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诸天大穿越 > 第15章 各方心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回到洛阳,董老大第一件事,就是安排自己的大军接管了洛阳城防。

第二件事,就是大加封赏自己的人马,连远在西凉没来的人马都各自获得了封赏。

至于百官被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这会都还在家中静等查办呢,功劳更是没有。

刘弘被董卓既定的参了个渎职之罪,董卓一句话,就让他落得个被罢免官职,全家抄斩的下场。

而后,董卓自己顶替刘弘的司空之职,李儒作为首席谋士,被封为郎中令,白羽则被升为前将军,爵位封汉武廷侯。

西凉这边皆大欢喜,可是文武百官可就凄凄惨惨,大为不安了。

————————————

当天夜里,一伙人聚集在袁隗府上,商量接下来的对策。

事地——

一票官员既不高谈论阔,也不吹牛打屁,正襟危坐,直接进入正题。

作为发起人,袁隗首先言道:“诸位大人!那武夫董卓,狼子野心,飞扬跋扈,残害司空刘弘全家,藐视陛下,完全不顾及吾等文武百官,如今携重兵屯军于京师,我等该当如何是好啊?”

“哎!今先帝御驾未寒,便有这狼子董卓,威凌少帝,想我等托孤大臣,真是愧对先帝圣恩啊!”王允没说出个办法,先是哭丧个脸,捶胸顿足。

“呜呜呜!”

这么一搞,众人皆是嚎啕大哭,极为伤感,杨彪叹道:“事已至此!子师切莫哀伤,如今社稷动荡之际,我等更该共谋大计,方为社稷之兴也!”

三公一唱一和,说的全是废话,官做久了,都是老狐狸,即使有主意,也不会先提,以免日后被人清算。

不过这么一忽悠,是想忽悠其他官员进言,事后有功劳,全因三公带头,功劳最大。事迹败露,那也是官员进谗,误信小人之言,端得是如意算盘打得响叮当。

此时,袁绍年少,不知自家叔父用意,看着三公带头,立即又跳出来了,进言道:“诸位大人勿忧!吾手中掌有西园校尉部,足足三万人马,可挡董卓!”

“我靠!?”袁隗作为人精,看着侄子冒头,心中大骂。

不错,袁隗是想人出头表态,却不想自家人做这个出头鸟,未给其他二公说话机会,连忙怒斥袁绍:“区区孺子,有何建树?诸位大人未言,汝岂敢放肆?那董卓二十万西凉大军,汝区区三万人马,如何与之抗衡?还不退下!”

刚发言就被叔父劈头盖脑一顿训斥,袁绍郁闷至极,愤愤回座。

“哈哈哈!”袁术历来看不起袁绍,认为他不过是小妾所生,见其被训,笑得那是个没心没肺。

王允见此,赶紧赞赏道:“本初忠肝义胆,其心可勉!”

杨彪亦是懂得起‘音乐’之人,也加火道:“此社稷动荡之际,本初敢于奋起,力保大汉社稷不失,真不愧是太傅子侄!”

“你大爷的!”袁隗听得心惊肉跳,心里暗骂不已,他想不到那两个老家伙这么狠,真是将自己一家架在火炉上烤,也深恨袁绍傻缺,冒然跳出来做这‘出头鸟’。

这个时候,袁隗连忙转移话题,满是期待的看着众人,“诸位可有何良策!”

袁隗考虑得很清楚,只要有一人站出进言,他立马就定调接受,免除袁绍的傻缺送死行为。

可惜,敌众我寡,劣势太大,除了袁绍不知好歹想跟董卓拼一把之外,其他人还真没了办法。

一时间,场面陷入沉默僵局。

袁隗大急,又是恼火,立马激将道:“如今社稷动荡,数百年大汉朝廷风雨飘摇,难道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为国分忧?”

百官又是一阵沉默,有办法早说了,确实是无计可施。

见状,三公大失所望……

还好,曹操站起来说话了:“袁大人莫急!操记得当日大将军传召进京的可不止西凉军!”

“哦??”三公眼前一亮,还是袁隗接话道:“孟德此话怎讲?”

曹操也不卖关子,直言而出:“当日大将军发诏邀大军进京时,操就在一旁,操记得诏书有两份,除西凉军外,更有并州军一份!”

三公听得大喜:“果真如此?!”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拿董卓没有办法,是因为董卓军力太盛,实力太硬,掌管洛阳一切防务,如果有另一支大军也到洛阳的话,那就不同了。

三公相信,凭借他们多年的为官手段,定然可令两军互相制衡,甚至耍些手段,自己还可以把兵权搞到手。

“孟德所言不虚,大将军确实还向并州刺史发过诏书。”

袁绍经过提醒,他也想起来了,给曹操作证道。

“好!好得很啊!”

有了人证,确认消息属实,杨彪最为激动,拍案而起,大喜过望。

王允眼睛微眯,脑子极速运转,言道:“并州刺史可是丁建阳?”

“不错!正是丁原丁建阳!”袁隗一旁肯定道。

王允听得,立马欢喜起来,乐道:“好!丁建阳忠君爱国,若得他来相助,定可压制董卓!”

———————————

董卓的司空府内。

相比百官那边愁容满面,董卓这边可舒服多了。

府邸内,众人近前满桌的美酒佳肴,该吃吃,该喝喝,一边喝酒吃肉,一边畅谈后续计划。

董卓此时志得意满,却也没太过骄傲,喝了一会,便进入主题,向李儒问道:“爱婿,如今我等已占据京师,接下来又当如何行事?”

如今机会,千载难逢,这洛阳城的好处,董卓可是初尝滋味,他再也不想回西凉,在西凉他不过一边关刺史,干到死也还是个边关守将。

哪里比得上洛阳这般繁华,进入权利中枢,享受人间极乐,实在舒服。

李儒早有腹稿,立马回道:“如今之势对主公极为有利,但亦不可掉以轻心,当做两件事!”

“哦…?爱婿请说!”董卓一脸正色。

待听完李儒两计,才拍案叫绝。

其一,先派心腹大将深夜悄悄领兵出城,第二天再大张旗鼓的进城,这样来来回回的搞几十次,洛阳城内皆信董卓真有几十万大军进城了,令其不敢妄动。

(其实这会董卓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三五万兵马,别听他口口声声二十万大军,现在来的可是前军,大部队还在后方呢。)

百官也是中计,还真被董卓狂暴的模样唬住了,真就以为西凉大军已经倾巢而出,进了洛阳城,是以不敢与之相拼。

要说先前如果真按照袁绍那听来傻缺似的说法行事,指不定还真能活生生杀退董卓此时的大军,令其退回西凉。

【其二,就是武力震慑!】

其中董卓还自以为聪明,还做了第三件事,就是提拔当地名士,好显得出他有政治头脑,也是个治世能臣的样子。

其中就以蔡邕为最,此时蔡邕名满天下。

蔡邕——东汉着名文学家,书法家,又精通音律,才华横溢,是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本来因十常侍之乱而被罢官,结果被董卓强召为祭酒,一日之内连升三级,官拜左军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亦是侍中令,皇帝身边的人。

这天,距离董卓进京也有段时间了。

今日便是耀武扬威的日子,目的告诉所有人,西凉军无敌天下,不安分者可别有什么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