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青玉案:大理寺女卿 > 第169章 惠民药铺准备开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吧,我带您一起去。”陈韶带着七爷从偏厅出来时,刘德明等人正在抓阄。让七爷稍等片刻,陈韶过去,等他们抓完阄后,拍一拍手,让众人安静下来,“趁着蝉衣还没有回来,傅九,你赶紧回乘风院,让她从文家庄子带回来的余钱中,给他们一人拿五贯,另外再给良柱叔拿五十两过来。”

傅九应声去后,陈韶看着刘德明等人,“这五贯钱,就是你们这半个月的一切开支了,要怎么用,我依旧不管。有余钱,你们就收着。没有余钱,甚至不够用,那你们也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让他们到一边等着后,陈韶又对赵良柱道:“七爷要去回春堂看一看,你呢,要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吗?”

赵良柱还是第一次接触那么多学子,虽然时间不长,脑瓜子也被吵得嗡嗡作响。听到能躲开他们,立刻道:“走,一起看一看!”

“良柱叔别走,我们还没有问完呢。”

“良柱叔,您住哪儿,我们领完钱过去找您。”

赵良柱嘴角抽抽后,赶紧拒绝道:“具体要怎么查,我回去先琢磨一下,琢磨好后,你们明日到回春堂去找我就行了。”

“明日什么时辰?”

“只有半个月时间,良柱叔明日可得早些。”

赵良柱拱着手,连连应好。

坐上马车,隔绝了众人吵闹,赵良柱忍不住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陈韶跟他们坐着同一辆马车,看他模样,笑道:“这才相处了这么一会儿,就头疼了?”

赵良柱感慨:“村里的鸭子都没有这么吵。”

七爷哈哈大笑道:“他们要是知道你将他们与鸭子作比,只怕更要吵得你头痛不止了。”

“以前接触的学子不多,就接触的那几个也都温和有礼。”赵良柱吐槽道,“我是从来不知道温和有礼的人聚在一起,也能如此吵闹。”

陈韶笑问:“这么害怕吵闹,那你之前在福来商行是怎么做事的?”

赵良柱实话实说道:“一开始忍着,后来他们都不敢在我跟前吵闹。”

“他们都还年轻,还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砺,正是干什么事都满怀激情的时候,”陈韶为刘德明等人辩解道,“吵是吵了些,不过要是利用得当,却不失为一个好的助手。”

赵良柱若有所思道:“所以大人才让他们去村子里调查?”

“是呀,”陈韶毫不掩饰对他们的欣赏,“前两日在文家庄子那边,他们得到不少认同感与满足感,这个时候让他们去各个村子调查,这些认同感和满足感会促使他们更加深入百姓,也更加会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先前的话说得很对,想要让这个官方药铺长久地坚持下去,我们要尽量减少与百姓之间的摩擦。而要减少与他们的摩擦,除了避免摩擦之外,还要准确的知道他们的所需所求。我们不能满足每一个百姓的诉求,但要保证能满足绝大多数百姓的诉求。”

而派他们过去,除了了解百姓的诉求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此行动,尽最大可能博取百姓的好感。

赵良柱和七爷都是聪明人,虽然她话没有说得那么直白,但两人还是瞬间就听懂了她话的意思。七爷倒好,早前陈韶查连环杀人案时,到长宁村与他攀谈过近半个时辰,那时他就觉得她非寻常的官僚可比。而今看她重用刘德明等学子的用意,也不过是更敬服两分。赵良柱不一样,他就是个生意人的思维,他愿意跟着她,不过是跟着她前途更广阔一些。他敬重读书人,但如果没有她刚才那一番话,他是绝对会将刘德明等人规训成福来商行的属下一样听话的。

当然,他会规训他们,除了生意人思维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史兴牵连出来的一串串案子,太学书院在他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的缘故。

“官方药铺要长久地经营下去,他们……”虽然打消了规训他们的想法,但将来要怎么与他们相处,却还是一个问题,赵良柱试探着问道,“他们也要一直配合着处理各个村子的问题?”

