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综影视:自宜修起始 > 番外一 宜修和大皇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次见到皇上,宜修就感觉自己爱上了那个男子,从来没有人第一眼看到自己,别人最重视的往往都是嫡姐

宜修后悔啊,她后悔,皇上与别人一样,嫡姐出现后他同别人一样眼光看着的永远是嫡姐

她不应该为了那懦弱的自卑让嫡姐与嫡母入宫,她不应该让朱柔则出现在皇上面前

一曲惊鸿舞,舞动了皇上的心,也舞尽了她的快乐,朱宜修想起朱柔则跟她说的

朱柔则说:“宜修,不是我要抢你的丈夫,是你根本没有拥有过,皇上若是真的喜爱你,就不会被我所惊艳,不是我的错,是你,自小你就不如我,现在对着我炫耀?宜修你太天真了”

是啊,宜修想,她太天真了

一滴泪水滴到了地面,她太天真了

她放弃了帝皇的宠爱,却出手害了人,柔则是她害的,那些妃嫔没孩子是她害的,甚至皇后娘娘,朱宜修这辈子不后悔害了皇后,她最后悔她害了之后被发现了,以至于予洋终生无子

朱宜修细细的会想自己年轻时候,当年初初入宫,太后娘娘哪怕不喜爱也从未为难,宜修一开始的想法是不招惹太后娘娘就行了,是什么时候改变想法呢?

是太后娘娘同意抚养予洋,是朱家将自己记到了太后娘娘生母名下

是啊,朱宜修看来自己同太后都是朱家人,在家族为主的这个年代,谁能想到太后娘娘当真一点也不在意,谁能想到安王就真的成了太后娘娘的后盾啊

她害怕,害怕予洋只认祖母不认生母,她经常在予洋耳边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那时候多好啊,皇上经常到长春宫看望自己,就像是回到了初入宫的时候

后来太后娘娘让予洋搬去了皇子府,而她也降为了贵嫔,宜修是不怕的,她有什么怕的呢,在她看来她是太后娘娘的嫡亲侄女,是太后生母名下的,太后不可能不管她

可是太后当真有那么狠心,她真的就一点也不管,予洋在皇子府因为太后那些下人们不敢随意对待,太后娘娘不解释,到后来太后直接带着长公主的女儿离开皇宫,予洋也逐渐失去了太后娘娘支持这个光环

但那又如何呢,宜修不怕

后宫除了予洋就有个愚钝的二皇子,根本不足为惧,其他的公主哪怕接受再好的教育又如何呢,不过是以后予洋安抚周围小国的工具罢了

宜修心中的骄傲难以言喻,哪怕如此像朱柔则的甄嬛入宫也不怕,但那甄嬛...真令人讨厌啊

沈眉庄的投靠在宜修看来很是玩味,这后宫哪来的姐姐妹妹,这甄嬛到死也不知道她第一个孩子可是死在了沈眉庄手上,就是不知道甄嬛被处死之后见了沈眉庄可否打起来?不可能她没机会见到沈眉庄了,毕竟沈眉庄是当今皇上的惠妃,那甄嬛...就是乱葬岗中的孤魂

甄嬛真野啊,宜修想着,但是宜修很羡慕,羡慕甄嬛毅然决定离开皇宫,这时候宜修也不得不承认甄嬛走了一步好棋

甄家被流放,甄嬛就是个罪人之女,如何比得上敬妃呢,但是宜修很是疑问,皇后为何要提议将公主直接记到敬妃名下?是为了提高身份吗?

但宜修不管,这甄嬛离开她的视线才好呢

宜修震惊啊,这甄嬛如此大胆,竟然在甘露寺同清河王私通!她怎敢的呀,这消息还是她观察沈眉庄得到的,沈眉庄不愧是甄嬛的好姐妹,就是了解她,不过这也许是一个好事呢,甄嬛与清河王双宿双飞,那她就不揭发了

