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广啊,没啥好说的,能力不行,也怨不得别人。”

“我就纳闷了,李广一个打仗都能迷路的将军,自尽了,全军都哭,百姓也哭,为了啥?只能说有个亲家朋友司马迁,就是好。”

“大名鼎鼎的迷路侯,大决战的时候迷路,这是天大的事。”

“汉朝的GpS·张骞都迷路过(笑哭)!”

“李广机会不少,但是战绩太差!”

“历史是成功人士书写的,千年之后的我们对历史人物多一些尊重!”

“啊???历史是李广的亲家司马迁写的!”

汉朝。

汉武帝刘彻冷哼一声道:“司马迁这个该死的家伙。”

“朕允许他写史记。”

“没想到竟然还敢偷偷抹黑朕。”

“真是岂有此理!”

【说起飞将军李广。】

【就不得不提李广的孙子——李陵。】

【有人认为李陵投降了匈奴,是汉朝的耻辱。】

【有人认为李陵投降匈奴事出有因,反倒是汉武帝在这件事上处理不当。】

【当时霍去病和卫青都已经死了。】

【李陵是有希望成为第三个匈奴人噩梦的存在。】

【汉武帝刘彻让李广利去讨伐匈奴,让李陵为李广利运送粮草。】

【李陵看不起李广利。】

【便向汉武帝刘彻说希望自己能带兵打仗。】

【这也不能怪李陵。】

【李陵身经百战,尤其是在用兵方面颇有建树。】

【他也立志要成为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的人物。】

【可是汉武帝刘彻自从培养出来一个霍去病后,就像上了瘾!】

【喜欢一个宠妃,就重用外戚。】

【李广利就是一个李夫人的哥哥。】

【李陵自是不满为李广利运送粮草。】

【汉武帝刘彻一听,就为难了。】

【现下并没有多余的骑兵让李陵率领。】

【为什么是骑兵?】

【对上匈奴只有汉朝的骑兵才能占据上风,兵种上面太过克制了。】

【要是步兵对上骑兵,骑兵想打就打,想跑就跑。】

【而且骑兵一个冲锋。】

【步兵很难能维持阵型不被冲溃的。】

【李陵闻言却不以为然,对汉武帝刘彻说只需给他五千步兵就可以。】

【后来因为路博德不愿意当李陵的副将。】

【对汉武帝刘彻说了一通。】

【大概的意思就是现在不是时机,来年春。】

【可以他率一军,李陵率领一军。】

【估计路博德认为没有骑兵,又看不上李陵,才如此说。】

【但是汉武帝刘彻以为是李陵后悔了。】

【所以下令限定时间让李陵出发。】

【结果就是李陵带的5000步兵,遇到了匈奴的主力。】

【李陵且战且退,用树林等地形杀了匈奴不少人。】

【匈奴人一见,还以为李陵是故意引诱匈奴大军去追杀,后面一定有汉朝大军埋伏。】

【所以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想想也是,你要是匈奴人。】

【见到汉朝只有5000步兵深入,对方且战且退,你也有疑虑。】

【可是这时,李陵军中有一个军官被辱投降了匈奴。】

【并且告诉了匈奴人,李陵的具体情况。】

【于是匈奴人全力开始进攻李陵。】

【李陵让部下分成几个小队撤离,但是效果不大,最后只能投降。】

【汉武帝刘彻得知李陵投降了匈奴人。】

【气的把为李陵说好话的司马迁处于宫刑。】

【后来觉得反应有点过了,于是让人去接应李陵。】

【却得知李陵在为匈奴人练兵的消息。】

【汉武帝刘彻一怒,灭了李陵全族!】

后世实时弹幕——

“不该杀李陵全族的,先不谈品性之类的,有家人在汉朝,李陵是有极大可能会逃回来的,人在曹营心在汉!”

“李陵的墓在大熊国内挖到了。”

“这是国战,他的投降让好不容易建立起匈奴对汉军的恐惧付诸东流。

他开了一个坏头。

汉武帝作为掌控者,唯有这么做才能震慑全军。”

“李广、李陵、李广利,都是褒贬参半的人物。”

“汉武帝刘彻和李陵各打五十大板!”

“不少人为李陵说话,认为李陵是迫不得已投降的。

有不少人为汉武帝说话,认为李陵不是战死而是投降。

有不少为李陵说话,认为凭什么要战死,五千步兵杀了匈奴这么多人,最终弹尽粮绝后,才不得已投降的。

有不少人为汉武帝说话,若是人人学李陵为了保命投降匈奴。

动不动就投降,这战还怎么打?

家有家法,国有国法。”

“投降匈奴时,汉武帝并没有灭李陵全族。

而是在得知了李陵为匈奴人练兵,才灭了其全族!”

“冷知识:李陵不但投降了,还娶了匈奴公主。”

“汉武帝老了,有点昏庸了。

可以重罚李陵族人,但是全杀了就过了点。”

“李家是被奸人所害,他们忠于汉,可是每一代都被害。”

“没有那么夸张,不要为了贬低汉武,把一些人捧到了不该有的高位,李陵不比将士,他是统领大军的将军,他的投降,影响很大。

汉武帝肯定要惩罚,用以威慑一些将领的。

李陵在匈奴惩罚不到,你是汉武帝该如何惩罚李家?

惩罚轻了,不痛不痒。

唯有灭全族方能形成威慑。”

汉朝。

司马迁人都看傻了。

什么情况!

李陵战败投降,怎么他司马迁被宫刑了?

就是为其说了两句好话?

不是!就算是说错了。

也不该如此,难不成陛下哪里看我不顺眼了?

借此发难?

【说完李陵,咱们来说说苏武。】

【相信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当时汉朝和匈奴经过几次打仗。】

【都有意议和。】

【但是双方在议和的条件上,出现了不少分歧。】

【匈奴私自扣留汉朝使者。】

【汉朝也对应扣留匈奴的使者。】

【就这么僵持了很久。】

【一直到匈奴王换人后,新的匈奴王示好汉武帝。】

【自称是晚辈,说了一些示弱的话。】

【并放回了汉朝使者。】

【汉武帝见此,便派苏武等人带着被扣留的匈奴使者去往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之后,发现情况有些不一样。】

【匈奴王态度依然很是倨傲。】

【也是这个时候,早先投降匈奴的汉军将领策动了一起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