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风景无需多美 > 第113章 下庄村(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方宇早早起床,刚洗漱完毕,母亲买了早点回来。

母亲问道,“这么早起来?有事啊?”

方宇说,“嗯,今天去一下下庄村。”

母亲继续问道,“那你去姥姥家吗?”

方宇说,“可能没时间,怎么啦?”

母亲说,“那天不是说让他们来看看房子吗,看看你舅有没有空。”

方宇说,“我一会给舅打电话,如果他有空,阿龙今天刚好去,让他跟着过来。”

母子俩吃早餐的时候,母亲喃喃自语的说,“最近房价又在涨,怎么这么快。”

方宇喝了一口豆浆后,问道,“您去问了?”

母亲说,“我就去小区门口的中介那里问了问,我们小区最近一个月不到涨了五百一平米。”

方宇说,“还得涨,要买就得赶紧。”

母亲突然问道,“要不要在临海再买一套?琳琳说她买的那个小区房价也涨了不少,现在还有房,位置好,买的人挺多的。”

方宇说,“等我过几天去了找时间看看。”

母亲蹙眉问道,“你去临海?”

方宇“嗯”的一声,说,“我去省委党校学校一个半月。”

母亲责怪道,“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去了刚好看看房子,另外,琳琳的房子也要交房了,你帮她去验收一下。”

方宇说,“我知道,她跟我说过。”

母亲自言自语道,“买了一年了,总算交房了。”

七点半,黄学峰准时来到方宇家楼下,两人驱车前往徐塘镇下庄村。

秋天的早晨,风吹过,有了些许寒意,方宇打了一个喷嚏,黄学峰赶紧把车窗摇起,关心道,“方大夫穿少了。”

方宇说,“平时在办公室坐着不觉得。”

黄学峰说,“下庄村在山边上,可能会更凉些。”

方宇说,“没事,有太阳问题不大。”

行驶了不到五十分钟,车子抵达下庄村村口的一座大桥,方宇远远看到陆小民正站在桥头朝他们来的方向眺望。

车在陆小民身边停下后,方宇快速推开车门走下来,陆小民笑呵呵的迎上一步,伸出手和方宇握着,说,“老同学,好久不见。”

方宇笑道,“陆小民,看你没什么变化嘛。”

陆小民半开玩笑道,“还没变化?老啰。”

方宇朝他肩上怼了一拳,“你可拉倒吧。”

陆小民讪讪一笑,说,“去家里坐会吧?”

方宇说,“要不先去转转吧。”

陆小民说,“行,坐你车吧。”

两人在后排坐下后,方宇向陆小民介绍,“这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小黄,黄学峰。小黄,这是我同学陆小民。”

陆小民和黄学峰相互客气的说了一声“你好。”

按照陆小民的指点,车开了大约一公里后在一片废弃的房屋前停下。

方宇下车后,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这里离周围的村庄都有一段距离,废弃的房屋看上去也不是老旧的而是修建时间并不长,有些纳闷。

陆小民明白了方宇的疑虑,苦笑一下说,“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好端端的房子被废弃了?”

方宇说,“是啊,这不是民房吧?”

陆小民摇了摇头,“不是。”略微停顿几秒后,接着说,“这块地方以前是乱石滩,地势比周边也高些。六年前,老支书想搞新农村建设,在这里盖了几栋房子,把村部、学校、卫生所和小卖部搬到了这里,还建了一家面粉加工厂,计划分三年修建民宿,把村民们都集中起来。可惜,民宿建设刚准备动工,就被新来的镇领导叫停了。”

方宇好奇的问道,“那也不能荒废啊,学校、村委会和卫生所、小卖部为啥也搬走了?”

陆小民犹豫了一会,说,“学校已经没有了,并到邻村的学校去了。”

方宇皱着眉头追问道,“小学都办不起来了?”

陆小民嘴角咧了咧,有些无奈的说道,“以前我们村的学校比周边几个村的学校大,质量也好。后来年轻劳动力外出的多了,挣了钱,孩子都去城里上学了,学校招生都找不到几个。”

方宇接着问,“面粉厂呢?停了?”

陆小民说,“不停怎么办,这里产的麦子污染物超标,面粉卖不出去。”

方宇刚才也注意到了,下庄村北面靠山,山边有一根高大的烟囱,正在冒着白烟,正是徐塘化工厂。很明显,化工厂所在的位置比自己所处的位置要高。凝重的问道,“你当初就因为这家化工厂被拿下的?”

