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 第370章 港岛给予的感官刺激,文化冲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0章 港岛给予的感官刺激,文化冲击

在1981年,如果论娱乐性,论会玩的程度。

美国人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因为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象征,它太懂得给它们的国民提供奶头乐了。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美国奉行的都是精英教育,愚民教育。

要愚民,奶头乐就必不可少。

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往往都是少数人掌握着绝大部分财富。

这就是二八法则的由来。

而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也就是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边缘人。

缓解阶层冲突,维护社会运转秩序。

奶头乐应运而生。

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

比如:网络娱乐、电视、短视频。

以此,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通过为他们量身打造娱乐信息,让他们沉湎于娱乐和明星崇拜中不能自拔,由此慢慢丧失热情、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以此平息他们的抗争欲望和阶级仇恨。

当然,在西方社会,也并不是没有人察觉。

嬉皮士运动,摇滚、朋克等流行文化的崛起,毫无疑问就是向这类由资本家打造的环境的无声宣泄。

越是新奇,越是古怪,越是疼痛,越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自己。

邵维鼎打造的港岛购物节,与其说是购物享受。

倒不如说是另一种感官刺激,文化冲击。

于人、于物,于精神。

论对奶头乐的了解,在这个八十年代,邵维鼎自问,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比如说这个卡地亚手表。

must de cartier系列定价在799美元左右,在港岛2999。

先不说设计和用料如何。

光就这个价格比起之前的卡地亚要便宜很多。

以至于新产品一推出,直接遭到了市场的哄抢。

原因何在?

是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你这个产品,有多高的性价比吗?

怎么可能,要追求性价比,怎么不去买更加便宜的斯沃琪。

原因就在于,消费者,喜欢的是你这个品牌。

799的定价,给予了他们能够以平民的价格,拥有贵族的享受。

最大的价值,不是其他,就是卡地亚这个曾经给宫廷专用的品牌。

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欢愉?

再比如,现如今港岛哪里的人流最为密集?

是港岛的核心——中环吗?

是夜总会,迪斯科这些娱乐场所吗?

当然不是,而是油尖旺,铜锣湾,是庙街。

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夜市。

奶头乐吃多了,是需要一些调剂的。

正经人谁旅游,闷头就往夜总会扎啊!

邵维鼎,提出的港岛购物节概念,吸引全球各地的旅客前往港岛。

在宣传片中,特地大篇幅以底层视角叙事,原因就在于此。

越是特色,越有吸引力。

有太多人,想要从编织的虚妄中挣脱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不会想到,这不过是从一种奶头乐,到另一种奶头乐而已。

资本家嘛,越是洞悉人性,越能赚到大钱。

制作奶头乐是一门生意,反奶头乐何尝不是另一种生意。

白天,港岛行人如织,到了晚上,同样如此。

为了给他们的夜生活,增加一些趣味性。

邵维鼎特意安排了七家邵氏连锁戏院,低价开放。

不过,不是播放电影。

而是播放一卷纪录片。

晚上七点,中环时之廊总店人流开始减少。

很多人落寞而归。

他们没想到,卡地亚手表竟然是限量供应的。

一万只啊,今天特意准备了一万只手表。

竟然全都卖完了。

不过好在中环附近,有一个大型的邵氏剧院。

很多没有买到卡地亚手表的人,都跑来了这里闲逛。

想着来都来了,总要玩些什么再回去。

克里斯就是人群中的一员。

不过他先是去了屈臣氏,买了一盒海狗丸,打算今晚上再研究研究。

今天一天,他们可算是将港岛逛了个遍,也买了个遍。

从早上的早茶酒楼,体验港岛本地的早茶文化。

到中午最负盛名的餐馆、景点、奢侈品店,都有着他们的足迹。

这些,当然花了克里斯不少钱。

但是无所谓,作为在药厂工作的美国人,这点钱对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其中最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屈臣氏这家与众不同的零售企业。

港岛可乐、港岛维生素、港岛补充剂、港岛药物。

这一切,都在以美国对标。

又全然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体系。

让他看到了巨大的野心和商机。

而随着他对于港岛这座城市的认识逐渐加深,他越加认识到屈臣氏的产品之广,以及邵氏家族对于这方土地的影响力有多大。

不过,这些不是现在他需要操心的。

由于并没有抢到红馆的演唱会门票,所以,他就带着女伴来这家邵氏剧院。

看一看,邵氏家族的根基,又是何种底色。

售票员在售票,卖的是一部叫做《话说长江》的纪录片。

票价不高,只需要1港币。

克里斯没有犹豫,这价钱和白送都差不多。

毕竟现在港岛的电影票都要10港币起步。

克里斯看了眼时间,是7点30的票,也就是十几分钟之后。

在所有人有序进场之后,他的女伴有些不高兴的说道:“港岛人的纪录片,我们听不懂看什么?”

克里斯笑道:“这是纪录片,听不懂不会影响观看,而且咱们就是打发时间,顺便见识见识,这个由邵氏撑起来的东方好莱坞。”

进场之后,克里斯发现,现场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游客。

另外一些亚裔面孔,在他眼里虽然都是一样。

但是听到后面人说话,却是和粤语完全不同。

他听了出来,那是日语。

坐在他身后的,正是日本人,名叫佐田雅志。

是红遍日本的一名创作型歌手,山口百惠的《秋樱》就出自他之手,他也是第一个来中国开演唱会的日本人。

与其他日本人不同。

佐田的祖父曾经是东北开拓移民团的一员,父亲更是自小长在中国东北,说得一口流利汉语。

受家族影响,佐田雅志对中国十分憧憬。

1980年,他实现了愿望。

来到燕京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成为第一位来中国开个唱的日本歌手。

回到东京之后,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家里长辈说了一遍。

在聊天中,谈到了“长江”这个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这给了一直想制作电影的佐田雅志灵感,于是他花了一个半月写了一份关于拍摄长江纪录片企划书。

想要去长江之源看一看。

不过就在他付诸行动之际,他的父亲从中国回来告知给了他一个消息。

港岛tVb与内地央视,已经合作拍摄了一部名为《话说长江》的纪录片。

于是,他便来到了入境更加容易的港岛。

说真的,他也想看一看,中国人看长江的视角,与他这个日本人相比,有什么差别。

态度有着审视,也有着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