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短短一月,涨幅如此恐怖,还是出乎张富德意料。

“哈哈,张伯父,合该咱们接下来要发财啊!两百文一斗,比西南道粮价最高时,还要高出五十文。

依我看,现在河渠开凿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人涌来,这粮价只会越来越高。

我已经想好了,这段时日,每日限量供应百石。

这也是这伪乾规定了粮铺既然开张营业,那就不得无故关门歇业。

不然,某现在一石也不卖!”

曹贺笑呵呵说着。

正所谓无奸不商,囤货居奇一直都是商人的本性。

对此张富德也是微微点头,“是啊,依老夫所见,眼下粮价还只是刚开始。

再过两月,这粮价怕不得一两银子一斗?”

“伯父,此言差矣,真要是这般,想来是五两也不稀奇啊!”曹贺笑道。

“嗯,不错。”

张富德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当下这安平县本就多次受灾,此前伪乾作乱,再加之官府多次围剿。

此前州府那边为了平定火匪,还调用了各地县城的粮草,这安平县城内本无多少粮食。

就算后续采购了一批,那也不多。

也就够他们本城百姓吃喝顶多半年。

而眼下陆续过来的劳工,还有各地商贾过来开店,势必也招募了许多外乡人过来务工。

如若说此前安平县人口三四万,那现在安平县少说有个十几万,乃至是二十多万甚至更多!

如此一来,光是每月吃喝,就得消耗近十万石粮食,一年下来怕是不下百万石!”

张富德越说,眼中的光芒越盛。

现在的安平县人口的确像是充气一样暴涨。

本城百姓就有数万人,加上后续又陆续招收了流民,人口直线暴涨至六七万之多。

随后先是一部分附近县城的百姓看到这边做买卖并无多少苛捐杂税,且各地募工,也就纷纷过来落脚。

这就像是一个虹吸效应,许多在这边日子越过越好的百姓,就会呼朋唤友的拉上同乡的百姓过来。

且县城与县城之间,难免一些百姓又亲属在各地,于是这样一来,这一波下来就将人口吸纳至十万。

随后就是各个商贾们从各县招募了一大堆劳工过来。

开凿这样一条又深又宽,长度还不低的运河,这需要的人力可不少。

整整两万人就这么被商贾招募过来,预计后续还得继续招工,最后只怕不下六万人。

此外安平县官府同样还在招工,主要就是建设队。

一队目前修缮城外的水泥房,其次他们还要修缮安平县城内的各个乡野水渠。

现在建设队仅仅才八千多人,而这远远不够。

因为在赵铭的估算中,建设一队,需要负责整个安平县的大基建。

所以哪怕多招点人也无妨,因为之后还有一座铜矿呢。

那边哪怕有上万人进行开采,赵铭都不会嫌多。

“是啊,张伯父,接下来,咱们都有的赚!”曹贺面上满是笑意。

虽然拍下运河开凿砸了不少钱,但这一波,他们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嗯,不过除了这粮食,咱们或许还有别的可以大赚一笔!”

张富德捋了捋须,脸上闪过一抹神秘之色。

“哦!伯父,咱俩这关系,有发财机会你可得带带我啊!”

曹贺有些焦急,现在他是真的觉得和张富德合伙是个明智之选。

真不愧是老江湖,跟着这样的老前辈做买卖总归是亏不了。

“正所谓衣食住行,你说这布料生意好不好做?”

“布料.....”

仅仅一句提点,曹贺就想明白怎么回事。

“张伯父,您是说咱们直接从江南道采购生丝?”

“生丝?呵呵,生丝在这儿可赚不到几个钱,生丝多贵啊。你想想这里什么人最多。”

“泥腿子....您是说麻布?”

“麻布?呵呵,咱们何须这么麻烦,咱们只要运来一批黄麻、苎麻、亚麻这些原材料即可。

至于麻布,安平县这儿不就有很多纺织作坊嘛?

老夫都已经了解清楚了,这儿的纺织工坊每天都缺麻布。

而且你想想,这么多劳工,又是如此大的体力活,底层百姓穿的能有多好?这衣裳还不是经常破损。

此番劳工每月工钱这么多,买几件衣裳不碍事吧?

这可都是买卖,合该咱们要发财啊!”

张富德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次日——

“哈哈哈!好事好事!仅仅一日,就涨了足足十文,张伯父,依我看,不出一月就得涨到三百文!”

曹贺心情大好,一旁的张富德也是看着这面前的木牌一阵心惊。

此时他们正在一家粮铺面前,而上面的木牌上写着的粮价赫然是两百一十文!

这放在平时已经是妥妥的天价了。

这边有人欢喜,另一边就有人发愁了。

此时同样在一家粮铺前,看着高昂的粮价,张文一阵愁苦。

“大人,如今这粮价,城内百姓不少已经开始抱怨了,甚至许多人已经开始写检举信,以为是有贪官在里面从中作梗想要陛下严惩贪官污吏!”

一名小吏一脸为难的朝张文沉声说着,旋即低声道,

“大人,要不咱们直接请求陛下抄了这些奸商的铺子?”

“不可!”

张文苦涩的摇摇头,因为这事儿他早就请示过陛下,得到的回复却是按兵不动。

对此张文也是无奈,明明之前陛下曾经说过,在必要时可以对市价进行平易。

可眼下却偏偏不能动手,奇也怪哉。

另外他也是对大乾百姓有些无奈。

现在的大乾百姓放在大燕,妥妥的刁民。

因为大乾的百姓,遇到事真的敢写检举信,偏偏许多人接受了扫盲课培训。

“可是大人,这样一来,百姓只怕会把检举箱给塞满呐!还有时间长了,粮价如若一直飙升,百姓吃不上粮.....”

书吏这番话也是让张文一阵愁眉不展。

“且再等等吧,此事以观后续。”张文摆摆手。

然而一连过去几日,这粮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第二天,粮价两百二十。

第三天,粮价两百三十。

第三天....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