陆小民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今天来,裴金才知道吗?”

方宇摇摇头,“开始我不知道你也是下庄村的,想着跟他联系一下,后来小五跟我说你在这里。”

陆小民说,“我家原来确实不是下庄村的,而是水南村,大队改村的时候,我家所在的组被整体并入了下庄村。”

沉默片刻后,陆小民接着说,“老支书当年不满镇领导的决定,以年龄大了为由主动辞去村支书,推荐我接任,因为邱青松刚到任,不熟悉情况也就同意了。不到一年吧,湾湾来了一个投资商,看中了我们山边那块地,说是风水好,依山傍水,要投资修建化工厂。当时我也让我们村上一个在东海工作的老乡专门请了专家来论证过,专家的意见很明确,不能修建化工厂,否则这附近的区域都会被污染,但邱青松为了政绩,一意孤行。裴金才对我当支书本来就不满,这次终于逮到了机会,迎合邱青松,在村民们面前各种许诺。农村人的眼见你是知道的,那经得起利益的诱惑,最后,我成了孤家寡人,邱青松借机把握拿下,裴金才当上了支书。”

“我一会带你去看看,化工厂从开工到现在不到四年时间,河塘里的水都变了,鱼也少多了,即使活着的鱼抓上来都没人敢吃。”

方宇问道,“现在村民们用水的问题怎么解决?”

陆小民说,“打井,村民们自己打井。喝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农田灌溉不能用井水啊,水都污染了,浇到地里地也被污染,粮食中污染物超标,形成恶性循环,真是造孽。”

方宇说,“去化工厂看看呢。”

陆小民说,“好。”

黄学峰正准备给方宇开车门,方宇说,“我们走走吧,也不远。”

陆小民看着黄学峰说,“黄警官,你把车开到前面化工厂边上的商店门口停着好了。”

黄学峰说,“好的。”

方宇和陆小民边走边聊,陆小民向方宇介绍村里的一些发展情况,比如近年来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宇是越听心情越沉重。

陆小民表情严肃,声音低沉,“你看,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城市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劳动力外流,农村的发展缺乏活力。”他指着空荡荡的村庄,忧心忡忡。

“还有,这些闲置荒废的土地,原本是我们的希望,现在却长满了杂草。”他的目光落在一片荒芜的田地上,透露出惋惜之情。

“更糟糕的是,化工厂的污染导致了村民各种疾病的增加,农民靠天靠地吃饭,现在地都不行了,收入就没保障,疾病增加无疑是雪上加霜。”陆小民眉头紧锁,对环境污染感到痛心。

方宇沉声问道,“除了传统农业,有没有其他经济作物?”

陆小民摇摇头,“以前那片山坡上还有不少果树,现在化工厂这么一搞,全毁了。”

离开化工厂还有一段距离,就能闻到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味道,让人作呕。

方宇下意识的停住了脚步,抬头凝视了一会化工厂。

良久,陆小民说,“我带你沿着厂区围墙外面看看。”

化工厂围墙边有一条一米宽的小路,路边则是条两米多宽的沟渠。

两人沿着化工厂围墙外的道路前行,路边的景象令人震惊。沟渠早已变成污浊的臭水沟,里面流淌着五颜六色的废水,水面上还漂浮着各种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沟边的土壤已经被染成了黑色,毫无生机。

陆小民指着沟渠说,“这条排水沟实际上就是排污沟,夏天的时候,风一吹,十里开外都能闻到刺鼻的味道。”

方宇眉头紧皱,\"这污染太严重了,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肯定有很大影响。\"

陆小民叹息道,\"现在但凡有点条件的人家都搬走了。\"

方宇盯视着陆小民,问道,“你还在这里坚守着?”

陆小民摇摇头,“我被拿下后,去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镇上去了,不敢走远,还有地在这里,农忙的时候还得回来打理,不管人能不能吃,喂猪总还可以。”

方宇接着问,“那你们买粮食吃?”

