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77章 人还是不够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阳城延道出自己的认领数,殿内百官不由纷纷望向刘盈。

确定刘盈没有流露出丝毫不喜的神色,并对阳城延拱手以拜谢,百官才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这下,没有封国,只有官职的人,也有了可以参考的标准。

——阳城延位列九卿,秩中二千石,年实得二千一百六十石。

阳城延中二千石,出奴十七人,那没有封国的官员,二千石、比二千级别,就不能和阳城延差太多,出十五人左右,应该最为妥当。

千石则直接减半,有能力的出个八到十人,没能力的出个六、七人,也就够了。

至于六百石乃至四百石以下,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几个人以表明态度,便也足矣。

对于如此合理的认领比例,殿内百官自然是欣然接受。

——能入朝为官的,谁家还没三五个私奴?

要知道即便是如今的汉室,也依旧有‘家赀不足十万者,不得为官’的硬性标准!

即便是‘家赀十万’,也只是当官的最低标准!

具体到能跻身朝堂,出现在今日朝议之上的官员,别说拿三五个奴隶出来,去做几个月劳役了,即便是送三五个奴隶给刘盈,也顶多就是咬咬牙的事儿。

暗自盘算着自己应该出多少私奴,大致得出相应的数量后,殿内众人目光中,再度涌现出些许疑惑。

还是先前那个问题。

——按照萧何、阳城延二人分别为功侯、朝臣做出的参考,光靠功侯和朝臣,根本凑不够三万人!

要知道至今为止,汉室敕封的所有彻侯,其食邑加在一起,总共就二十多万户!

按萧何亲身做出‘每食邑万户,出奴百二十’的标准为参照,就算那些已经随军出征的功侯,都由家中子侄认领名额,整个功侯勋贵阶级,也只能认领二千五百个名额左右。

至于官员,那就更别提了。

——阳城延身为九卿,秩禄中二千石,也才出十七人而已!

按照这个标准,就算整个长安所有的官员,都按照官职认领名额,也顶多能认领一千多。

这样算下来,功侯、官员加在一起,也就能凑出来将将不到四千人,刚好是力役缺口——二万八千人的七分之一······

“这······”

面色孤疑的抬起头,朝臣百官望向刘盈的目光中,不由隐隐带上了些许祈求。

“除家中私奴,怕是还要出家中钱、金······”

“也不知要出多少······”

暗自思虑着,殿内百官不由稍带决然的抬起头,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却仍不见丝毫不满。

若是因别的事,要功侯百官平白无故出钱、出人,那自然是在异想天开。

但这一次,情况显然有所不同。

——出家中私奴,甚至出钱、粮修整郑国渠,非但能为众人赢得名望、政望,最为关键的是:能得到投资太子刘盈的机会!

并且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性质的投资!

而古往今来,从龙与立之功,可都是回报率最高,回报最大的投资······

如是想着,殿内百官望向刘盈的目光中,便隐隐带上了些许决绝。

——家上说吧!

——只要不是伤筋动骨,那割点肉,俺咬咬牙也割了!

不知有没有看出百官面上的决绝,刘盈只没由来一笑,便面色淡然的望向阳城延。

“还有一事,孤欲相问于少府。”

“方才,听闻少府之言,郑国渠之阻塞,似是因泥沙堆积?”

“及沿岸郡县、民拓宽渠道,则水流愈缓,使泥沙堆积更甚?”

见刘盈莫名问出发出一问,殿内众人纵是对水工之事知解无多,也不由纷纷侧过头,望向少府阳城延。

闻言,阳城延唯一点头,就见刘盈终是面带疑惑的又是一问。

“有一处,孤甚不解。”

“郑国渠之水,乃自泾水引入。”

“前些年,孤曾亲至泾水,见泾之水虽不至清澈见底之地,亦不怎见泥沙。”

“敢请少府教之:阻塞郑国渠之泥沙,乃自何而来?”

说到这里,刘盈眉角不由一皱。

“莫不有乱臣贼子藏于关中,暗行毁渠之事,或投泥沙、土尘于郑国渠,以阻塞其道?”

见刘盈片刻之间,便已有些狠厉起来的目光,阳城延不由赶忙一拱手。

“非如此,实非如此······”

待刘盈目光中的狠厉稍却,重新变回先前那副稍带些疑惑地模样,阳城延才微松一口气。

“家上即问,臣自当知无不言。”

“郑国渠之水,乃引自泾水,本确无多泥沙。”

“及阻塞郑国渠之泥沙,则多自郑国渠之上游,水流湍急之处顺水而下,至下游水流迟缓之处沉底。”

说着,阳城延不由稍清清嗓:“家上当知:水,往低处流。”

“凡水渠,皆上游势高,而下游低;纵郑国渠,亦本如此。”

“然往多年,郑国渠无得修缮,上游之高处,渠底之土多为水冲而走,便愈低。”

“下游本低,又得上游所来之泥沙堆积,则愈高。”

“此消彼长多年,上游之高处愈低,下游之低处愈高,上下游高低之差愈近,水流便愈缓。”

“水流愈缓,则下游堆积之泥沙愈多,加之渠道为地方官吏所拓宽,更使郑国渠之水愈缓,其阻塞更甚。”

说到这里,阳城延生怕刘盈听不懂般,又补充道:“便以此番,家上整修郑国渠为例。”

“若掘渠底之淤泥,渠上游,但无需掘,恐还当填土数尺。”

“然至下游,恐当下掘丈八之深······”

听着阳城延的解释,刘盈纵是对此间事了然于胸,也不由佯装出一副纠结不已的表情。

“上游之土,为水卷至下游,而阻河道······”

略有些刻意的‘自语’一声,刘盈不由再次望向阳城延。

“此事,无解局之法?”

闻言,阳城延只面色无奈的摇了摇头。

“别无他法。”

“只得每岁勤掘下游之淤泥,每三岁填土于上游。”

听闻阳城延道出‘别无他法’这几个字,刘盈的嘴角,终于涌上一抹微不可见的笑容。

——阴谋得逞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