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南岛大学的管理制度,硕士研究生在二年级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硕博连读转入博士阶段,学校从2013年11月开始开展2014年9月入学的2014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赵山文从《南岛大学研究生管理制度手册(2012年)》、学校和学院网站、跟老师和同学交流等多种渠道,都掌握了这一信息。
赵山文从小喜欢读书,在本科毕业的时候也考虑过直接读博,但那时对研究生生活还没有概念,对读博更感觉是条很漫长的路,还看不清自己适不适合和能不能读博,所以当时选择了读硕士研究生。
现在,面临硕博连读的机会,赵山文的人生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不要读博和去哪儿读博,其实他从读研以来就一直边学习边思考着这个问题,只是现在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赵山文从各方面了解读博的情况,认真权衡利弊。
从利的方面看,读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博士学历和博士学位能抬高自己的身价,以后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让自己走入社会时有更高的起点。
从弊的方面看,只读硕士总共需要3年,硕博连读需要至少5年,这样就得晚毕业2年以上,这2年以上时间不仅失去了工作锻炼的机会,让自己不能多挣钱,还可能影响自己找对象成家,毕竟只要还在学校,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更大,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生活,就不容易找对象成家。
在赵山文正权衡之际,还传来一个不利消息,从2014年起,包括南岛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将博士研究生的学制由3年改为4年,当然也规定,只要达到毕业要求,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相当于是弹性学制,主要看自己什么时候达到毕业条件,但3年是必需的。
其实读博的利是显而易见的,赵山文之所以犹豫,主要还是怕耽误自己找对象成家。赵山文是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认为人到了年龄就该结婚成家和生儿育女,在外求学多年,他也希望自己早点有个家安定下来。
不仅赵山文有这样的心理,其他很多同学也一样,特别是女生,都怕因为读博熬大了年龄,耽误成家。“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这是同学流传的对高学历女生的调侃。
赵山文跟同学交流得知,班里6门高级课程成绩最好的黄妮娟和发表过论文的吴晶晶都不打算读博。
赵山文虽然是男生,但男生的青春也是有限的,年龄很大了还没对象的话,自己生理和心理上也受不了。
同学里也流传着调侃高学历男生的段子:“大专生是韦小宝,本科生是段誉,硕士生是丁典,博士生是陈家洛,博士后是欧阳峰,硕博连读呢,他就是可怕的岳不群。”
除了这些弊端,读博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能不能毕业,博士跟本科、硕士不一样,听说毕业是很困难的,有的读七八年都毕不了业,最后被学校退学了,甚至听说国内大学偶有博士生因学业压力大而跳楼自杀。
另外,读不读博还应该考虑未来的职业选择,如果以后想去个好的大学做老师,从事学术科研,那读博是必需的,如果不做学术科研,则不一定需要读博。
要不要读博?
赵山文对这个问题纠结了很长时间,单从感觉来看,他是想读的,因为他爱读书,而且他对自己的智力和努力很自信,相信自己如果读博是能顺利毕业的。
在了解了更多信息后,赵山文才慢慢想通了。
关于失去工作的锻炼机会,早点工作是锻炼,继续学习知识也是提高自己,这个不应考虑。
关于晚工作的收入损失,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博士生不仅学业奖学金能完全覆盖学费,而且每个月的助学金为2500元,读博在生活上是完全不愁了,如果再得到一些奖学金和其他助学金,比工作挣钱少不了多少,而且以后如果找到更好的工作,晚工作几年的损失也能弥补回来。
关于找对象成家,读博期间虽然未来去哪儿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只要遇到真心相爱的,未来可以一起规划,读博期间也可以找对象。
关于未来职业选择,虽然还不确定自己以后是否会去大学做老师,但读完博士后选择还是更多了。
综合考虑下来,赵山文做出了决定:读博。
确定要读博后,下一个问题是:去哪儿读博?
