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982年6月,政府在划定的深圳特区界线上设立了一道特区管理线,建在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这条管理线,就是民间俗称的“二线关”。(区别民间俗称为一线关的海关)

特区成立之初,国家挑选了深圳的福田、罗湖和南山三个区为作为经济特区的试点地。试点的这三个区就是深圳特区内(被称为关内),特区外的深圳市管辖范围被称为关外。关内关外,实施不同的经济管理制度,关内才是特区,关外不是。关内在土地使用费、企业税率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上优惠大,经济上获利机会多,遂使得深圳特区成为了世人心目中淘金的热土,吸引了无数人投奔这里。

由于引进关内加工区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等都是免税的,因此,特区管理线(二线关)的设立可以有效防止走私。同时,二线关作为一条边界管理线,对涌入特区的流动人口、车辆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二关线于1985年正式投入使用,全长84.6公里,东起背仔角,西至南头姑婆角。由铁丝网、巡逻公路、执勤岗楼、居民耕作口、公路检查站、海关查验场及供电、照明、通讯、供水等设施组成。全线实行筛网式巡查和检查,非深圳户口的人员进入特区内需要办理边防证或者深圳暂住证,有深圳户口的凭身份证可以自由出入。如,从宝安区进入特区内就需要经过“南头关”,从龙岗区进入特区内就需要经过“布吉关”。

因为二线关的存在,犹如一道横亘在特区内外的鸿沟,隔开了深圳市特区内外,也割裂了人们的感觉。只有回到关内,人们才感觉回到了深圳,即使就在深圳市的宝安区或龙岗区,人们也不认为是在深圳。一市两重天,关内外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城市建成区面貌、市政管理、市井繁华程度,还是消费水平、收入水平,以及房地产价格、治安状况等方方面面,关内都明显好于、高于关外。特区成立十六年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整,现在关内基本完成了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在关外,而关内则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商贸服务业。

出来打工的,谁不想工作好工资待遇高呢,谁不想待在经济发达环境好的地方呢,谁不想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呢?因此每当关内有企业或用人单位招聘启事发布出来,前来应聘的人犹如过江之鲫汹涌而来。几十上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那是司空见惯,上千人竞争一个职位也不稀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为了获得一个好工作,大显身手,竭尽所能地展现自己的履历和才华,无不卖力地推销自己。

宿舍里八个人,傅美枝年龄最小,今年二十岁的她是人生中第一次来深圳,对于刚刚来到深圳的傅美枝来说,对深圳关内关外的体会完全没有。到深圳后这半个月来她都是通过听室友姐姐们讲在深圳打拼的见闻来了解深圳,除了宿舍小区和鹏都国际大酒店,她还没去过深圳别的地方。当然了,今天下午下班后和时可意、第五美洁、王丽萍三位姐姐一起去逛的东门老街可以算作是除了宿舍和公司这两点以外她了解深圳的第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