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逃杀 > 第390章 武侯祠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眼见众人情绪平复,陈慎开口道:“好了,最后咱们看一下在后世成都的,军师和主公的合葬,啊呸,纪念祠。”

“当然说是武侯祠,其实是主公的昭烈庙,武侯祠,还有三义庙和惠陵共同组成的”

“嗯,这是原来时空进展后的,主公和军师莫要有什么奇怪的想法。”

诸葛亮调整心情笑道:“我还能有什么想法,那么多代的后世之人,还能记得那个没有北伐成功的丞相诸葛亮,那便足够了。”

刘备同样点头道:“我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能让人们怀念那么多时间,当真是受宠若惊。哎,想到夷陵,想到诸多的事,就觉得多少还是有点惭愧的。”

陈慎忽然想到什么,对着法正拱了拱手:“法军师,抱歉哈,提前给你道个歉。”

法正一头雾水,郑桥笑道:“确实得给孝直道个歉,当然沐道是为其他人,因为这座祠堂里并没有你,虽然我们都认为,你是绝对有资格,站在那个里面的。”

法正有点懵,其他人也是迅速看了过来,法正于刘备军的作用,明眼人都看得见,这样大才,竟然连入这祠堂的资格都没有?

陈慎开口道:“这个问题我先解释一下,成都相比起关中,中原等地,之后一千八百年的时间里,遭受的兵灾相对来说比较少。”

“但即便如此,木质结构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不行了,因此每隔个百多年或者改朝换代的时候,武侯祠就经历过不少次的修缮。”

“其内的文武两列,经过历朝历代多次筛选,其中最后一次的增补和移除,是清代刘沅所主持。”

而此人用咱们后世的话说,他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在增补和移除的时候,他增加了个标准,在内陪伴主公和军师的臣子,只能说纯臣。

纯臣!这两个字狠狠的打击在众人的心上,入祠堂陪祀,要求竟然那么高?

要知道在坐的人里,真满足正儿八经纯臣的,只有诸葛亮,张飞,徐庶,简雍,孙乾,区区数人。

赵云早年在公孙瓒麾下,魏延在刘表麾下,法正是刘璋的人,江东和曹操的人更不用多说。

即使范围再放广一些,镇守长安的黄忠老爷子,同样是刘表手下,并州马超,也不能算纯臣。

陈慎道:“当然也不是想像的那么严格,他可能是对于文臣这边的要求略高,又或者对于益州文人有看法,武将这边则还好,好了诸位请看。”

只见光幕滚动,柔和的音乐和文字开始闪现而出。

我们怀念季汉,是因为桃园结义的情谊吗?是因为五虎上将的万人敌吗?是,也不全都是。

我们是感叹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我们是遗憾于昭烈帝为了兄弟,一怒之下不要基业,遗憾于丞相在五丈原前的无奈心酸,并沧然梦碎。

不管怎么说,就像杨慎留下的名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先来看看这天府之国的远景吧!

(以下为专业无人机拍摄,型号为xxxxx。)

众人只觉得这主视角,似乎是在楼顶上,然后取出一只盒子,鼓捣一番后,那只盒子便摇摇晃晃的升了起来。

原本宽阔的路面,逐渐变窄,最后变为一条线,远处那些个让人心惊胆战的高楼,也全部矮了起来。随着视线继续拉高,映入众人眼帘的是。

霓虹闪烁,灯火通明,这是一座如梦如幻的不夜之城,地面亮堂犹如白昼一般,五颜六色的光华四处闪烁,众人觉得,如果真有天国一说的话,当真应该就是如此情景吧。

厅内众人的目光,贪婪的看着光幕中的一切,并想办法能长久的记在脑海里。

现在他们也清楚的知道,这名为光幕的东西,是几个穿越者们通过放弃能力后换来的,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只此一次,再不复见。

看着风俗迥异,穿着奇怪的人们,看着他们面带笑意,看着他们欢声笑语,似乎就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在此间的快乐与和平。

大桥飞跃两岸,高楼拔地林立,闹市人头攒动,在飞速闪烁的画面中,有无数他们难以理解的奇观异景,只是这短短的惊鸿一瞥,便足够让他们怀念许久。

……

顺门而入,武侯祠的入口处有两面碑文,右手边是三绝碑,一为文绝,撰文者裴度,历仕七朝官至宰相,晚唐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其文盛赞丞相有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及治人之术。

其二为书绝,誊写碑文者是柳公绰与柳公权兄弟,均为当世书法大家,字迹浑厚古朴,自成一绝。

三绝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四川巡抚盛赞武侯功德,裴文柳字于不朽。

也有人认为是蜀中名师鲁建,技法精湛可称一绝,此事时间长久,并无定论。

入门左手边则是明代石碑,是蜀献王朱椿对于武侯祠的修缮记录。

再往里走,就是熟悉的文臣武将廊。

东廊是以庞统为首的十四文臣,西廊则是以赵云为首的十四武将。

原本在列的法正,刘巴,许靖三人,因为刘沅的个人喜好,最终被移出。

在此稍微扩散性的聊一下,在良禽择木被视为很正常的汉末乱世,还是有部分人的行为,会被后世所不喜。

最典型的莫过于张松这个人,争议不小。

喜欢他的人,各种为他遗憾,甚至觉得刘备得了西川,失了张松和庞统,为两大损失,都把他的作用和庞统相提并论了。

但不喜欢他的就认为,他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典范。再说他最初的选择也不是刘备,而是曹操,刘备说穿了,只是曹操有眼无珠之后的备胎,仅此而已。

对此这边就不多做评论了,刘璋或许没有重用法正,但对于张松,那是绝对没有亏待他的。

没有看不起他的身材和长相,授予了他州别驾的职位,那可是妥妥的州级高官。

然而他却私底下留书作画,满脑子把益州用作进身之阶,曹操这边没卖掉便南下卖给刘备,这等行为实在是没法多说。

或许罗贯中最后自己都认为,这个角色后续不好处理,才给他以泄密的方法领了便当。

不然的话,刘备和诸葛亮真的会喜欢这样的人吗?真的能安全放心的重用他吗?此处或许还是要打个问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