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华这会儿坐在炕上,心里还有一些紧张。
郑小满进屋后把碗递给她,“小姑,我娘让我端饺子给你,你先吃一些垫垫肚子。”
郑春华接过碗,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放在嘴里。
“小满,你吃过了吗?要不要和姑姑一起吃?”
郑小满摇摇头,“小姑你先吃吧,我一会儿出去和大家一起吃。”
“那你快去吃饭吧,这边我自己就成。”
郑小满点点头,“行,那小姑我先去吃饭,吃过饭再过来陪你。”
从小姑屋里离开后,郑小满去找到春丫,带着她一起去吃饺子。
今天她要帮忙做菜,所以春丫就交给两个堂姐帮忙看着。
吃过早饭郑小满回到小姑的屋子里,从自己的荷包里,拿出一个红色的绢花。
这绢花是她按照后世的记忆自己缝的,上次从布庄拿回来的那些布头,里面有两块比较好的料子,她都给留下了。
她把红色的绢花递到小姑面前,“小姑,这是我亲手做的,你看喜欢不。”
郑春华惊喜的看着侄女手里红色的绢花,她伸手接过来,“这是缝的什么花?真好看,看着就和真的似的。”
郑小满做的是牡丹花,但是她们这边并没有这个花。
她只能说道:“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花,我之前在布庄看见过花样子,觉得好看就跟着做了。”
郑春华很喜欢这绢花,她把绢花递给郑小满,“来,帮姑姑戴在头上。”
郑小满笑着应了一声,拿着绢花小心的别在她的发髻上。
郑春华本就长得不差,戴上红色的绢花后,更衬得一张脸白嫩明艳。
郑小满不由得夸赞道,“小姑姑你可真好看,比这花都好看。”
郑春华有些羞涩的抬手摸了摸发间的绢花,“你这嘴是抹了蜜了么,去拿个镜子来我瞧瞧。”
郑小满下地去把铜镜拿过来,增春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确实比之前还要好看了许多。
看着小姑娇俏的脸,郑小满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人比花娇花无色,花在人前亦黯然。
她们这边热闹着,此时躲在暗处的两个身影也没闲着。
他们一早上亲眼看到了郑大山一家全都离开了,就连家里的狗都给牵走了。
两个人相视一眼,眼里都带着惊喜。
他们本来还想着要把那条狗先给宰了,这回可省下功夫了。
两个人还是挺谨慎的,并没有看到郑大山一家离开就动手。
而是听到村子里传来接亲的喇叭声,两个人才偷偷的爬了墙头,跳进了郑家的院子。
等在屋里的赵老三几人已经都有些不耐烦了,他们也听到了外面喇叭的声音,心思早就飘到老宅那边去了。
赵老三恨恨的道:“这两个狗贼,一会儿抓住他们,我一定要狠狠揍他们一顿。”
王大海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这话我赞同,到时候一定不能让这两个人好看了。”
突然毛根耳朵动了动,凑近门口听了听。
“嘘,三叔,门外有动静。”
今天毛根三兄弟都过来了,自家二叔家遭了贼,他们怎么能不过来帮忙呢。
几个人都闭上嘴,迅速找地方把自己藏好。
外面的两个贼进了院子后又等了一会儿,确定没有人在之后,才悄悄地来到了郑大山夫妻俩的屋子。
这几天他们早就踩过点了,知道哪个屋子是夫妻俩住的。
小孩子的屋里肯定没钱,他们连去都不用去,直接就奔着郑大山的屋里走了过来。
“来了,大家准备好。”赵老三听到外面脚步声越来越近,和其他人打了个手势。
两个贼慢慢推开门,先探头进来瞧了瞧。
而此时的赵老三就在门后边,他屏住呼吸,等着两个贼走进来。
“大哥,没人,咱们进吧。”其中一个贼观察之后道。
“走,咱们进去。”
郑大山和周春凤的屋子有个十来平的外间,平时一家人都在这外间里吃饭。
外间的左手边还有一道门,推开屋门,里面才是郑大山和周春凤睡觉的地方。
王大海和毛根几人都躲在里屋,赵老三是为了堵门,才一直等在门后。
兄弟俩可能确定了屋里没人了,两个人也放松了警惕,大摇大摆的往屋子里面走。
等他们两个走到屋子中间的时候,赵老三一下子就将屋门给关上了。
“哐当”
关门的声音吓了两个贼一跳,他们齐齐回头朝着门口看过来。
赵老三手里拎着棍子,气势汹汹的堵在了屋门口看着两人。
与此同时,屋里听到声音的王大海毛根几人也拎着棍子开门跑了出来,几个人将两个贼团团围在了中间。
两个贼面色巨变,哪里还想不到自己是被算计了。
他们心里暗恨,没想到他们都这么小心了,竟然还是被抓住了。
赵老三冷笑的看着两个贼,“把他们两个先捆起来扔到地窖去,等二哥回来再处理。”
王大海几人一起冲了上去,两个贼还想反抗,几下子就被镇压了。
两个贼身上被捆了个结实,嘴里还被塞上了破布。
那布也不知道是擦什么的,那味道恶心的两个人直干呕。
赵老三带着人把两个人扔进了地窖,还把地窖门用石头给压上了。
做完这一切他笑着拍拍手上的土,“终于把他们给抓住了,走,咱们也该回村里吃饭去了。”
今天老郑家准备的饭菜可是十分丰盛,而且还有小满那丫头亲自下厨做的菜,赵老三早就馋的不行了。
其他人也都跟着笑了,“走走走,快点走,不然一会儿好菜全都被别人给吃了。”
“哈哈哈,对,快走快走。”
大家哈哈笑了出来,一个个纷纷快步朝着外面走去。
郑大山在院子里看到赵老三他们过来,几个人对着他点了点头,那意思就是贼抓到了。
郑大山一颗心也放了下来,招呼着几人赶紧找地方坐下。
他们赶回来的很及时,这边新娘子还没被接走呢。
不是新郎不想接走,而是郑清明和立夏带着人守门,没少难为新郎官。
新郎官家就是普通的农户,面对这些读书的孩子,真是一个头变成了两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