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这么一打岔,席蔷薇的脸色慢慢恢复平常。

二蛋好奇问道:“大哥,我回来的时候,看到大门口的牌匾,怎么换成龙门县县公府?”

他离开长安的时候,挂的还是开国县侯府这个牌匾。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哥又升爵位了。

幺蛋举着手说道:“二哥我知道。”

“大哥他搞出来了活字印刷术,陛下把大哥封了县公的爵位。”

这小子可是个机灵鬼,耳朵灵的很。

王剪只是提了一句,他就记在脑子里。

二蛋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不愧是大哥,凭着格物的本领,立下一个又一个大功劳。

而且大哥现在还是从三品的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

不仅如此,大哥还让他们这帮人也立功,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封为中郎将。

五人也开始慢慢闲聊,直到万籁寂静之时,才各自回去休息。

王剪也没有坚持每天洗澡,他抹了身子以后,又泡了脚,直接搂着准媳妇睡觉。

翌日。

太极殿内挤满了文武大臣。

而且这帮人除了长安县和万年县两个县令,属于五品官职,其余人全都是四品以上,最不济的都是下州刺史。

这一大群人,就是大唐掌握权力的人员。

李世民今日穿戴尤为严肃,他坐在龙椅上,朗声说道:“诸位,废话不多说,现在开始述职吧。”

“还是老规矩,刺史先说,尚书左仆射收尾。”

述职报告从低品级往上说,而且述职的顺序也提前安排好。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帮人述职的时候,全都是汇报数据,没有其他的废话。

如现在汇报的扬州刺史。

“禀报陛下,扬州如今有四万八千户,人口共计二十七万八千九百余人,人口比去年多了将近六千五百人...”

唐朝人口超过三万户属于上州,超过两万户为中州,低于两万户为下州。

扬州属于上州,而扬州刺史为从三品的官员。

在品阶上和九寺五监的长官,品阶相同。

这帮刺史可是掌握着军政大权,权力非常大。

如果朝廷昏庸,他们这帮刺史但凡有点异心,对于朝廷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整整一天时间,这帮刺史才述职完一半的人。

直到第二天结束,这一大帮刺史才述职完毕。

第三天的时候。

开始轮到九寺五监的长官述职。

王剪代表的是御史台。

他说的话非常简短,一共只有两个案例。

一是把御史台的人,换了一大波,其次在寒潮来临的时候,撸了三不作为的位刺史和十六位县。

他说的话最少,可最震耳欲聋。

不管是朝廷中的百官,还是刚从外地赶回来,第一次和王剪见面的刺史。

他们对这个年轻人,眼里露出深深的忌惮。

太猛了,这个新任御史大夫刚上任不到三个月,就创下如此辉煌的战果。

等明年他把御史台的人分散出去,把他们一查,岂不是又有一大波人要倒霉了。

“得想办法把屁股擦干净才行。”

绝大部分有徇私舞弊举动的刺史,后背直冒虚汗。

他们纷纷绞尽脑汁在心里想,自己做过哪些不法的事,有没有把屁股擦干净的。

就连后面九寺五监的主官做年终述职,都没有认真听。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三省六部主管的述职报告。

特别是六部的人,好几个部门的述职报告,都提到王剪的名字!

兵部:王剪为征讨东突厥献重要策略,革新马蹄铁,解决后勤粮草问题,制定比武大赛的规则...

工部:王剪提供的高产番薯,亩产三千斤以上,革新贞观犁,提高耕种效率,沤肥之法提高土地肥力,...

户部:王剪革新的算数,方便税收统计,便于粮草计算...

礼部:王剪革新马家庄宣纸,革新印刷术,大大降低书本价格,利于大唐教育事业...

吏部:王剪举荐马周、王天二、席君买...

除了刑部尚书没有特意提到王剪,其他六部尚书都花了一定的篇幅夸赞王剪。

原本兵书尚书侯君集不想写王剪的事迹,可陛下看了他的述职报告后,觉得缺点东西。

无论他怎么修改调整,始终无法顺利通过。

知道他向其他尚书请教,才得知这个缘由。

果不其然,把王剪的事迹加上去以后,陛下当即就通过,没有再让他进行修改。

今年的年终述职,王剪成了被提到最多次的官员。

而且全都是正面的内容。

中书令温彦博、侍中魏征的述职报告,最枯燥无味。

他们念的不外乎拟了多少奏疏,提了多少条谏言等等。

他们做的事,大多关乎陛下,所以其余刺史都不怎么感兴趣。

轮到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代表尚书省做述职报告时,所有刺史都变得非常严肃。

因为尚书省管辖他们,批评赞扬,对他们的年终考核具有重大的意义。

说句不好听的,被房玄龄念出考核不过关的人,明年就得降职处理。

所以他们都很紧张,眼巴巴地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要说的东西最多,也说的最久。

他一个人的述职时间,就说了将近一个时辰。

“呼,述职报告终于全都说完了。”

王剪感觉屁股都坐痛了。

真是难为那帮五六十岁的人,是怎么坚持一动不动坐这么久,还能保持脸色不变的人。

李世民站起来,双眼环顾大殿内的一众大臣,也准备做最后的总结。

“诸位爱卿,贞观四年,大家的表现非常不错。”

“朕在这里重点表扬御史大夫王爱卿。”

“这一年大唐所有积极的大事,基本都是在他的推动下完成,特别是高产番薯,以及应对东突厥的问题。”

“对朝廷和民生大计,具有很大的意义!”

“诸位爱卿,你们要向王爱卿看齐,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王剪立的功劳太多,而且单独一件拎出来都不得了,李世民只能挑最具有影响力的来说。

听到李世民的叮嘱,百官一齐站起来行礼道:“我等谨遵陛下嘱托。”

接下来,李世民自己又说了将近大半个时辰,把这帮人说的昏昏欲睡以后才停止。

李世民脸上带着微笑,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明日在太极殿这里摆宴,大家可穿便服来。”

“臣等谢陛下。”

百官行礼后,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便到此结束。

后续的人员升迁、贬低,亦或者调任,就是元正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