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 第273章 应天府什么时候出了叶瑾这么一个妖孽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3章 应天府什么时候出了叶瑾这么一个妖孽了?

一身杀气岂是普通人能够抵挡的?!

赵今夏虽然是六扇门的一名捕快,但是几乎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可言,更何况 她的身份地位和朱棣千差万别。。

所以被朱棣这么冷言质问,所以赵今夏瞬间就没有了刚才的那股子强势。

但是她依然咬牙硬撑着道,“回殿下,小人并不是威胁任何人,而是在阐述一个 事实而已。”

“呵呵,阐述事实?!”朱棣冷笑。

他现在有些生气了。

本来和赵今夏相处这几天,他对这个长相俊美,又有一股英气的19女子有些动 心了。

但是没想到赵今夏会为了几个下贱的差役和自己等人翻脸。

她莫不是忘了,要不是自己等人,她估计都被那些贼子的同伙给杀了。

其实赵今夏虽然心里对朱棣有些感激,但是她更是上元县衙门的一名捕头,不 可能看到外人对自己的属下动粗而无动于衷。

更何况她说的也是事实。

如果真的任由张玉在这里弄出了人命,朱棣或许叶瑾没法子,但是他一定会想 办法弄死张玉的。

赵今夏真不想看到自家大人和燕王朱棣撕破脸皮,结成死仇。

如果没有出人命的话, 一切都还还有回旋的余地。

这时候,张玉也反应了过来。

只见他一脸狞笑的看着赵今夏道,“赵姑娘,我劝你还是让开为好,这些刁民竟 然敢对王爷不敬,全都是犯下了该死的罪过,今日不杀几个人,他们就不知道什么 是天高地厚…”

张玉乃是沙场悍将,自然不怕叶瑾这个区区七品芝麻官。

而这些刁民竟敢围攻自己等人。

不杀几个人泄愤说得过去吗?!

赵今夏正要开口说话。

这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众人纷纷扭头看去,就看到几个人骑马朝这边飞奔而来。

“戒备,若是有人胆敢触犯王爷,格杀勿论…”张玉大喝道。

不过当朱棣看清楚为首的那个人是谁之后,立即摆手道,“休要无礼,来人是曹 国公李文忠,是咱家兄长…”

说完轻轻夹了夹马肚子,就迎了上去。

今天叶瑾去国子监和那些酸儒书生吵架去了,李文忠在县衙无事,所以就打算

来工业园区逛逛。

没想到刚出城门,就接到有人报信说有人去工业园区闹事,甚至还伤了护卫的 差役。

李文忠立即就赶了过来。

但是还没到门口,他就看到朱棣此时已经骑马迎了上来了。

难道刚才行凶之人是他?!

这可麻烦了。

以叶瑾那小子的德行,有人伤了他的手下, 一定会找回场子的。

而朱棣也不是好相与之人。

算了算了。

反正都是他们老朱家的破事,与咱无关。

“哈哈,没想到能在此地见到兄长,兄长如今这般清闲了吗,竟然有闲情逸致游 山玩水?!”朱棣笑着拱手道。

李文忠先勒住了马缰绳,然后才看着朱棣好奇问道,“老四怎么是你?!你回应 天府没有走水路吗!?”

“坐船哪有骑马痛快?!”朱棣笑着道。

李文忠点了点头,接着道,“也是。”

“兄长为何在此处?!”朱棣又好奇道。

“咱现在已经是叶县尊的幕僚,负责工业园区的大小事宜,刚刚听说有人在门口 闹事,而且还出手伤人,所以就赶紧过来看看,没想到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家人不

认一家人…”李文忠笑道。

朱棣顿时蹙了蹙眉头。

堂堂的曹国公居然做了叶瑾那小子的幕僚?!

这怎么可能啊?!

两个人的地位简直天差地别,那小子给李文忠当幕僚都还有些不够格呢。

而且堂403堂国公竟然屈尊去辅助一个年轻人。

他们这是要干嘛?!

造反吗?!

因为能让堂堂国公去辅助之人,要么是坐在龙椅上的九五之尊,要么就是一国 储君。

就连自己都没有这个资格。

所以李文忠堂而皇之这么做,那小子还真敢应下了。

好吧。

就算是李文忠和那小子得了失心疯。

父皇的大哥为何无动于衷啊!?

