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九年,原本打算逐步收回三藩的康熙正式决定速战速决,但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方势力庞大,若是想要全面打下怕是得耗费不少的力气,更何况现在的大清内部还有不少前朝官员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儒生也大多不认同大清的正统地位,这让康熙举步维艰

转折发生在康熙九年五月,此时承庆才刚满三个月,两个月前康熙记录下的水泥配方率先研发了出来,与此同时深入江西等地的暗探传回了消息,找到了陈振龙的后人以及番薯!

番薯,是承庆心中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时康熙得到的,据说这个在后世大饥荒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一直到袁老试验出杂交水稻后,番薯身为主粮的地位才慢慢褪去,但是后世人很是喜爱番薯,口感绵密香甜,无论怎么制作都很好吃

康熙当时很是无奈的听着便宜儿子踩一捧一,实在忍不住一巴掌拍了上去,康熙当时还是第一次听到承庆这么能哭,导致康熙哄了好多天,直到拿出了明成祖的永乐宝典才让他重新乐乐呵呵的对着康熙

康熙想着承庆当时说的,大清末年的腐败与无能导致属于华夏的无数瑰宝流入到国外,大英博物馆中堆堆挤挤的都是属于华夏的国宝,西方凭借着永乐大典发展起来,炮火对准了华夏的土地,无数的真金白银、矿产宝藏被运到别的国家,养活了他们几百年

康熙至今都忘不了当时他头皮发麻的感觉,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个好人,因为他恨不得烧杀抢掠,杀光那群恶心的强盗

番薯的产量震惊到了康熙,他立即下令带陈家人到庄子上试验,一旦完整数据出来,接下来撤三藩简直就是大好的时机

与此同时第一条水泥路从京郊铺到了京城城门口,当木板掀开的那一刻,康熙带领着官员们站在了上边,周围围着的满是百姓,百姓顾不得皇帝还在场,眼前的一幕如此的震惊,就像是神迹一样

“这...这是神迹啊,这是神迹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的喊道,这位老者是周围村子的族长,如今年过七十,在方圆几里都很有声望

康熙听到了老者的喊话,周围百姓的议论也不管,直直走向老者,伸出手

“老先生,上来走走吧”这个方法还是跟着承庆学的,这叫收买人心

那老者很是震惊的看着眼前年轻但不失威仪的皇帝,他这一辈子出生在贫寒交迫的明末,经历过战乱也经历过挨饿,活到七十已经是不易,老了老了没想到见到了那些读书人口中大造化的皇帝

那老者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握住了康熙的手,他没什么不敢的,一生无子无女,这个村子还是后来才定居的,就让他这把老骨头试一下这蛮子皇帝的气度

“草民多谢皇上”

康熙拉着那老者,梁九功急忙接替刚才扶着老者的青年,扶住了另一只胳膊,周围的百姓都安静了下来,看着眼前布衣老人与锦衣青年人之间的一举一动,就像是...传承?就像是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康熙拉着老人瘦的几乎没有骨头的手,这样的手是他从来没见过的,莫名的生出了一丝心酸,也莫名的明白了承庆所说帝皇应该有的样子

若是...天下向这样的七十老者都养的白胖,那大清才是真正的盛世吧

走到路中间,康熙停下身,周围传来百官山呼万岁的声音,百姓们也缓缓跪下

康熙:“各位无需多礼,今日朕只是与民同乐!”

后方是锦衣玉食的百官,前方是光着脚满是补丁的百姓,康熙第一次看到如此明显的差距

一股豪言壮志涌上心头,不由得一句话脱口而出“有生之年朕只愿看到大清百姓吃饱穿暖,衣食无忧”

旁边的老者眼眶一红,这何尝不是他的心愿啊

康熙笑着说道:“各位百姓都上来走走这条平坦大路,咱们一起去京城!”

康熙将老者送还给青壮,走到了百官前边

一步步,皇帝带头,身后聚集越来越多的百姓,走向京城

京城城门大开,山呼万岁声音传来,康熙知道,这一波收买人心之举成功了,他大清站在天命的一方,哪怕是三藩百姓都得有所顾忌,哪怕是他吴三桂,都得好好想想,等到番薯产量成真后,就可以出兵三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