陆小民说,“不买怎么办、自己种的不敢吃。”停顿了一会,继续说,“好在我姨家有地,我租了她家一块地,粮食够吃就行。”

方宇说,“那也不方便,跑来跑去的。”

陆小民说,“还好,不远,就在那儿。”他指着东边,说,“对了,就是何紫茹她们村,幸亏好何紫茹他们村在上游,否则也够呛。”

两人绕到化工厂后面的围墙边,同样有一条沟渠,不过比刚才那一条宽了不少,里面的水呈现出令人作呕的黑色。方宇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沟渠的情况。水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散发着难闻的化学气味。他注意到沟渠边缘的泥土已经被染成了深色,仿佛是被黑水侵蚀过一般。黑水在流淌着,他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围墙脚下有一处正在往外泛着白沫,毫无疑问,这是工厂的排污口。

方宇站起来,眉头越皱越紧,心里道,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两人继续前行,看到一位老农正在地里干活,便走上前去。陆小民招呼道,“赵叔,干活呢。”

赵叔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看到是陆小民,微微一笑,“是小民啊,你怎么过来了?”

陆小民说,“来个同学,过来随便看看。”

赵叔盯着方宇看了一会,神色有些凝重的说,“这里有啥好看的,你们赶紧走吧。”

方宇明白,赵叔不是对他们态度不善,而是在惧怕着什么,礼貌的问道,“赵叔,您这地挨着化工厂这么近,还能种吗?”

赵叔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人,低声说,“小伙子,说话小声点。”

方宇转身看了一眼围墙,这才注意到,围墙上安装了几个监控摄像头。

陆小民介绍说,“赵叔两个儿子都在东海打工,儿媳妇带着孩子也去了,家里只剩老两口,老伴去年被查出肝癌,医疗费花了不少了。”

赵叔“唉”的叹息一声,说,“农民不种咋办,儿子们也不让我们吃自己种的,可我们不像城里人有工资,整天买米吃还不得吃穷了。”

陆小民指了指水泥沏的隔断,说,“赵叔为了减少污染,自己挖沟,沏了一道隔断,治标不治本。”

赵叔苦笑一下说,“多少管点用吧。”

方宇看到不远处有口井,问道,“用井水来灌溉?”

赵叔点点头,“没办法,河里的水狗都不喝。”他指了指一百米开外的河流,“你去看看都脏成啥样了。”

两人和赵叔又闲聊几句后告辞,沿着沟渠缓慢前行,来到道路尽头,眼前是条宽约有二十米的大河。

陆小民弯下腰,指着沟渠尽头,告诉方宇, “下面是水泥管道,污水直接从这里流向河里。”

方宇弯下腰,仔细的看了一下,注意到水泥管道口上有一道铁丝滤网,网眼细密,貌似一道屏障,将沟渠与河流分隔开来,然而,这明显就是一叶障目。

方宇眉头紧蹙,目光沉重地凝视着流入大河的污水,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突然,方宇的沉思被一阵奔跑声打断。他转身看去,只见两名身着保安制服的年轻人朝他们跑来。保安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敌意,质问方宇:“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方宇冷静地看着他们,挺直了身子,声音坚定地回答道:“我随便看看,怎么了?”

两名保安互相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人上下打量着方宇,怀疑地问道:“你是记者还是什么人?”

方宇摇了摇头,“不是,我就是个普通人,来这里走亲访友,顺便过来看看。”

另一名保安冷笑一声,“这里是化工厂管辖范围,你们必须离开,不然我们要采取措施了。”

方宇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采取措施?这里是围墙外面,谁告诉你这是化工厂的管辖范围?你有什么权利赶我们走?”

两保安显然没有预料到方宇的强硬态度,一时间有些语塞。然而,他们还是试图驱赶方宇,“这是镇里批准的,你们识相的赶紧离开。“

方宇毫不退缩,“镇里批准的?有文件吗?拿来看看。”

一名保安威胁道:“你算什么东西,让我们拿来给你看,你走不走,不走就跟我走一趟。”

方宇哼笑了一声,说,“我还没看完呢,走什么走。”

两名保安陷入了沉默,显然对方宇的决心感到惊讶。最终,其中一人拿出对讲机开始摇人。

方宇也没理会,转过身低声问陆小民,“这些人不认识你吗?”

陆小民摇摇头,“这两年我基本不来这里,他们的保安换得也勤,一个都不认识。”

不一会,五六名保安小跑着过来,为首的两名保安手持电警棍,气焰极其嚣张,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