摆在赵山文面前的选择总共有三个。
第一个是在本校硕博连读,按南岛大学的管理制度,硕博连读的学制为2+4年,正常总共6年,如果提前毕业,最短可以5年毕业。
第二个选择是换个国内大学读博,这样自己得在南岛大学完成3年硕士学业,去另一个大学还得读4年博士,正常总共7年,如果提前毕业也需要6年,但提前毕业可能性不大,因为换学校读博比在本校硕博连读任务量更大了,不仅得做硕士毕业论文,到新学校后还得重新修读经济学高级课程。
第三个选择是到国外大学读博,这样自己得在南岛大学完成3年硕士学业,国外大学的博士一般需要读5年,正常总共8年,即使快也得7年。
这样比较下来,三种选择博士毕业的正常年限分别是6年、7年、8年,如果提前毕业分别是5年、6年、7年。
赵山文认真权衡三个选择的利弊和难易。
关于换个国内大学读博,自己得在南岛大学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读博还得在新的大学里重新学习一遍有关经济学高级课程,相当于都要从头再来。
关于到国外大学读博,在国内重视“海归”的学术环境里,如果以后想从事学术科研,这肯定是首选,但对赵山文来说,以后从事学术科研只是有可能,他有着更喜欢的倾向—从政;出国读博可以努力争取得到国外大学或者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资助,但难度肯定是很大了,现在准备可能来不及,不能保证硕士毕业就能出得去;出国读博是耗时最长的选择,这对想早点成家立业不利。
综合比较下来,赵山文做出了判断,在本校硕博连读是耗时最短也相对最容易的选择,出国读博或者换个更好的大学读博虽然也好,但不适合自己。
赵山文很看重学业年限长短,想早点毕业工作,而且南岛大学也是国内顶流的大学,遂做出了选择:本校硕博连读。
在明确了本校硕博连读后,赵山文开始为申请硕博连读做准备,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博士导师。
由于年轻的龚老师还不是博导,不能招收博士生,赵山文读博得重新找一个导师。虽然学校招生简章说明,考生在报考阶段不需要确定导师,录取入学后再双向选择确定,但本校硕博连读的同学都会提前联系好导师,这样能早点跟导师熟悉,提前为进入博士阶段研究做好准备。
对于硕士阶段导师也是博导的同学,一般都不换导师,博士阶段还会继续跟硕士阶段的导师学习。
一次产权理论研究课结束后,赵山文跟着龚老师去到他办公室,向龚老师表达了自己想读博的打算。
龚老师一听很开心,对赵山文读博表示支持。关于选导师,龚老师给赵山文一一分析了经济学系具备博导资格的11个老师,这些老师大概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两个已经退休的80多岁的老教授,这两个老师是经济学界的前辈,德高望重,桃李遍天下,能为学生在以后就业和事业发展上提供更好人脉资源支撑,缺点是研究方法老旧,而且已经很少来学校,指导学生少。
第二类是在学校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老师,这类老师以后能为学生提供好的人脉资源,但工作忙而且学生多,能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少。
第三类是近几年刚取得博导资格的年轻“海归”老师,这类老师能给学生指导多,但研究方法都偏重于数理模型或计量实证,对毕业以后想继续做学术的学生适合,如果以后不做学术,则不一定合适。
第四类是像袁博海教授这样50多岁的老师,没有行政职务,专心致志做研究,正处于学术事业鼎盛期,在研究方法上,不仅注重思想性,也注重计量实证。
赵山文回来后,详细查阅了经济学系11个博导的简历、研究方向和主要论着,综合比较下来,他倾向于选择袁博海教授做自己的博导。
通过这学期跟着袁老师上制度经济学课程,赵山文感到袁老师为人平易近人,心态很阳光积极,在一起好相处,而且袁老师擅长的制度经济学也正是自己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跟同学交流后得知,袁老师的两个硕士生施帅和李雪燕都没有读博的打算,班里有读博打算的还有叶晓雨和崔杰,他们两个的导师都是博导,不用再另找其他老师,所以现在班里没有人跟赵山文竞争选袁老师做博导。
赵山文过了几天再去找龚老师商量,表达了想跟袁老师读博的想法。龚老师听后很支持,还说他和袁老师关系很好,交流很多,可以亲自去找袁老师推荐。
按龚老师的意见,赵山文在没有制度经济学课的一天给袁老师发了封邮件,表达了想跟随他读博和做制度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愿望,并附上自己的简历。
其实袁老师在制度经济学课上已经认识赵山文,之所以没有当面去表达,是想不显得唐突,给老师充分的考虑时间。
赵山文没想到,他的邮件发出去两个多小时后,袁老师就回复了,对赵山文准备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表示欢迎,让有空去他办公室聊聊。
得到袁老师回复后第二天,赵山文先去给龚老师报告了情况,然后去找袁老师。
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袁老师当场表示,只要后面顺利进入博士阶段,愿意做赵山文的博士导师,还说像赵山文这样本科和硕士学校都很好的学生不容易遇到。
袁老师还跟赵山文说,现在学校对博士的培养实行导师组制,一个博士除了有一个主导师,还可以有若干个副导师,副导师只要是学院里的老师就行,后面可以让龚老师加入导师组。赵山文对这样的安排当然很乐意,更感觉袁老师做事很周到。
后来龚老师也亲自到袁老师办公室聊了聊,正式推荐赵山文到袁老师门下读博,两人商定后面分别担任赵山文的主导师和副导师,一起培养赵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