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九天问心 > 第40章 家人的出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送完霍正英后,恰逢周日,张树森就跑步回了村子。

还没到家,就发现家门口停了好几辆自行车。张树森进屋一看,家里狭窄的客厅里围了一堆人,一个一个愁眉苦脸都在啪嗒啪嗒抽着旱烟。

原来是沭河马上不让捞沙了,捞沙船上的四个人在商讨退路。这些粗犷的汉子这些年其它手艺不会,只会出蛮力捞沙卖钱换取一家人的生活补贴,突然国家不允许捞沙了,令这些人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一家人的开支从哪里来。

前世的时候,这些人把船卖给了捕鱼的渔民,然后各自奔往建筑工地做起了小工,干着最基层的活,拿着最微薄的工资。张父就是因为在工地里干活不慎从脚手架上摔落,在医院里躺了好几个月。

望着这一张张才四十出头就因为长期阳光照射而乌黑发亮饱经风霜的脸,张树森思考了很多。

他们都是最淳朴最善良的农民,但是光靠地里那点粮食,能养活家里已经非常的不易。现在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没了,孩子读书,老人老去,都要花钱,中年男人的无奈和心酸在他们身体体现的淋漓尽致。

“几位叔叔伯伯,既然国家的政策是这样,这个沙确实不能再捞了。那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船卖了,然后寻找新的出路。” 张树森打破了客厅里的沉寂。

“我们有什么出路?啥也不会,只能出大力。” 张父敲了敲旱烟头问道。

其他三人也齐刷刷的望向张树森,眼里露出期望的光。然而,看到张树森还是个孩子,又都低下头去,闷声抽起了烟。

“我偶然间认识一个老板,可能有些岗位,每个月赚的钱肯定不会比捞沙低。但是具体能不能成要等有机会问下。” 张树森说道。

此刻他的脑海中有了一点思路,但是他太了解人性了,如果此时大包大揽说肯定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万一有一点不如意,最后所有的善意都可能变成了怨气。同是一个村,低头不见抬头见,张树森倒还无所谓,关键他的父亲怕是和乡亲们的关系难处了。

“那树森抓紧给问问。” 其中一位村民激动的说道。

“这事我不敢打包票,我看这样,你们先按照原来的想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这边问好以后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你们。这样既不耽误你们等待的时间赚钱,也给人家老板一点时间,万一人家不想扩大生意广招人手呢?” 张树森说道。

众人想想也是,很快也就散了,他们要找人问问捞沙船的价格,好尽快出手,否则等大家都出手的时候,价钱就不好谈了。

1992年元旦刚过邓公为了中国的发展,就开始了南巡之旅,并发表了着名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的言论,一举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

此时的广州深圳等地,改革开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那些勇于打破铁饭碗下海从小摊小贩做起的人最后都赚得盆满钵满。

张树森觉得此时很有必要到深圳去转转,看看有什么机会可以先做起来,顺便可以把家乡这些手中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集中起来,让他们有钱可赚。目前他觉得非常无奈的地方在于,他手上并没有多少资金。好不容易从青龙帮拿到点资金全都要砸进云州市制药厂里面,其它也没有什么门路。唯一能够期待的只有年底的南京之行了。

张树森的这些想法并没有和他的父母透露,即便透露了他们也不会理解和支持。在他们的印象里,他还是个娃娃,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能有什么能耐?

晚饭的时候,张树森一再和他父亲说不要去外面工地打工,先安心在家种地,等到年底应该能够确定具体的岗位。一旦去了外地,到时候联系也不方便,不要错过了好的岗位。张父思索了一会儿,也点头,原本计划找村里包工头说说情去做泥瓦工的心思也就暂时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