“是有这个想法,”陈韶坦诚道,“但他们愿不愿意,我还没有问过。”

赵良柱心头隐隐动了一下,敏锐地察觉到陈韶让他们去调查各个村子,绝不仅仅是明面说得那样简单,可斟酌片刻,却又猜不透她的想法,只好笑道:“大人开了口,他们自然愿意。”

陈韶没有他这么乐观,“也不一定。不过,也不着急。”

闲聊间,回春堂也到了。

马车停的位置在回春堂的后门。

陈韶当先走下马车,在羽林卫开门后,她也第一个走进去。回春堂的格局与丰隆商行、福来商行等非常相似。从后门往前,依次是药铺人员的宿舍及货物通道、药材库、铺面。其中,货物通道与员工宿舍用一堵矮墙隔着,矮墙两边还栽种着梧桐树,而货物进出口正是陈韶曾发现马蹄印的那条巷子里的侧门。

陈韶先去了员工宿舍。

员工宿舍也分着好几个等级,掌柜和大夫们都是单独的小院子,打杂的伙计则合住在一个大的院子里。大院子形制似四合院,却又跟现代的学生宿舍一般,是由一间一间的小房间围成。每个小房间内有两张床,摆设简单,但是采光与通风都极好。

陈韶在大院子走一圈后,又走进了几个小院子。院子虽小,却五脏俱全:“原本还打算给你们另找住处,这下好了,不用再重新找了。”

七爷对住处也颇是满意:“这几个小院子里的梧桐长势不错,树荫把整个院子都罩住了,夏天不热,冬天不冷。”

赵良柱抬头看着梧桐树冠,笑说道:“难怪刚才在外面还觉得热气腾腾,一进这里就觉凉丝丝的,原来是这梧桐的功劳。”

七爷知道是在恭维他,便问道:“你要住哪个院子,你先挑吧。”

赵良柱赶紧道:“还是您先挑吧,我这都看花眼了。”

七爷也不客气,直接道:“那我就挑这个吧。”

赵良柱扫一圈院子道:“您既挑这个,那我就挑隔壁好了,正好可以做个伴。”

七爷道:“住隔壁好,你家大孙子跟我家那个小孙孙差不多大,住在一块儿,正好有个伴。”

赵良柱笑了:“有伴是有伴了,就您到时候别嫌烦就行。”

七爷大度道:“小孩子就是调皮一些才好,皮实,不容易生病。”

从员工宿舍出来,陈韶紧接着就去了药材库。

回春堂是突然遭难,药材库跟当初的丰隆商行一样,都还堆放得满满当当,没有来得及撤走。不过,回春堂的药材库中堆放着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又常见的药材,好在药材质量还算不错。

陈韶一个架子一个架子看过去,看到最后一个药材架子时,发现旁边还套着一个房间,房间还上着锁。退开两步,让李天流踢开后,陈韶又才走了进去。

这个房间也是一个药材库。只是比起外面的药材库,这里存放的药材稍显贵重一些。然而,陈韶第一眼看到的却不是这些药材,而是装这些药材的盒子。

又是莲花纹的木盒。

陈韶上前拿出装着独活的木盒,指腹在盒身上的莲花纹上轻轻抚过一遍后,将盒子放回去,又重新拿起装着白花蛇的木盒,指腹同样在盒身上的莲花纹路上抚过后,先是假模假样地夸了一句木盒不错,接着才问赵良柱:“良柱叔可知道这木盒上的莲花纹是出自何人之手?”

赵良柱的目光原本都在药材上,听到她的话,随手拿起一个木盒打量片刻后,说道:“丰隆商行好像用的也是这样的木盒。”

陈韶故意观察片刻后,说道:“难怪觉得这么熟悉。”

赵良柱倒没有怀疑她,又看了片刻木盒上的莲花纹路,才不确定地说道:“丰隆商行的那些木盒,好像都是从昆仑镇和昌明城那边买的。这些木盒……可以拿一个过去跟丰隆商行的木盒比一比,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如果是一样,那应该就是在那边买的。”

