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逃杀 > 第320章 曝光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眼见张辽陷入犹豫,关羽趁热打铁,开口道。

“文远,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要再犹豫了,降了吧!”

“你这十多年的时间,对于他曹操来说,算得上尽忠了。”

“陪他扫清袁绍,赤壁给他断后,然后在这合肥,一待就是那么多年,足够了。”

“我知道你的梦想,回头咱们一起往北,深入漠南漠北,重建孝武皇帝伟业,或者往西,再开丝绸之路,如此定能青史留名,岂不美哉?”

陈慎看着慷慨词的关羽,他忽然脑海里不知怎么,忽然就冒出一句台词。

“降了吧,世人知道你降了关羽,不丢人。”

他摇了摇头,好在这是个正常的关二爷,不会说出这种看似很有逼格,但实际上让人抠脚的尴尬台词。

……

经过四人大半个时辰的友好协商,在关羽,徐晃两人的极力劝说下,张辽总算是答应了投降。

不过他和张合等人的要求一样,只要曹操尚在,或者曹丕继承的情况下,绝不参与北伐河北。

陈慎允诺了他,反正现在扬州这边,已经成为曹军降将的大本营了。

荀彧久住,荀攸也过去了,张合,文聘,司马懿,郝昭等人都在,再多个张辽和徐晃,也完全没问题。

虽然豫州,徐州这边的部分郡县内,还有部分散兵,但脑子只要没坏,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抵抗了。

接到咕咕的传信后,庞统让甘宁甘瑰的父子档,带着愿意北上的文聘,来了合肥前线。

陈慎刚好在这儿,顺利的接手后,他让甘宁甘瑰两个满脑子想打仗的,跟着关羽去打豫州兖州。

他则带着张辽徐晃等人,返回扬州,文聘留守合肥,稳定人心。

自此,整个淮河沿线的曹军,全部投降。

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在那十几门火炮的协助下,关羽鼎定兖州,将战线给推到黄河南岸,也只是时间问题。

......

长安。

诸葛果高兴的拿着一本书,回到屋内。

今天姜维没课,诸葛亮正在给儿子诸葛瞻做启蒙。

诸葛亮觉得,他当年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开始熟读六韬了,那自己儿子理所应当也能做得到。

只能说这波,幼年的诸葛瞻,直接戴上了痛苦面具。

“父亲,这是伯约他们姜家,认识的一个书商,搞回来的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你要不要看看?”

“他看了半个晚上,便让我今天一定要带回来给你过目。”

诸葛亮抬起头:“伯约有书,亲自拿来便是,还有你今天和他出去,如何侍卫都不带?”

诸葛果仰起头:“就算带三五个侍卫,也未必打的过伯约,有他在就行了,而且他还带了亲卫,安全肯定无虞的。”

姜维以后肯定是要走将军的路线,因此亲卫也是早早的安排了起来。

自从姜维入了诸葛亮等人的眼后,他们一支的地位,在族内顿时高了起来。天水姜家出了个麒麟子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好在在几位军师的督促下,少年姜维并没有丝毫的自满。

“所以是什么书,让他如此推崇?”

诸葛果笑了起来,露出两颗漂亮的小虎牙。

“叫三国演义,我方才回来的路上,在马车上稍微看了一会,确实很有意思。”

“这个题材,好像是父亲你以前说过的小说家,我看到十多回了,写的就是主公早些年的事情。我有往后翻,父亲在第三十七回的时候,也有登场呢。”

听到这话,诸葛亮顿时来了兴趣,根据古籍所记载,当初的上古十家之中,确实有个小说家,以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为着。

在诸子百家的年代中,也非常的活跃,但说起实际的地位,和儒道墨法等家,那要差了很远。

原因很简单,相比起其他的几家来说,小说这种东西,对当权的统治者无用。

自此小说家基本隐于世间,大几百年的时间下来,留存下来的文章等,也多亡佚和不可考。

听闻竟然有以十几二十年前的乱世为题材写的东西,诸葛亮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毕竟在这个年代,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可以提起黄巾之乱,但着书写进去,并用以发行传播的,还把当世的诸侯们都写进去,编排这等故事,当真是非常的犯忌讳。

接过诸葛果手中的书,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值得一提的是,词这个文学体裁,在宋之前,是种比较少见的古体诗。

唐初的时候,也称之为“长短句”,到了宋朝之后,才开始发挥出璀璨的光芒。

看到这首《临江仙》,诸葛亮顿时眼前一亮。

“与诗不同,但别出心裁,读起来很是有韵味。”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很快推进到张角登场,诸葛亮的脸上神色怪异。

还真有人这样写还花钱刊印,刊印了不算还发出来?这样的意义何在?就算能挣到钱,他有命花吗?嫌活得久不成?

诸葛亮第一次觉得,他完全不能理解这样做的好处在哪儿。

“果儿,你知不知道,这书从何而来?”

诸葛果摇摇头:“似乎是从上党那边流出的,但具体的不知道,流过来的数量也是不多。”

“起初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好像有几天时间了,伯约也是看到这个之后觉得似乎有些不妥,才让我拿回来,父亲看看怎么处理?”

“不过要我说,这写的那是当真不错的。”

诸葛亮看了看外边的天色,将书收拢。

“我明日一早,便去主公那边,若是后边的剧情都是如此,那这东西还是不能这样流传开来。”

于此同时,法正的府邸内,作为扶风世家,法正也拿到了这本书,甚至更早于诸葛果半天时间。

他已经看到了五十多回,敏锐的发现,从黄巾开始到赤壁前两年,这边大致的剧情,和他了解中的情况并没有多大区别。

但从赤壁这边开始,似乎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不对啊,怎么是孔明单独出使东吴呢?不是沐道一起跟去的吗?”

再翻回去细细的重看后,他的疑惑更大了。

“奇怪,博望和长版这边,也没有他的身影出现,这是什么情况?”

“也没有林正的笔墨,就算他当初将位不显,但在新野多年,也不应该毫无记录啊,这,这似乎有问题。”

法正自从在益州上车后,饿补了前期刘备军的所有信息,重点就是陈慎的加入前后的那一段时间,因此他很快就发现了,这本书和实际上,有出入的地方。