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好了,还是四个字,都在酒里。”
佘丽娟:???
好家伙还被他圆上了?
又接着问:“隔壁家孩子吵架..”
“都是孩子。”
“因为点小事越闹越大?”
“多大点事。”
“两口子吵架?”
“能离咋滴?”
…..
问了一连串问题,佘丽娟都快要麻木了。
街坊邻里间的矛盾怎么到他嘴里跟似的,舌头一伸就没了?
最后王鸿涛嫌佘丽娟一个个问费事,翻出一股脑全说了,好节约时间。
“其实见到的那些鸡毛蒜皮小事,几乎都能用四个字解决。”
要是时间上的:大过年的,大过节的,大清早的,大中午的,大晚上的
亲戚朋友类的:都是亲戚,还是孩子,朋友一场,为了你好,毕竟长辈,他喝多了,他说话直;
情感类的:都不容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没有恶意,怀都怀了,婚都结了;
不分场合的:多大点事,别太计较,看我面子,算了算了,吃亏是福,习惯就好,退一步讲。”
说完王鸿涛还有些意犹未尽:“对了,要是这些都不管用还有句话我觉着挺好。”
“什么话?”
“抛开事实不谈!”
佘丽娟被王鸿涛的话震得不轻,这不要脸的玩意,事实都抛开了还说个球?!
于是幽幽地添了句:“要是司机跟他领导的夫人搞上了,还被领导知道了呢?”
王鸿涛还沉浸在替他人排忧解难中没回过神,接着侃侃而谈:“那自然是死不承认、狡辩到底。”
“你看错了、那女不是我、你别误会,这些词就挺好。”
“实在混不过去也可以说,他硬要的、我没办法、他都戴了…..”
说到这王鸿涛才反应过来说的是自己,抬头一看果然发现佘丽娟正一脸鄙夷地盯着自己。
王鸿涛挠着头讪讪说道:“那啥,佘姐,怎么还过不去了呢?以后我们小心些别不让李哥发现就好了!”
佘丽娟看着王鸿涛心思复杂,先是嘴巴瘪了几下然后扑到王鸿涛身上一顿爆锤:“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被你害死了你知不知道…..”
“呜……..”
王鸿涛轻拍佘丽娟肩膀,说些极为暖心的话:
“好了佘姐,上次事情是我的错,是我没控制住自己,所以才……”
“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说以后小心些就是。”
“不过也怪佘姐你的身材太好,当时您趴着身子钻床底下找东西,那场面谁看了能忍住啊?”
……
王鸿涛说的那番话既有恭维又有安慰,还主动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真可谓渣男味十足,算是彻底瓦解了佘丽娟的心防。
佘丽娟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又像是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趴在王鸿涛胸前使劲哭。
这时她要是抬头看一眼的话绝对能看到王鸿涛脸上那一抹阴谋得逞的坏笑。
可惜她没有…..
拍着拍着,王鸿涛的手开始往下滑,慢慢地按在了那处浑圆上。
在他的女人里面,佘姐跟秦淮茹和小酒馆老板娘徐慧两人最为相似,都是那种最让人上头的熟妇,有如陈酿美酒。
但佘姐跟她们又有些不同,虽然她的年纪要比她们两个大些,但因为良好的家境和没生育过的原因,身材比之她们俩也是毫不逊色。
更重要的是佘丽娟出身名门,身上有股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这点是其他女人所没有的,就算是娄晓娥也望尘莫及。
佘丽娟大吼吼哭了顿饱的,等回过神才发现被王鸿涛占了便宜。
等再想反抗已没有力气:“你……..”
只说了一个字就被王鸿涛堵住,随即情绪来了也是媚眼如丝地看着他,言行举止欲拒还迎。
王鸿涛见此哪还管得了别的?
“佘姐,那个李哥还要一个多小时才下班,这里偏僻没人会过来….”
“要不…?”
……
半小时后,王鸿涛终于结束,顺手将烂泥一样的佘丽娟搬回到副驾并摇上窗户。
看着佘丽娟有气无力的模样王鸿涛心里满是自得:
“佘姐你这身子也不行,得多练练,我现在就送你回去,你路上好好缓缓。”
佘丽娟摆摆手,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
坐在驾驶座框框一顿开,王鸿涛将佘丽娟送回到了小别墅。
等下车再看佘丽娟时王鸿涛却被吓了一跳。
好家伙,这娘们气色红润、面带春潮看上去说不出的诱人,同时精气神十足。
这让王鸿涛禁不住深深怀疑起来。
刚才那狼狈不堪的娘们真是她吗?
大喊不行、频频求饶该不会都是装的吧?
看她这会儿哪有半点吃不消的样子?
佘丽娟见王鸿涛脸上神色变化顿感头皮发麻:
“涛哥,我喊你涛哥还不行吗?刚才我是真受不了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快恢复过来。”
“等下次,下次我一定给你,今天真不行了。”
“你一来最起码就是半小时,到时老李都回来了!”
王鸿涛狐疑地打量了下佘丽娟,没有再硬要。
不过还是搂过来上下其手,等过足了手瘾后才放她离去。
之后,王鸿涛坐在车里点上支烟,心想女人确实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你看她丢盔弃甲、精疲力竭。
你以为她是真不行了?
天真!
过一会儿你再看?
都不用一晚上,王鸿涛开车才那么二十来分钟,佘丽娟彻底恢复了过来不说,整个人的精神头还要更盛之前,就像吃了什么上好的补品。
而王鸿涛呢?
腰酸背痛大腿发抖,这还是次数少的,要是多来几次他尿尿都要分叉。
真的是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啊!
……
好在王鸿涛体质不错开了挂,等他一脚油门踩回到南锣鼓巷已经恢复差不多了。
有感于刚才身体不适,王鸿涛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种耻辱,于是他脚后跟一抬打算去药房走一遭。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百病不如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