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都是16岁的他想象中的画面。
至少,他在那个年纪,对自己心中的梦想还是深信不疑的。
……
在他得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后,很快,他就得到了清华大学的保送通知书。
高一的学期一结束,他就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
后面,他的学业一直都很顺利。
他的大学本科读了三年,一路升上硕士、博士,各读了三年。
在他读博士的期间,他又再次遇到了以前和他一起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队友,那个温和的学长。
他们拜入了同一个博士生导师门下,学长成为了他的师兄。
后面,他习惯性地称呼那个学长为“师兄”。
很快,他就发现师兄同样也是一个天赋极高的数学天才。
不过,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数学天赋更高一筹。
从他大学本科开始选择代数数论这个方向之后,他就没有换过方向,一直在代数数论领域进行研究。
在他博士毕业前的最后一年之前,他的研究都很顺利,已经在代数数论领域发表了几篇重量级论文。
他能切实地感受到,他离他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
不过,人生的转折点,最终还是来临了。
在他博士的最后一年,他开始着手研究代数数论领域的一个新的难题。
虽然那时他的成绩已经足够他博士毕业,但为了未来能够冲击世界级的数学难题,他需要在毕业前,尽可能地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
但这一次,他的研究并不顺利。
他很快就遇到了以前研究数学难题时从没有遇到过的瓶颈。
他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可是在他使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推进研究进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以跨越的门槛。
后面的时间,他都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想要绕过这个门槛。
可无论他尝试什么方法,每次离绕开这个门槛都只差临门一脚,却迟迟跨不过去。
时间过去了整整三个月,他依旧没什么进展,或者说唯一的进展就是排除了许多错误的路径。
他的师兄那段时间也在忙着自己的研究,研究的领域是抽象代数。
虽说同为代数,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在数学这个大门类里,许多不同的细小分支仅仅只是方向不同,就很可能导致研究不同分支的数学家们根本看不懂对方的论文。
因为隔行如隔山,每个不同的分支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假如数学家想要看懂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其他分支领域的论文,哪怕是从头开始学,也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当然,世界上也存在极少的天赋极佳的数学家能够快速适应其他分支领域的逻辑。
后来,柳司明才发现,他的师兄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的师兄当时的研究陷入停滞,偶然看到柳司明的研究,突然有了灵感。
师兄发现,可以使用柳司明正在研究的课题开发出一套新的数学工具,而使用这套数学工具,自己研究的课题就很可能出现进展。
于是,他先是跟柳司明提了一嘴,然后他花了一周的时间先是学习了代数数论的各种知识,第二周,他就开始着手解决柳司明的课题。
柳司明收到了师兄的提醒,但并没有当做一回事。
自己研究的这个课题,整整耗费了三个月都没有任何进展,难道师兄一个外行人还能帮自己解决了?
然后,仅仅过了两个星期,他就收到了师兄的消息,说这个课题已经解决了。
柳司明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惊当中,从小到大,他受到的震撼都没有今天多。
然而师兄却是告诉他,他最初的研究方向确实是正解,没有柳司明的思路,他可能还要多花一点时间才能解决,自己的研究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是课题中的一个关键的点自己始终没有想清楚。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如果那么容易就能找到那个关键点自己也不会整整三个月都没有进展了。
他完整地看完了师兄关于这个课题的论文,他发现,自己的研究其实只占整篇论文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就算自己没有在前面这个部分卡住,也很可能会在后续的部分卡住。
他难以想象如果自己要完成整个课题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他的师兄仅仅只用两周时间就搞定了,甚至还有一周时间是在了解这个不熟悉的分支领域。
他的师兄并没有察觉他的心理状态,只是兴奋的回到自己的课题了。
结果,不出两周,他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完成了。
柳司明感觉自己长久以来的认知正在慢慢破碎。
他突然开始觉得自己的梦想有些可笑。
他有些出神地想着自己的师兄,自己和师兄明明都是同一条起跑线,在不知不觉中,师兄已经超过自己那么远了。
亏他之前还觉得自己的天赋胜过师兄,其实只是没有认清自己,或者说没有看清师兄。
他已经确信,自己和师兄的天赋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是一条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跨过去的,令人绝望的鸿沟。
于是,他开始变得有些茫然了。
……
他的生活依旧没什么变化,他不会像很多人失恋后就开始抽烟酗酒,堕落下去。
他不抽烟,因为他不习惯。
他也不酗酒,因为他不喜欢酒的味道。
他只是一成不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只是感觉,自己的内心缺了一块,仿佛一块被老鼠偷偷咬过一口的奶酪。
