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本初为平阉宦之祸,竟引董贼进京。

此举真乃为治藓芥之疾而留心腹大患矣!

四世三公,却也庸人尔。

董卓以吕布为爪牙。

数万铁骑。

铁蹄之下,生灵涂炭。

……

刑道荣藏梨花开山斧于城外,欲探洛阳城。

行至城门之前。

刑道荣不以本相示人。

而是易其容貌,换士之装,随处俗流,匿名而行。

朱门不为所动,瓦肆亦无问津之客,独步于尘埃之中。

踏入洛阳,喧哗如市,人烟攒动。

却也衣冠楚楚。

骑马者如流星赶月,徒步者如闲云野鹤。

行至市中,目睹百业兴旺。

然而权贵之气息,亦是笼罩四野。

“观此地,一切如常,何来董卓之乱耳乎?”

刑道荣为此生疑。

抵街边茶摊一角。

招牌老旧,木柱藤蔓,显得颇为古意盎然。

栈门推开。

便见小二忙里忙外。

见有客来,忙不迭迎上,道曰:

“想必客官远道而来,小店虽简陋,亦可歇脚。”

刑道荣步入栈内入座。

小二热情,端上热茶。

刑道荣则趁机打探:

“听闻此处久已沉浸于董卓之乱,不知今日之洛阳,又有何新变?”

小二听此,神色一黯,低声而谈:

“自从董贼专权,洛阳城内外,民不聊生,日夜受其蹂躏。”

董卓老贼,祸乱朝纲。

昏乱无度,残暴不仁。

自西凉领兵二十万,荷戟冲冠,蹈虎视,径赴京师。

洛阳一时烽烟四起。

百官震怖。

黎民惶恐。

自古云:

国无二主,君无二臣。

董卓一至,倾覆礼法,朝纲日非。

上则妄尊浮华,下则陵蔑百官。

恣意杀戮,百官莫言。

继而废帝迁皇。

立献帝。

其心,诡谲深远。

自比桀、纣,乱政不已。

洛阳街巷,朝堂之上,皆有董卓眼线耳目。

待百姓如草芥,不以民命为念。

惶惶不可终日。

董卓之恶,天下皆知。

斩官于朝堂之上,血流漂杵。

诸公贵族,朝中权臣,无不心惊。

董贼之威,震慑四野。

洛阳城内言者莫敢首鼠两端。

……

刑道荣步履穿过洛阳古道。

细雨绵绵,行至一家酒肆之前。

门槛旁立着店小二,面带微笑,眼观四方。

“小二,酒肆清静,可有闲座相邀?”

小二眉开眼笑,引道荣入内。

店内灯火通明,几桌宾客或饮或谈,却无人声鼎沸。

小二指了一角静处,道:

“客官,此处清净,细品杯中酒,慢谈人间事。”

刑道荣落座后即问曰:

“闻洛阳城内近日多变,董卓当权,律法频出,敢问城中现状如何?”

小二面露凝重,低声道:

“客官言之有理,自董卓入主洛阳,城中变化巨矣。且听小人细说。”

他四下看看,确保无人靠近,方才继续。

“董卓颁布之法,犹如烈火烧身,贫寒者愈加贫困,富贵者则越发丰厚。”

“富者,日进斗金,月入万千两;穷者,钱不足半贯,粮不过一斛。噫,大汉四百年,毁矣毁矣。”

道荣听得心中一震,目光如炬。

原来,自己重返董卓乱世。

方才知。

这等世道,怎一个‘乱’字了得!

小二察觉到刑道荣的凝视。

心中一紧,却也是肝胆皆裂,继续道:

“如今洛阳,贫者家徒四壁,寒风穿堂而过,饥寒交迫。而达官贵人,则是金碗玉食,锦衣绸带,富丽堂皇。”

“噫,民间疾苦,朝廷岂能视若无睹?”

小二叹气,低头道:

“客官明鉴,小人等不过是庶民,哪里敢对抗天命,只能苟且偷生。如今四百年大汉摇摇欲坠,何来朝廷乎?”

刑道荣心中繁杂,道曰:

“此番来洛阳,原欲一探究竟,今日之言,足可观矣。”

小二微微一笑,回应道:

“客官,小人不过说些所见所闻,未敢妄言。”

拿起酒壶,为其续酒,低声道:

“但愿天下早日太平。”

刑道荣疑曰:

“吾观洛阳繁盛有余,何故因董卓之乱?”

洛阳城,自古繁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人游跸至是,心怀骞翔。

各建筑,灯火辉煌,木柱雕龙。

“子可知洛阳内府商肆之多寡乎?吾欲详了其中之细。”

小二听罢,心中顿感紧张。

然礼貌不却,挥汗如雨。

立答曰:

“洛阳城内,客栈林立,自东至西,各色皆备,或豪华,或简约,共计三十余处。钱庄则有大者五处,小者更是数不胜数,皆可通金银,易货贷也。”

小二顿罢,继而言曰:

“当铺、米铺亦多,尤其当铺,多设于城内中心。绸缎铺在洛阳更是琳琅满目,自不必说,洛阳绸缎,天下知名,质与色俱佳。至于马铺,则多在城南,买卖租赁,尽可便利。”

刑道荣闻言内心一惊。

未料洛阳之盛,竟超凡入圣。

小二低声谓道荣曰:

“闻君游历四方,见多识广,不知洛阳此城,君可曾闻其盛事否?”

道荣抚须沉思,颔首示意其继续。

小二左右顾盼,确无旁人。

方才低声细语:

“洛阳城内,有一神秘家族,掌控洛阳城中大半财富。二十余家钱庄,十余家米铺,当铺亦十数家,客栈酒肆更是数不胜数,日进斗金,财富盈门。”

言罢,小二面露惧色,似乎此言甚为非凡。

道荣闻言,眉头微皱:

“此家族若真如汝所言,势力庞大,必非池中物。朝廷内有其关系,能动用禁军护卫,此事涉及甚广,非同小可。”

思及此,道荣心生戒备,目光如炬,审视四周。

小二见其表情凝重,急忙补充:

“吾等平民,提及此家,无不谈虎色变,实是敬而远之。君若有意探查,当心行事,毋得轻举妄动。”

道荣又问:

“此家族在朝中有何人撑腰?可有确切消息?”

小二眼神一黯,摇首道:

“此等机密,小人岂敢深究。然闻其在朝中有亲族高官,与某禁军统帅私交甚密,故能左右一方。”

言罢,又是一番唏嘘。

道荣心中已有七八分把握此事非虚。

静默良久,方开口道:

“汝言甚是,吾当谨慎为之,多谢指点。”

小二忙不迭摆手,谦虚道:

“小人不过道听途说,能得君赏识,实属荣幸。”

……

“神秘家族?”

刑道荣来了兴趣。

闻言,此神秘家族,其根基盘根错节,遍及洛阳上下。

家族之中。

既有掌钱庄之权贵,又有主米铺之豪强。

更兼数寄于府衙之内外,与朝廷官吏私下交融,互通有无。

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