之后更加震惊的事情出现了,甄嬛重回宫中,宜修知道了李长同崔槿汐成婚了?当真是笑话,一个阉人同女子成婚,宜修冷笑了一声

宜修不怕,大皇子已经长成,三皇子哪怕聪慧又如何呢,依照三皇子懒散的性子,这皇位根本没可能,但宜修没想到啊,这甄嬛当真是生了个龙凤胎,把皇上耍的团团转

宜修心中生出了一股难言的快感,看啊,这后宫就她是真心喜欢皇上的,那些女人个个心中都有人

宜修站在世人之外的想着,沈眉庄看向温实初的眼神可不一般

不过为何要说出来呢?就要瞒着

甄嬛私通温实初?哈,真是笑话,不过这陆容华倒是个有脑子的,直接了当的去死,起码保住了家族

沈眉庄早产,宜修很是好奇,这到底是因为甄嬛私通还是因为甄嬛私通温实初,亦或者温实初自宫后被赶出皇宫?

宜修看乐子似的想着

到了后来啊,皇后的眼神越来越古怪,宜修说不上来,先是暴虐,再是恶意,之后是平淡,宜修感觉很是不安

这样的不安在予洋迟迟不能让女子有孕时达到了顶峰,可无论太医如何查都没用啊,予洋怎么可能不能有孩子呢

但......皇上亲口说了,大皇子不能有子嗣

宜修感觉这都是报应!是她背叛太后娘娘的报应,是她给皇后下药的报应

可这报应来找她啊,为何要找她儿子,宜修恨啊

长春宫自此封宫,哪怕予洋来接也拒不离开,她要为她的错误赎罪,她罪恶深重啊

宜修见了一面慕容世兰,那个肆意的女子已经变得消瘦沉默,明媚的五官变得沧桑,完全不见以往宠冠六宫华妃娘娘的身影

慕容世兰说:“我知道我的孩子是你害死的,你下辈子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赎罪,没有后代,孤苦一生,你的儿子也是,娴妃,你才是最失败的”

慕容世兰笑了,这几年她也明白了,现在能去同家人团聚就是女皇给的恩惠,她7很开心剩下的家人都好好的

“我走了,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我慕容世兰,不屑给他生孩子,可我孩儿的死,娴妃你得赎罪!”

就这样,长春宫封宫了,被玄凌亲自下的旨意,连予洋跪地求饶也不放过,母子二人后半辈子不得见面,不对,予洋是可以见到她尸体的,宜修想着想着又是一滴泪落在地上

是啊,活该,都是她活该,她不应该作恶多端的

——————

予洋临死前回顾着他这多姿多彩的一生,这一辈子他最想念的就是母妃

父皇说他不孝顺太后娘娘,可当年离开颐宁宫时他才三岁,谁能指望三岁幼童能记得多少事呢,哪怕皇宫里的孩子再早熟,也不能要求他这样

予洋很是不理解,在他看来父皇对他要求太高了,一直到临死前他都这样觉得,但是予洋觉得他父皇也挺不是人子的

嗯——这样说不孝顺,可他也只是心里想想

他的出生受尽了期待,父皇为了早日临朝,母妃为了得到更高的位子,为了朱家,不期待的之后祖母,但是就是这位不期待他降生的祖母保住了他的命,这一点予洋打心底感激祖母,可在予洋看来他是她的血脉,当时他才三岁,太后娘娘就如此记仇,这一点予洋到死也没想明白

三岁到了皇子所才是他记忆真正的开端,三岁以前的模糊记忆已经只剩下了片段,但是...祖母的温柔还是停留在了他心间,每每想起他都觉得很是可惜,如此难得的感情,也不愿父皇多年来惦记着祖母

在皇子所他很少见到父皇母妃,但母妃经常送东西过来,好吃的好玩的,予洋经常期待着母妃的到来,之后就在皇子所一日日的长大,他只用读书就是了

但是慢慢的,耳边传来不同的声音

‘大皇子聪慧,可担当重任’

‘皇长子,您可是皇长子啊,未来的帝皇’

.......