“那就太麻烦了。”陈韶摇一摇头后,将木盒放回去,便出了药库。李天流有意停下脚步,等他们出了药材库,往前面去时,随手拿起一个木盒递给身旁的羽林卫,“放马车里去。”

羽林卫拿着木盒走后,他才又朝着他们追去。

“这个铺面不错,”七爷在铺子里来回打量了两圈,满意地说道,“不大不小,还亮堂。”

赵良柱道:“这里可是杨槐街,能占着两个开间,已经很大了。”

陈韶让羽林卫去将大门打开。

纵马行凶案在很长一段时日,都是郡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这几日文家出事,才稍稍将风头给盖了过去。而今,猛然看到查封多日的回春堂又再次开门,立刻就引来了不少过往百姓的注意。尤其是看到在回春堂走动的人是陈韶后,这份注意无疑又重了几分。

官方药铺的存在不仅是让老百姓都能看上病,而且还是让各士族豪绅彼此竞争的诱饵,自然是越尽人皆知越有利。因而看到有过往百姓在驻足观察,陈韶也乐得走出药铺,向他们点头致意后,抬头看向了同春堂的匾额,“得换个名字。”

七爷跟着走出来,“是得换一个。”

李天流懒洋洋道:“打算换个什么名字?”

“官方药铺的主旨是为了让百姓都能看得起病,”陈韶随口道,“那就改为惠民药铺好了。”

赵良柱附和道:“惠民药铺,不错,只是得请大人赐一幅墨宝。”

陈韶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

恰好回春堂中就有纸笔,陈韶回到屋内,稍稍静一静心后,便连写了两幅,搁下笔盖上官印,一幅立刻覆盖到回春堂的匾额上,一幅则由赵良柱收着,回头找人刻匾额。

看到回春堂变成了惠民药铺,围观的百姓皆议论纷纷。

陈韶没有立刻解释,在写了一个从明日到月中,惠民药铺免费给所有百姓看病、抓药的告示贴到铺子外面,又向他们宣读了一遍后,才向着所有人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有需要的明日可以辰时过来排队看诊,七月二十日之前都是免费。”

有人质疑:“看病和抓药都是免费?”

陈韶点头:“七月二十日之前,都是免费。”

又有人问:“什么病都能看吗?”

陈韶回答:“对,理论上什么病都能看,但并不保证什么病都能痊愈。”

百姓们瞬间交头接耳,议论不绝。

陈韶耐心地回答了足一盏茶的问题后,才回了铺子。

“明日可只有两个大夫。”李天流提醒。

“没事,近几日我会让蝉衣过来帮忙。”陈韶随口答了一句后,向七爷先说了一遍康乐堂、万和堂、四珍堂、安仁堂的轮诊顺序,接着才说道,“七爷,下午还得劳您回去问一问那两个认识的大夫是否愿意过来这边坐诊。”

七爷满口答应。

陈韶又吩咐李天流:“你安排人回去叫几个衙役过来帮七爷搬家,另外再安排一辆马车过来给七爷使用。”

七爷刚要拒绝,陈韶就道:“良柱叔也有。”

七爷闭嘴后,陈韶又道:“晚些时候史蕙、史安会过来这边,以后应该都会在铺子里帮忙。至于他们能做什么,得劳七爷看着安排。还有,这铺子里应该还需要做饭、打扫之人,都要劳七爷看着安排了。”

七爷都答应下来后,陈韶又看向赵良柱,“你这边也一样,安排好人后,将名单给我。”

等赵良柱也答应下来,陈韶便回了太守府。

吃过午饭,稍事歇息,陈韶让蝉衣将全书玉叫到书房,“你祖父的事,都知道了?”

“蝉衣姑娘已经告诉过我了。”全书玉笑着答了一句后,主动将杨树荣与王周利签订的商契拿出来递给了她。

陈韶接过商契,转手递给蝉衣,让她拿去给市令盖章后,说道:“回头你带她认一遍丁立生他们,以后这种事,该由谁盖章就拿去给他就行,不用再给我过目。另外,既然都是自己人了,就不用每次叫蝉衣的时候,再加一个姑娘。”

全书玉双眼微微发亮地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