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的不仅仅是大天王一个人,所有义军将士们在索红浅和薛雨相的鼓动下,现在都充满了希望,都知道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再突出这被官军重重围困的秦川谷地,到那时必将再来一次辉煌。甚至很多人开始进一步渴望着以后在大天王的带领下,夺取明国的江山,到时候封王封侯都是唾手可得的。再这样振奋人心的鼓舞之下,全军都在加紧练兵和提高战术素养,虽然目前的人马不足原先的一半,但是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了。每天清晨,这一片方圆三十多里的山谷之中到处都是舞刀弄枪的将士和练习放炮的火器营。不到三天召集的两千多来自西北的能工巧匠,已经开始制造炮身巨大的火炮,这种火炮比起已经配备了官军的红衣大炮更为巨大,其炮管竟然长达五十米,底座用精钢和熟铁混合着浇筑成坚实的底盘,从西洋引进的炮弹形式多样,有沉重的打击城墙的实心炮弹,有半空中就能炸开的开花弹,还有用于威慑的空心弹。总之,现在的火器营已经今非昔比,猪头每天乐呵呵的带着扩大到八千人的火器营兄弟们,一方面操练使用大炮,同时也精选了一些视力和准头颇准的士兵,组成了约有三千人的火枪队。大天王还许诺了他,等人马再增加后给他继续增加士卒,大概在夏末时可以达到三万人。“那时候咱们火器营将成为全军最厉害的部队,无论是攻城还是打野战,咱们的大炮都是有力的后盾,将士们也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冲锋了,只要咱们的大炮发一声怒吼,敌人就会被打的稀巴烂!”猪头每次都对刚提拔起来的副将丑鱼自豪的说着未来火器营的神威。
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官军对围困秦川山脉也逐渐的失去了信心,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人马彻底扫荡这个横跨三省的山脉,一千多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和山峰中勾连不绝的神秘山谷也让人望而生畏。朝廷的西北都督换了三个,但是每一个都是反复的讲攻击围剿秦川山脉义军的困难。现在是第四任都督,是从朝廷派来的兵部副职边刺,这人一年前在围攻天绝军时立下了战功,被选到朝廷中枢任职,但是因为没有人帮着,所以始终做个副职。他郁郁寡欢了将近一年,得知朝廷对围剿天绝军的都督非常不满,于是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一万多两白银,贿赂了第一辅政大臣杨毕千,获得了西北都督的职位。这是封疆大吏,而且作为武将,他也厌倦了朝廷里的尔虞我诈。同时,他也早就了解到西北都督府的朝廷军队,几乎还是他原来的那些人马,只是他也是久在官场的人,临调入京城时,把这三万多人交给了自己的副将刀风和石宣。这两人曾经也是统军官,与边刺关系很好,边刺的先祖做大的做过兵部尚书,还有都尉、总兵官等官职,也算是官宦世家。但是,从他祖父起意外获罪,所以家族也渐渐地没落了。边刺是一个很有雄心的人,从祖上那里接续了武功,参加武举考试,一举获得了武举人,这才走上了武将的道路。
边刺比刀风和石宣获得武举人要早五年,后面二人中了武举后,就到了边刺所在的西北都督府里任职,正好就在边刺的手下做个小官。随后,边刺逐步提升,刀风和石宣也水涨船高的得到了提升。两年前,边刺终于升到了西北督军总管,刀风和石宣就做了他手下的副总兵。
边刺接任了西北的总督官之后,也深入的了解了隐藏在深山中的义军情况,无奈这里是位居三省交界的一片庞大的山脉体系,绵延不绝的山峰在阻挡了义军出山的同时,也阻挡了官军的深入清剿。边刺到来有一个多月了,对深山中的义军情况还是毫无所知。他派出的众多探马,不是了无音讯就是毫无所获的回来,这让他很是焦急。如果他不能尽快的消灭躲藏在深山峡谷中的天绝义军,那么朝廷迟早还会降罪下来的,那时候只怕官职难保,很可能还要被对重官都存有疑心的宗真皇帝怪罪,那头上的这颗七斤半恐怕也是很难保下来的。
边刺的西北都营原有三万多士卒,后来前三任都督借着各种缘由,不断申调了五万人,也都是左近邻省的那些善战的边兵。他来了之后,深知天绝义军乃是所有义军中实力和能力最强的一支人马,很难对付。于是上报朝廷,一方面让户部等衙门多多的拨来饷银,同时也获得了皇帝的允可,在三省开展催缴岁赋、吸纳兵员等,短短的一个月已经得到了朝廷的五百万两的饷银,又搜刮了一千多万两三省岁赋,而粮草也是足够充实。于是,他又上报朝廷在三省募兵,很快就得到了五万多士卒,并且提拔了一些老兵中有能力的将官充任各营的总兵官。一时间,边刺的人马达到了十余万,手下的将官除了一直跟随他的刀风和石宣,还有一百多经验丰富的战将。虽然目前对天绝义军的情况还十分模糊,但是他知道去年的围剿战,已经让这支义军损失惨重,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义军不会有多大的发展,以他现在的人马,还有充足的粮饷,要完全消灭这股义军简直是太轻松了。所以他一面加紧派出更多的探马查探义军行踪和情况,一面也进行练兵,对义军那种悍不畏死的战法,他是深有感触的,而官军中这样的士卒太少,大多数都是凑个人数,一旦战况惨烈时,官军中溃散的不在少数。为此,他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惩罚军令,凡是临阵逃跑的一定予以斩首,而对奋勇向前冲杀和斩杀了义军士卒和将领的,按照情况升赏。
就在边刺紧锣密鼓的准备与天绝义军再战时,大天王这里也是积极备战,通过他派出的探马得到的消息,他已经知道西北都督府统管附近三省的追缴大军,人数达到了十余万之多,而筹集的粮草、饷银也足够。虽然义军也发展了,但是在人数上目前还不到边刺官军的一半,粮草也是非常的缺乏,秦川山脉是个异常荒凉的所在,那些百姓也大都住在大山的边缘地带,而且近百年来战乱频繁,百姓大都也是流离失所,更别说有粮食了。一年多来,义军在深山中开垦了一些可以种植的荒地,有了不少的收获,那些打来的猎物经过风干,也可以充作军粮。但是随着义军人马增加,还是需要更多的粮草。
眼看着夏末来临,义军的各军都生气勃勃,练兵是当务之急,而且在各军将领的督促下,现在的义军完全摆脱了一年多前的颓废,并且新招纳的士卒也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陆续回来的打散的义军,更多的是附近闻名而来的百姓,大天王嘱咐招募的将领,选择那些身体强壮、意志坚定的青壮年从军,特别是在艰苦生活中有更多对朝廷怨恨的人,这样的青壮年很快就能适应义军生活,而且稍加训练,就能成为很好的战士。
这一天,大天王正和索红浅、薛雨相研究战事,忽然六斤满脸笑开花的走进来报告:“大天王,有更好的消息了。”
大天王笑道:“什么好消息?是不是又有从军的大队人马来了?那样,咱们的义军又要扩大了。”
“这回你猜错了。”六斤兴奋的说道,“是来自东边的好消息。”
索红浅说道:“东边的?让我掐指算一算。”
然后,他用右手掐指算了算,忽然也乐开了花的对大天王说道:“果然是好消息,我们要恭喜大天王了。”
薛雨相也早就猜到是什么好消息了,笑着说道:“现在快到午饭时间,不如让人多炒几个菜,再来几坛保存的好酒庆祝一下。”
大天王依然很疑惑的问道:“到底是什么好消息,你们俩给我打哑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