年宴上高呼万岁的声音那么大,那么响,一点点的野望生出

是啊,他是父皇的孩子,他应当继承父皇的位子,成为这天下的主人

许多大臣因为太后娘娘走到了他面前,心中生出了骄傲

看吧,他是朱家血脉,太后只能支持他

可......太后离宫了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太后娘娘只是想要到行宫居住,后来竟然直接带着长公主的女儿去了台湾府,那可是台湾府啊

台湾府的变化不断的传到朝廷,张将军打海盗运来的金银珠宝满满的堆积在朝廷,予洋终于知道太后为何要去台湾府了,同时予洋心中生出了害怕,太后娘娘怕是他最大的敌人

父皇很高兴的将东西大部分给了国库,直言道太后娘娘特意下旨的,小部分充了私库,予洋特意观察过,太后给的东西父皇没有一个赏赐给旁人的

予洋不理解父皇对太后的感情,就想玄凌也不明白一样

在学业上越发努力,带给予洋的不是看重,而是父皇的忌惮,后来啊予洋才想明白,年老的帝皇和长成的子嗣,怎么可能相安无事

时间依旧过得很快,予洋算是看明白了,这朝堂上支持他的全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以欧阳家为首的文官改革派因为他言语间的反对而远离,以张家为首的武官改革派因为朱柔则的往事而远离他,他真的很疑问,朱柔则关他啥事呢

更加离谱的是那些反对改革的人忙着真是改革派,压根不乐意搭理他,不是,他好歹也是个皇子啊,哪怕不得宠

就这样看着两派相爱相杀,予洋算是看明白了

整个朝堂就是个巨大的改革派殿堂,那些反对的人就像个托似的,无论改革派说什么他们都反对,反对的结果反而让改革派干的更加风生水起

予洋不止一次的感叹,他们有病吧

得知不能有子嗣的一瞬间予洋是懵的,为啥啊,他干啥伤天害理的事了?

后来,好了他活该

哎,予洋又一次叹气,母妃打着他的名义多行恶事,报应到了他身上,他就应该受着,看啊现在好了,母子后半辈子不得相见,他最后一次见到的还是母妃的尸首,母妃死时的容颜苍老,母后看着小母妃一辈似的,人啊,还是不能作恶多端,可予洋觉得他怎么那么想母妃呢,突然他同父皇共情了,他又叹了口气,还不如父皇呢,好歹父皇死在了祖母膝上

孤零零的坐在屋前树下,王妃早就申请和离了,侧妃倒是没有,就是他不爱见她罢了,别以为他不知道,若不是朱家落魄,这位一直喊着自己是她真爱的侧妃早早就跑了,还不如正妃呢,和离之后都成了礼部侍郎!

哎,予洋重重叹了口气,和离了的妻子已经再嫁,都有了孩子了,而他,就是一孤零零的小老头,不过前妻还是个好的,让孩子认了他为义父

予洋想着,还是得有个孩子,每次看别人打孩子他都想试试,可二弟想过继一个给他,他又不想了,毕竟这报应可是一辈子的,还是别毁了下辈子福源才是

予洋说是这样说,他不信什么来世今生,人啊,不过是一捧黄土罢了

母后成了宰相,而母后的智慧让予洋心惊,是他看低了女子了,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感慨祖母与表妹干的漂亮,若非如此就不会有这样多的好玩意

明亮的玻璃映出窗外的景色,雪白的雪落在院子里,一干二净的就像是予洋的人生

予洋喃喃道:“祖母啊,这个名字太大了,孙儿承受不住,下辈子别叫孙儿洋了”

闭上眼,他知道要死了,死的好啊,他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浑浑噩噩的一辈子,没给新朝干出一点实事,还被女皇嫌弃,嗨,嫌弃也是应该的

新朝的思路跟他不同啊,他没有用武之地,到了晚年才找到人生的意义

学堂中的孩子们真乖啊,下辈子他还是有自己的孩子都对吧,若是可以,下辈子定要好好看着母妃,不要害人子嗣了,他真的很喜欢孩子

予洋貌似看到了母妃似的,伸出手,扑到了母妃怀中,听到母妃说:“洋儿,去颐宁宫同你祖母请安咯”

予洋去世的消息没有掀起一丝波澜,曌儿淡定的吩咐众人好好安葬,参加葬礼的只有予洋的几位兄弟以及原本的宗室,不过那样子人也很多了

二皇子仗义,喊着他的儿子给予洋披麻戴孝,亲自扶棺,不过予洋好歹是有义子的人,也不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