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博士,化学湮灭装置的研究进度如何?”
开门迎过陆尘,两人还在往桌子边上走,秦涛就忍不住发声。
之前他就已经听说了大型试验机的初步运行大获成功。
不过还是想亲口再问问陆尘,万一还有什么最新进展呢?
“秦涛指挥官,你放心。验证机已经测试完毕,研发资料完全正确。”
“初步计算,装置达到预期效果,同等体积的汽油所能提供的能量,已经达到了最先进内燃机的百倍。”
秦涛心中有了数,据说原型机的大小足有一辆重型卡车大小。
“陆博士,新的动力来源,多久能够小型化?”
秦涛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自己的pdA,选中陆尘的Id,发送了一封文件过去。
“原型机已经成功了,小型化就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现在来看,量产化之后,只需要两台就能供应全基地的电力。”
陆尘当然会对原型机进行改进,量产之后的化学能湮灭装置会去掉一些冗余的部件。
同时会适当缩小一些做功室的大小,把总功率调低。
这样也就能在功率和安全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相比较于现在的原型机,应该能够把量产型做到跟小轿车一样的大小。
这样移动和安装都非常方便了,暂时可以适应多个使用环境。
不过当他打开pdA上秦涛发送过来的文件之后,疲惫的眼中精光爆射。
秦涛刚才的问题他也没时间去回答了,整个人好似已经埋进了资料数据之中。
秦涛微微一笑,倒身靠在椅背上。
喝了两口水,他示意袁本末也看看自己的终端设备。
“指挥官,这,这是!”
袁本末虽然不是军方人士,但是也清楚手上这份资料的轻重。
作为问天计划的核心参与者,他当然清楚这份资料必然出自于宇宙资料库。
但是在当初计划成功之后,为了安全问题,所有的资料都暂时被命运系统封存。
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才会根据基地发展的需要或者秦涛的指示,释放出相对应的资料。
这也是秦涛在问天计划开始之前就做好的考量。
现在的人类,当然需要大量高科技的支持。
但是如果不讲究发展顺序和平衡性,那么别说是全人类,就算是龙山基地本身都不会走太远。
原本这项技术秦涛是不准备这么早拿出来的。
毕竟作为自保的手段,龙山基地外围的防御武器系统已经足够抵御西联盟的全力进攻。
但是现如今,华东地区可能会先期遭受全面进攻。
单论金陵军事隔离区,秦涛不认为那三座临时赶工的堡垒能起到什么作用。
也许在自己送过去的资料应用到位后,吴镇海的部队应该不至于溃不成军。
但时王琳还在金陵地下研究所进行研究。
在自己前去接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
这种保证只能来源于自己,任何其他势力都不可信任。
所以秦涛可以说为数不多地动了私心。
这才提前拿出来这么一份重型空地机甲的研究资料。
根据宇宙资料库之中的记载。
重型空天机甲是远古人类的早期科研成果。
是进入太空时代的发展产物。
原本的机甲,是用于提供太空中工作的个人安全保护的。
有充足的防御能力和机动能力。
当然了,秦涛现在拿出来的空天机甲资料是删减版本。
毕竟秦涛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需要开着重型宇宙战舰去别的星球上挖矿的程度。
相较于原版的空天机甲一型,秦涛通过分析现有科技水平和作战需求,同命运系统一道进行了功能上的删减和调整。
经过反复计算,将制造难度和作战性能之间的矛盾调和到最佳。
这才有了发放到袁本末和陆尘pdA上的设计资料图。
“夏”级空天机甲原型机。
设计高度4.8米,典型的以人类为核心设计的人形装甲。
初步准备装载小型化学湮灭装置,燃气轮机供电。
全身覆盖钛钨合金装甲,武器包括全覆盖的机炮两门,通用导弹32枚。
背部两台喷射引擎,用于化学湮灭直接喷射燃气产生推力。
四肢的小型喷射口用以调整方向。
机甲的控制系统完全由命运智能结合操作员的人脑进行有线连接,最大限度保证沟通无延迟。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秦涛是打算设计出再小一点的无人控制机甲的。
这样只需要基地的总控系统就能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但是考虑到现阶段的情况下,龙山基地的电子通讯能力还没有强到自行抵挡一切干扰。
如果对方拿出更高级的通讯协议,压制住了远程控制网络,那损失可就大了。
其实秦涛手中自然有高级的通讯手段,不仅仅有现阶段电子束通讯的升级版。
甚至连完全无法拦截和宇宙任意地点瞬发的引力波通讯资料也有。
但是现在的条件极其有限,就算是想要做到电子束通讯的北半球覆盖,连个卫星都没有。
怎么去取覆盖,而且最关键的是要上天安装硬件。
秦涛现在还没功夫去造个大火箭或者空天飞机什么的。
原本秦涛还打算提前设置好任务目标,把参数都输入到命运作战系统里面。
这样就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比对分析。
自动把任务完成,然后顺利返回。
自己和基地的众人只要在家喝喝豆浆什么的,等着机甲编队返回就行了。
没想到命运系统主动提出来,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
按照现在训练速度和硬件水平,最起码还有十年才能进化出单独完成一系列任务的子智能系统。
秦涛是交代的任务命运没有能力完成,反而被对方催了一遍神经芯片的研发进度。
所以“夏”级空天机甲就在这种妥协的情况下上马了。
现在基地中的智能化工厂已经全部改造完毕,相信经过陆尘和袁本初等人调试之后。
短期之内生产个十台八台的应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