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呐……”
望着薄夫人、皇四子刘恒母子二人离去的背影,刘盈不由发出一声感叹。
却不料吕雉闻言,只冷不丁嗤笑一声,面上温容也在片刻间消失。
“老实人?”
“天家深宫,怎可能有老实人?”
听闻吕雉略带戾气的一声轻斥,刘盈不由稍回过头,若有所思的坐回吕雉身边。
“母后的意思……?”
见刘盈问起,吕雉也不由稍叹一口气。
“盈儿莫不以为,母亲这皇后之位,坐着有多舒坦?”
“若非往昔,吕氏子侄、部旧屡有功于社稷,先兄周吕令武侯,更持底定汉祚之功,今日,母亲纵身以为皇后,亦恐比之薄姬还不如!”
说着,吕雉的眼角便微微眯起,语调中,也隐隐带上了些深意。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天家深宫之内,凡得以身怀龙子凤孙,又母子平安至今的,能有几人好相与?”
“若不行之以狠辣手段,这深宫,只怕早就把那母子二人,吃的渣都不剩……”
说到这里,吕雉便面带凝色的侧过头,望向刘盈的目光中,也隐隐带上些期翼。
“薄姬诞老四刘恒,母子平安至今,薄姬便绝无可能是什么‘老实人’。”
“只薄姬深讳自保之道,通晓尊卑之道,拿得大小轻重,至多,也只能算是聪明人。”
“待日后,吾儿莅临神圣,当谨记!”
“——后宫姬妾妃嫔,尤其得诞皇子之妇,绝无良善之人!”
“其中,又尤以戚姬那般以媚色侍君、尽做娇柔之态者,最为险恶!!!”
说着说着,吕雉面色之上,竟陡然多出了一丝狠厉!
“此辈多手无长技,胸无韬略,只以娇柔做作蛊惑圣听,欲凭子贵,以图谋鸡犬升天!”
“岂不闻德不配位,反受其害???”
“江山社稷,又岂能因一姬之美色,而定其归属?!!”
见吕雉愈发暴躁起来,刘盈也不由稍敛面容,坐到吕雉身边,温和的拍了拍吕雉的手。
“儿明白……”
“母后万莫动怒,可别再气坏了身子。”
刘盈满是恭顺的安抚,终是让吕雉逐渐暴躁起来的情绪稍缓和了些,只那目光中,依旧满带着不知道针对谁人的恨恶。
见母亲怒火依旧不消,刘盈稍一思虑,便尝试着转移吕雉的注意力来。
“母后。”
“既薄夫人非为良善之辈,母后又因何拒薄夫人之议,仍许阿恒养于薄夫人膝下?”
嘴上说着,刘盈不忘做出一副好似确实很疑惑地表情,满是求知欲的仰头看向吕雉。
见此,吕雉纵是心中恼怒,锐利的目光也不由在顷刻之间柔和了下来,轻轻爱抚起刘盈的后脑。
“盈儿年弱,不知深宫之险恶~”
“于百姓农户之家,庶出子养于正室膝下,自是题中应有之理。”
“然于天家,皇后纵身以为正室,亦不便强留庶出皇子,养于膝下。”
说着,吕雉的语调也终是缓缓归于平静,只语调中,仍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感叹。
“薄姬虽言:暂以老四养于母亲膝下,然此言,实非为言之本意。”
“薄姬欲告母亲者,乃老四为王代地后,代国大小事务,皆听凭母亲,也便是盈儿做主。”
说到这里,吕雉不由温尔一笑。
“所以母亲才说,薄姬虽非良善,却也知晓轻重利害,深讳自保于天家、自保于深宫之道……”
听闻吕雉此言,刘盈也不由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只片刻之后,刘盈又略有些疑惑地抬起头:“母后。”
“有一事,孩儿还略有不解。”
说着,刘盈便在吕雉鼓励的目光中,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薄夫人非良善,然知晓轻重。”
“以儿之见,知晓轻重之人,当可信用;然其非良善,又不可尽信。”
“既如此,于薄夫人这般之人,儿当信否?”
“若信而重之,待来日,可有反噬之虞?”
听闻此问,吕雉稍一思虑,便萧然一声长叹。
“盈儿,要记住。”
“不单单后宫之争,亦不单单朝堂政斗,凡欲成大事之人,其首当去者,便乃妇人之仁!”
“无论后宫嫔妃姬妾,亦或朝臣百官功侯、郡县官吏,若只一腔良善,皆无可大用!”
“——为吏者仁善,则为刁恶之民所欺;为官者敦厚,则多为同僚所愚弄。”
“为君之嫔妃姬妾,仁弱者必无得善终;入朝为官,位列公卿之位者,仁则必为奸人所暗害!”
说到这里,吕雉又是稍叹一口气,才面带凝重的望向刘盈。
“故单长于仁善,而无有韬略者,可尽信,而不可重用;独有办事之能,而胸无仁义者,可用,又绝不可信!”
“唯以仁善之面示与人,又怀佐治江山之能者,方可信,而用之。”
听闻吕雉掰开揉碎的道出这番用人之道,刘盈的面色也不由逐渐严肃了起来。
刘盈发出此问,原本只是看吕雉怒意难消,这才找个话题,转移一下老娘的注意力。
但让刘盈意外的是:老娘吕雉,竟然对御下、用人之道,竟也有如此精准老辣的见解。
只稍一思虑,刘盈便略带感激的一笑。
“儿明白。”
“谢母后教诲。”
却见吕雉闻言,略有些迟疑的刘盈拉回身边坐下,望向刘盈的目光中,竟隐隐透露出些许担忧之色。
“方才,母亲言老四长于仁善,而短于雄武阳刚。”
“然老四终归庶出,待来日,不过又一关东宗亲诸侯;其长于仁善,便足矣。”
“但盈儿将来,可是要······”
“母亲那一番话,面似说与老四,实则,亦有以此警醒吾儿之意······”
言罢,吕雉终是略带担忧的拍拍刘盈的手,语调中,尽是语重心长。
“盈儿今日前来,是为叔孙通任太子太傅之事吧?”
见刘盈默然点点头,吕雉便抢在刘盈开口前,将自己的担忧隐晦道出。
“往后数岁,商山四皓当伴于盈儿左右。”
“叔孙通身以为太子太傅,更当日日傅教于太子宫。”
“盈儿当时刻谨记:此五者,可尽为儒门之士!”
“儒士之言,不可尽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