最终,他还是察觉到自己对数学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
自己的新课题,也是依旧进展缓慢。
一些以前都能想通的简单逻辑,现在的他,居然有些头疼。
甚至一些简单的计算式都能写错。
他以前一直保持着按顺序整理草稿纸的好习惯,为的就是方便自己查找,现在他的习惯并没有变,有时候却会突然就想不起自己想查的东西在哪张草稿纸上。
即便他知道自己的状态有些奇怪,他也没有什么想改变的想法。
研究没进展也无所谓,总有一天会有进展的。
想不通的逻辑也无所谓,就暂时先放在一边。
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也无所谓,自己一个一个找,肯定能找到的。
他只是不想改变。
他只是,有些累了。
……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有一通电话打给他,是他以前的朋友邀请他回家乡去玩一段时间。
那时,他刚刚博士毕业,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于是,他接受了。
等回到了家乡,他终于暂时放弃了研究数学的想法,决定先休息一段时间。
他想找找别的事情去做。
他的朋友是一个业余的跆拳道爱好者,于是,就邀请他去道馆学习跆拳道。
他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于是他就同意了。
这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
他居然发现,自己在跆拳道上有着相当高的天赋。
他也开始对跆拳道产生兴趣了。
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他能暂时忘却自己在数学上的烦恼,单纯地享受着运动带给自己刺激感和兴奋感。
仅仅是学了一年,他就拿到了跆拳道的红黑带。
不过红黑带也只是表明他修完了从十级白带(表明初学者)到一级的全部课程,已经入门,具备了考段的资格。
跆拳道段位分为一至九段及名誉十段,而他根本没有段位。
倒不是他没有考段的实力,而是他觉得考段太麻烦了。
每次升段都要去跆拳道的什么协会和委员会之类的机构进行考核,而且还不能跨段升级,只能一段一段地升级,每次升段后还要间隔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参加下一次考核。
他本身也只是把跆拳道当做一个业余的爱好,并不打算耗费太多精力在上面。
柳司明并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是哪个段的,他只知道,他把道场的所有人包括教练在内全都打趴下过。
他练习跆拳道的第二年,他的朋友对他提议说不妨去参加一下跆拳道比赛,他欣然同意了。
主要是因为那时的他发现自己的跆拳道水平再练习也很难提高了,他觉得有些无聊,所以决定找一点新的刺激。
于是,一个刚学一年连段位都没有的跆拳道选手报名了跆拳道的职业比赛。
跆拳道虽然名字里有一个“拳”字,其实实战中很少有人会用拳。
用拳也能得分,但是在实战中很难用拳打到对手,即便打到了,得分也很低。
所以在跆拳道的实战中,基本没人用拳,双方都用的是踢击。
在跆拳道的比赛里,双方基本上从头到尾都在踢来踢去。
大致的规则是,只要踢到对手的护腰或者头部就能得分,头部分会高一些,得分高者胜利。
其实还有一种胜利方法,那就是一击把对方踢出界外或者踢到躺地上无法站起来,这种被称为Ko。
其实,在跆拳道的比赛中,Ko很难见到。
双方一般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谁也不会给对方Ko的机会。
通常只有在赛场上,选手突然地灵机一变,在实力与运气的加持下,才能完成一次Ko。
不过,话是这么说,在柳司明比赛的时候,Ko却很常见。
柳司明在学习完跆拳道的全部课程后,就一直在练习一种叫做回旋踢的招式。
就是快速转身后利用身体的惯性完成一次强力的踢击。
这一招帅是挺帅,不过实战中很少有人能够运用出来,需要熟练的技巧以及高超的时机判断能力,不然就会给对手反应的时间,让己方反而陷入劣势。
不过柳司明可不是什么普通人,他凭借着对跆拳道的强大悟性,疯狂练习这个技巧,终于,在半年后,他对这个招式就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
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在柳司明参加的跆拳道比赛里,每次比赛开始,他都会让对方先攻击自己,而自己则是一边躲避一边寻找时机,最终,在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下,柳司明使用一记高速回旋踢,一击完成Ko。
如果对方根本不打算提前进攻,那柳司明只能勉为其难地提前完成Ko,让对方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凭借着一个神乎其神的高速回旋踢,柳司明,一个练习跆拳道一年多一点连段位都没有的跆拳道业余选手,竟然一路从跆拳道的低级比赛晋级至世界级职业联赛的总决赛,并击败对手夺得冠军。
……
比赛后,他的对手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镜头前,一个身高一米八、身材挺拔、肌肉壮硕的中年大汉居然露出了小孩子般的委屈表情,操着一口带着纽约口音的英语说道:
“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可怕的对手。无论我怎么攻击都碰不到他,还得时刻防范着他的高速回旋踢。可是,哪怕我完全放弃攻击,专注防守,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够躲开他的回旋踢。他的高速回旋踢简直就是神乎其神的绝技,我从来不觉得人类能够做出那样的动作,直到我见到他……”
“不过,技巧方面的都不是最主要的。我始终觉得,他身上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赛场上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的强大气场,我即便是拿过好几次跆拳道的世界冠军,也无法拥有和他一样强大的气场。对了,还有他的眼神,我从没见过如此恐怖的眼神,仿佛对他来说,杀人只是家常便饭。我建议你们一定要联系警方调查一下他的犯罪记录,他说不定就是一个隐藏的杀人魔!等等,还是先把他抓起来吧,总感觉放任下去,他肯定会再次杀人的……”
采访到这里就被强行中断了,似乎是因为什么线路的问题。
总之,这就是柳司明成为跆拳道世界冠军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