妈的。

果然妖孽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几年没有回应天府了,应天府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妖孽了。

所以得找机会好好探一探那小子的深浅才行。

作为大明的首都,应天府不管是人口还是城市规模,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

上百万人生活在这个城市。

所以应天府的每一天,都是从喧嚣声中苏醒过来的。

这还是大明严格执行“夜禁政策的缘故。

如果是大明朝廷像两宋那样取消‘宵禁’,估计就算是凌晨的时候,大街上都还 挤满了人呢。

上元县作为应天府的下辖县,虽然距离市区有30里左右的距离,但是沿途的官 道上也是行人不断,商旅不绝。。

叶瑾骑着马沐浴着阳光,走在官道上。

他今天去国子监和那些酸儒书生吵架一个人都没有带。

完全轻装上阵。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虽然一个人都没有带,但是不管是县衙里的那些人,还是 上元县的百姓,有几个会错过欣赏自家大老爷“雄姿的机会?!

所以今天走在官道上的人比往日多了许多。

就连朱雄英和婵婵、百灵他们几个,都在锦衣卫的暗中保护下,悄悄跟了上 来。

至于应天府内,这件事早就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了。

很多闲来无事的人都纷纷涌去鸡笼山下的国子监,将这个大明最高学府围的水 泄不通。

至于国子监的那些监生,已经从江南各地赶来的儒生,也全都做好了准备。

如临大敌一般等着叶瑾的到来。

闲的蛋疼的勋贵子弟和世家子弟也纷纷来到了国子监,呼朋唤友占据了最好的 位置。

就连有些休沐在家的官员也来凑热闹。

佛门和道门此时也摩拳擦掌,准备和叶瑾好好辩论一番。

其实大明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开始, 一直到崇 祯自挂东南枝,整整享国276年,从来没有扼杀过人命的思想活力。

只要你愿意,可以自由的讲学、出版结社、集会,宣扬自己的思想。

哪怕是有些言论和思想太过于惊世骇俗,对社会纲常的冲击太大,会引起其他 人的反感和憎恶,甚至还会遭到排挤或者明里暗里的打压。

但是这些排挤和打压几乎夺食来自于思想界的对手,或者是反对该言论的官 员。

几乎没有皇权或者朝廷的公权力打压过任何一个发表自己言论的人。

所以对于思想方面的异己,大明朝廷无疑是宽容的。

不会穷追猛打,更不会赶尽杀绝,甚至连两宋时期发配边疆的处罚都没有,更 不要说满清的物理消灭了。

‘文人动口不动手’、‘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等等都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所以从朱元璋的洪武年间一直到崇祯年间,几乎就没有因为思想异端被迫害的 学者,和朝堂上你死我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哪怕是这一次叶瑾先后在好几个公共场合,以及在《上元周报》上发表了很多 看起来与纲常伦理完全相违背的理论,让天下的大部分读书人都感到不安甚至是愤 慨。

因为叶瑾的这番言论简直就是在挖理学”的根基,妥妥的异端学说。

但是即便如此,不管是年轻气盛的国子监监生,还是那些迂腐的老儒生,都只 想在国子监当众驳倒叶瑾,而没有谁想用公权力对他进行打压。

他们可以抹黑,甚至是造谣,让叶瑾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恶贼,但是他们绝对 不会采用更龌龊的手段不让叶瑾发表自己的声音。

这或许就是大明朝读书人的骨气吧。

所以这些人虽然迂腐,落后,固执,封闭,但是叶瑾依然有些喜欢他们的原 因。

其实在洪武年间还好一些。

如果到了大明中后期的时候,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之开放,‘异端学说’之多,简 直让人咂舌。

就比如说王阳明的‘心学’,不就是最大的‘异端学说’吗、

完全和理学唱反调,几乎把理学的根基都给掘了。

如果不是满清入关南下,夺取天下之后重新举起了‘理学”这杆子大旗,估计理 学’早就被‘心学”扫进垃圾堆了。

那么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孙们对权臣和武将十分防备,为什么对‘异端学说’这么 宽容呢?!

其实不只是老朱家,只要是汉族的皇帝们对学术学说都比较宽容。

造成这个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华夏历史上的王朝兴替,虽然有 种种原因,但是总逃不出天灾人祸、土地兼并、权臣川锅、军阀混战等几个原因, 从来没有哪个王朝是因为‘异端学说’的冲击导致皇权统治动摇的。

而且百无一用是书生,汉族的皇帝们从来不认为读书人之间的事,会有什么危 害性,所以自然就没有遏制学术思想的意识了。

另一方面则是儒学发展了几千年,到现在已经成了一套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哲学 理论了,读书人以名节自勉,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的成功和对国 家、对民族的贡献统一起来,自然深受统治者的欢迎、

叶瑾的‘异端学说’并没有否认这一点、

相反,他对这一点还十分推崇。

叶瑾反对的是一味地(吗赵的)服从,毫无条件的服从。

更反对对弱小的欺压。

三纲五常可以。

三从四德也是应该。

但是一味的要求服从那便是愚忠、愚孝。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

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反抗的权力。

像袁秀英等几个弱女子遇到魏大海那种渣男,她们反抗无可厚非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