得龙城大捷,封狼居胥,胡儿仓皇,漠南无庭。

今,鲜卑居于无穷,不念我大汉逐胡之恩,寇我汉疆,戮我族民,其惨毒甚于昔之匈奴。臣受天恩,去岁入代,临破碎之疆,心如刀绞,泣涕如洪。彼陈公之言,犹在耳际,明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臣遂斩拔都,灭万骑,横扫狄夷八百里,斩鲜卑八万。今岁二月,臣同兵骑校尉奉先,入大漠、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行,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虏首魁头。渴饮鲜卑血,马踏弹汗山!”

看完后,刘宏变得热血沸腾,仰首大笑,道:“好个,渴饮鲜卑血,马踏弹汗山!哈哈哈!”

刘宏一扫心中烦躁,继而对赵忠大笑道:“赵云斩杀鲜卑大汗,赵侍常当居首功,朕记得去年正是你极力举荐赵云任于代地,若非你焉能有此大胜?赏!当赏!”

“谢陛下!”

赵忠拜倒在地,欣喜若狂;去年他极力举荐赵云出任代郡太守,其实完全是无心之举。当时一众朝臣认为赵云出身低贱,就算立有功勋,也没有牧守一方的资格,一致反对赵云出任两千石太守;可赵忠掌握封赏有功之士的皇命,朝臣不同意,那赵忠就偏要这么做,与一众朝臣作对,由此彰显他的权势与地位。

就这样,赵忠狠狠扇了一众朝臣大嘴巴子,赵云得封代郡太守。

赵云是不知道,因为他这事儿,当时闹得整个朝堂沸沸扬扬。

又因赵云姓赵,此后,天下逐渐流传着赵云是赵忠远房子侄的流言蜚语。

为此,天下士人,也把赵云归作阉宦一党。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

…………….

一个月后。

六月。

天高云淡。

赵云领着两百虎卫骑,从翡翠一般美丽的空中草原下来,踏上飞狐陉北段隘道。

赵云在空中草原待了三个月,每当有重要决策时,曹性都会派人到空中草原向赵云请示。

昨日,曹性派人向赵云禀报,去年左丰答应的军备真的送来了,而且左丰也跟来了。

军备是赵云现在最缺的,代城军匠营规模太小,军备产出实在有限,天狼骑除了原本突骑老军人人披甲外,四千新骑以及飞狐营四千军士,都是没有铁甲的。

最近军匠营生产的铁甲,主要是用于武装九阳关两千军士,以及驻守代城的一千军士,但就连这三千人的兵甲都还差一大半。

一听军备到了,赵云马不停蹄赶往代城;至于听说左丰也跟着来了,赵云心里明了,这阉货每次都从他这里拿了不少好处,这次不辞千山万水来到代郡,不就又是想拿好处嘛。

但赵云现在除了战马、牛羊,还真没有钱财。虽然最近苏双连续南下两次,贩卖了两百匹战马,获得两千多万钱,但这些钱财都换成粮食运回代城,除掉运输损耗只有三万石的样子。

还有一点需要提一下,黄巾之乱平定后,粮价跌了一些,如今在五百钱一石的样子,两千万钱能买四万石粮食,但这个时代运输是个高消耗。

赵云虽然迫不及待想要见到左丰送来的这批军备,可飞狐陉北段隘道实在太难走,领着两百虎卫骑只能缓缓北行。

走着走着,后方突然传来一骑急促的马蹄声,因为飞狐陉是贯连南北的交通要道,从赵云稳定代北边境后,时常有南面的商人北上,赵云等人也不奇怪,依旧缓缓行走…….

少时,后方山道转角处,出现一骑浑身血污的男子;当马背上的男子,看到前方一队白袍黑甲的骑兵时,布满血污的脸上露出喜色,口中大呼道:“长官,长官!”

此人也不管道路难行,打马奔向前方缓慢前行的骑兵。

听到后方呼喊声,赵云勒住马缰,身后两百虎卫骑也纷纷勒缰驻马回首后望;见是一名浑身血污的男子策马奔来,后队的虎卫骑士,下意识的手按鞍间刀柄。

在离虎卫骑十余步时,浑身血污的男子连忙勒住马缰,从马背上滚落下来,几步跑到后队几名虎卫骑士面前,砰的一声,双膝跪地急呼道:“长官,我家小主在广昌被劫,小主是你们太守故人,请速速相救!”

男子急得都快哭了,胸襟上还能看到鲜血溢出。

我的故人?

队伍最前方的赵云听到后方的声音,调转马头,虎卫骑士让向两边。

“赵太守!”

看到赵云,浑身血污那男子大呼一声,显然他是认识赵云的。

“你是?”

赵云看着马下浑身刀伤的男子,感觉有些面熟,不过没有什么印象。

“太守,小人是甄氏护卫,一直负责小主安危,在真定时小人见过太守多次!太守,我家小主被一伙蒙面贼匪劫持,请太守速速发兵相救!”

说着男子磕头不止。

一听甄姜被劫,赵云顿时心中大急,他跳下马背,一把提起跪在地上的男子,急声道:“你说什么,甄姑娘被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